zzkpum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zkpumc

博文

献给科学狂人的喝棒——恩格斯的思想火花

已有 4327 次阅读 2010-9-1 09:02 |个人分类:哲学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哲学, 自然科学, 恩格斯

德国的官方自然科学,特别是在专门研究的领域中,仍然保持着时代的高度。但是,正如美国《科学》杂志已经公正地指出的,在研究单个事实之间的重大联系方面的决定性进步,即把这些联系概括为规律,现在更多地是出在英国,而不像从前那样出在德国。而在包括哲学在内的历史科学的领域内,那种旧有的在理论上毫无顾忌的精神已随着古典哲学完全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毫无头脑的折衷主义,是对职位和收入的担忧,直到极其卑劣的向上爬的思想。这种科学的官方代表都变成毫无掩饰的资产阶级的和现存国家的玄想家,但这已经是在资产阶级和现存国家同工人阶级公开敌对的时代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58,人民出版社,1995年。

但是,“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注定要灭亡”。也许经过多少亿年,多少万代生了又死;但是这样一个时期会无情地到来,那时,日益衰竭的太阳热将不再能溶解从两极逼近的冰,那时人们越来越聚集在赤道周围,最终连在那里也不再能够找到足以维持生存的热,那时有机生命的最后痕迹也将逐渐消失,而地球,一个像月球一样死寂的冰冻的球体,将在深深的黑暗里沿着越来越狭小的轨道围绕着同样死寂的太阳旋转,最后就落到太阳上面。有的行星遭到这种命运比地球早些,有的比地球晚些;代替配置的和谐的、光明的、温暖的太阳系的,只是一个寒冷的、死去的球体,它在宇宙空间里循着自己的孤寂的轨道运行着。像我们的太阳系一样,我们的宇宙岛的其他一切星系或早或迟地都要遭到这样的命运,无数其他的宇宙岛的星系都是如此,还有这样一些星系,它们发出的光在地球上还有活人的眼能够接受时将不会到达地球,甚至连这样一些星系也要遭到同样的命运。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276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在理论自然科学中,往往非常明显地显露出对哲学史缺乏认识。哲学上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提出,并且在哲学界往往早已被抛弃的一些命题,在理论自然研究家那里,却常常作为崭新的知识而出现,甚至在一段时间里成为时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28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脱掉神秘主义外衣的辩证法成为自然科学绝对必需的东西,因为自然科学已经离开那个有了固定不变的范畴、可以说是有了逻辑的初等数学、有了逻辑的日常工具就足以解决问题的领域。哲学引自然科学抛弃了它而对自然科学时候进行了报复。而自然研究家们本来可以从哲学家门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中看到:在这全部哲学中隐藏着某种即使在自然研究家自己的领域中也比他们高明的东西(莱布尼兹——以无限为研究对象的数学的创始人,和他比较起来,归纳法的蠢驴牛顿成了剽窃者和害人者;康德——拉普拉斯以前的天体起源理论;奥肯——在德国采纳进化论的第一个人;黑格尔——他对自然科学的广博额的概括和合理的分类是比一切唯物主义的胡说合在一起还更加伟大的成就)。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30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自然科学和哲学一样,直到今天还全然忽视人的活动对人的思维的影响;它们在一方面只知道自然界,在另一方面又只知道思想。但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32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只要认识到宇宙是一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就不能不得出这个结论。在这种认识在自然科学中发挥实际作用以前很久,哲学就已经有了这种认识,所以不难说明,为什么哲学比自然科学整整早200年就得出了运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结论。甚至哲学作出这个结论时所采取的形式,终究比今天的自然科学的表述要高明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34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力的观念,如各方面所承认的(从黑格尔起直到亥姆霍兹止),是从人的机体在其周围环境中的活动中借用来的。我们说肌肉力、双臂上举力、腿的弹跳力、胃肠的消化力、神经的感觉力、腺体的分泌力等等。换句话说,为了不必对我们的机体的某种机能所引起某种变化的真实原因作出说明,我们就塞进某种虚构的原因,某种和这种变化相当的所谓力。然后我们又把这种偷懒的办法搬到外在世界中去,这样,有多少种不同的现象,便虚构出多少种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35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383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1257-358128.html

上一篇:献给科学狂人的喝棒——费尔巴哈的思想火花
下一篇:测量尺度的本质——概率
收藏 IP: .*| 热度|

6 李侠 杨学祥 鲍得海 杨正瓴 yinglu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2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