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jf306 学习,思考,体验,印证,创造,付出

博文

母校与母爱,熟重熟轻?

已有 4319 次阅读 2010-6-10 09:51 |个人分类:情感体验|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性格, 志愿者, 孝顺

今年正好是母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50周年大庆,作为50周年的校庆,学校自然是要隆重举办,如此重大的活动当然少不了志愿者的参与。学校计划从学生中挑选1000名左右的志愿者。抱着提高自己、服务母校的心态,我也报名参加了。经过昨晚的笔试,今晚也去参加了研究生学院组织的面试。

昨天参加笔试的八十多位同学几乎都进入了面试。自己报的是语言类志愿者,主要是想看能否与外宾接触练练口语。但前面的语言类面试者出来告之,研究生学院要招的志愿者主要负责学术,即布置会场之类的,语言类志愿者主要由外国语学院和国际学院负责,语言类的同学可以选择调剂。也是可以理解,毕竟人家是科班出身,专业水平自然不是我们这些草根所能及的。面试官还问到暑假是否有空,因为学校可能会利用暑假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但没提到具体的时间。

之前和爸爸通话时,他让我这个暑假回家休息休息,也顺便补补身子,毕竟求学在外各方面都不如家里优越,我当时也答应了。如果现在接受了学院的调剂,那该如何是好呢?不回吧似乎有违之前的承诺,回吧又觉得对不住学校,似乎浪费了一个志愿者名额。我面试次序较为靠后,本该在得知消息后迅速决断的,可我却一直犹豫不决,直到快面试时才打了个电话给爸爸,跟他说了这事。还是觉得应该让他知道,虽然这不算什么大事。得到的答案亦在意料之中,爸爸并不赞同我去当志愿者,他还是希望我回家好好休息。挂了电话后,思考了片刻还是听从了爸爸的建议,直接放弃了面试的机会。

走出教室,心中似乎有种纠结,为何自己没有早做决断呢,以至于白白浪费了时间?为何听从于爸爸的建议,而放弃面试自动弃权呢?关于决策,这一直是我的软肋,不知是否由于性格所至,自己在做决策时总是较为优柔寡断(之前做过一些较为科学的性格测试,确实有这方面的倾向),虽然相对于以前有所改进,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仅仅把该缺点归结于性格似乎不妥,但又一直找不到真正的源头。

至于听从爸爸的建议,是出于没主见呢还是出于孝顺呢?姐姐之前说我没有主见,爸爸怎么说就怎么做。但我并不赞同,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主见、有思想的人,哪怕思想比较浅薄,但也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和探索得来的。之前上大学时偶尔也会跟爸爸意见不合,如果是小事倒还无所谓,但在涉及到一些“大事”时,我还是会坚持自己的看法,也许自己比较固执吧。譬如当年考研时在选择学校上就有分歧,爸爸要我选择福州大学,而我却倾向于厦门大学,最终也选择了厦大。虽然后来落榜调剂到桂电,但我依然没有后悔,只怪自己分数不理想。

那为什么这次的志愿者活动却让我顺了爸爸的意呢?我想,应该是身处他乡的缘故。之前在厦门读书,学校离家也就两个小时的汽车,而且学校附近就有车站,所以回家十分方便,根本没有多少出门在外的感觉。而今离家千里一年只能回去两次,开始有所感觉了。虽然我在桂林的生活过得还好,并没有太想家(还是说实话吧),但却更能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和思念。平时通话间的言语虽然大多是涉及饮食起居、学习生活,言语朴实无华,但却饱含着无限的关心。也许也是因为自己的成长吧,对于一些事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现在还在上学,尚无法为父母分担什么经济负担,只能在精神方面多多体谅父母,不要让父母过于担心自己。爸爸是个内敛的人,说是让我回家休息休息顺便补补身子,其实还有一段潜台词,那就是家人也想念我了。大半年没见面了,不知吃瘦了没有,不知晒黑了没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之前已经答应爸爸暑假回家,如果此时因坚持己见而改变主意,出于对我的理解,爸爸也不便反对,但一定会感到有所失望的。因为暑假不回家就意味着寒假才能见面,那又需要半年的等待啊!参加志愿者活动也许能在某些程度上锻炼自己,但与父母之爱相比,熟重熟轻我还是心里有数的。

这么一想,也就能体会到孔子的那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当然,由于时代的变化,我们并不需拘泥于此,但背后的亲情依然亘古不变,永远值得我们去体会。所以,对于我的选择我没有后悔,一切都是出于自己的心愿。

至于何为孝呢?孔子多次在《论语》里多次提到,如: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大意是说观察一个人,要看他在父亲活着的时候选择什么志向,在父亲过世以后表现什么行为。如果他能三年之久不改变父亲做人处事的作风,就可以称得上孝顺了。

“无违”。按照孔子对樊迟的回答——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无违可以解释为不要违背礼制。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大意是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侍奉父母。就连狗与马也都能服侍人。如果少了尊敬,又怎么分辨这两者呢?”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大意是说子女保持和悦的脸色是最难的。有事要办时,年轻人代劳;有酒菜食物时,让年长的人吃喝;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儒家思想对孝还有很多其他的理解。也许时代不同,对孝的理解也有所差异,古人的那套也许不再完全适合我们。但是,无论对孝做出多么准确的定义,最终都需要将其落实到实处,方能称之为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9042-333968.html

上一篇:雨后感
下一篇:放下这八事,你会更快乐(三)
收藏 IP: .*| 热度|

3 张旭 丛远新 王钰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