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chengzhi 社会热力学、相对论和宇宙学、暗物质、地外文明

博文

孔子的成长理论

已有 5449 次阅读 2010-6-6 09:57 |个人分类:研究心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孔子, 成长, 教育心理

20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直到现在仍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与现代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的人的成长理论相比,孔子的人的成长理论完全是基于其个人对人生深刻的洞察力而总结出来的。在目前还无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对人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的条件下,孔子的人的成长理论更加令人信服。然而在中国教育、心理界,从早期全盘照搬前苏联的理论体系,到现在又开始全盘西化,并到了最终都不相信印刷术是自己发明的情况下,要将孔子的成长理论纳入国内大学课堂所传授的理论体系中,那是有相当大的困难的。
 
孔子对人的成长过程的总结是在其晚期进行的。他对人进入成年以后的成长过程的总结,用了非常简明的一句话:“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二)
 
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我们可以对孔子的这句话这么来进行理解:
 
1.孔子已经发现了人的成长的阶段性特征。这是任何一个复杂系统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总是存在很多个“相”,当满足一定条件的时候,就会从一个“相”转变到另一个“相”。这就是所谓的非平衡相变。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产生非平衡相变的过程。
 
2.在每一个阶段,人的认知都有不同的特点。三十岁开始人的认知能力足够应付把握人生的需求,开始创立自己的学说,四十岁以后,凡事都能够深入思考,导致自己迷惑的事情少了。五十岁以后,人的认知能力开始衰退。
 
3.由于孔子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上自己深刻的洞察力,所以孔子的这个结论,也是有实践基础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孔子之后形成了系统的儒学理论,到了宋代,又形成了理学。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又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这与孔子的人的成长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三十而立的时候,意味着形成了完善的人格,意味着阶段性修身过程的完成;四十而不惑,则意味着要开始承当社会的责任;五十而知天命,则意味着开始关注国家大事,直至最终平天下,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
 
将孔子的成长理论与瑞士皮亚杰提出的儿童成长理论结合在一起,就构成比较完整的人的认知成长理论,覆盖了从幼儿到老年的整个人生阶段。
 
当然由于是两种不同的理论,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这两种理论之间还需要更好地进行衔接。现代科学技术理论提供了协调两种理论的基础。在《一个个体认知发展模型及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一文中所做的初步工作[1],虽然说不是很完善,但相信对于丰富人的成长理论还是很有启发性的。  
 
注:
 
[1] 程智. 一个个体认知发展模型及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DB/OL].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index.php/default/releasepaper/content/4374400. (2010, 6, 6检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477-332630.html

上一篇:从电子血压计看新技术对专业化的影响
下一篇:认知成长的滞后性
收藏 IP: .*| 热度|

1 王修慧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