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曹射覆蜡灯红
热闹更显蜡灯红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星光灿烂,和风徐徐,在那画楼西边桂堂的东面。身上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翅可以飞到一起,但是两个人的心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有一线相通(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隔着座位玩送钩的游戏(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组以较胜负。)喝着温暖的春酒,分成小组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蜡烛显得分外红艳。可惜我听了报晓的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着马去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心却像是飞转的蓬草,难以稳定下来并参与其中。
李玉溪的诗,总是借物伤怀。从诗中看,作者怀念的是一位贵家女子。作者从追忆昨夜回到现实,引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心理: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可叹自己漂泊不定,又不得不匆匆走马兰台,开始寂寞乏味的工作。诗人描述了事件与场面来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诗人与情人接触的时间太短,颇感无奈。有人用和情人相处的时间长短来解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诗人此时此刻,应当更有体会。全诗跳跃变幻,感情真挚,情意深长,形象动人。
烛红的燃烧说法
通常,蜡烛燃烧的扩散火焰的发光区域只有不到1毫米的厚度,是温度最高的反应区部分,大部分反应和释热发生在那里。 反应区的颜色随燃料-空气比而变化。对于欠燃料的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来说,会出现基于激发CH活性基的深紫色辐射。而当燃料是欠空气(燃料部分过量),激发的C2分子会导致绿色的辐射。高温燃气通常会产生红光,这是由于燃烧产物中的CO2与水蒸汽的辐射造成的。当混合物变成富燃料时,出现强烈的黄色辐射,这是连续性的辐射,是固体碳粒子(烟黑)的辐射产生。尽管普朗克黑头辐射曲线在这些火焰的红外区域达到高峰,人眼的反应更适合电磁光谱的黄色部分。不过,不含碳的氢气火焰是几乎看不见的。
根据碳氢燃料的氧化机理,可以把火焰分成三个区域:预热区,反应区和重整区。预热区由早期裂解(Pyrolysis)反应所组成,通常我们成为内焰,温度比较低,是加热燃料,分解有机长链,产生中间产物的地方。反应区是中间产物(CO和H2)消耗的地方,通常是高温(1300K左右),以便维持燃烧反应的正常进行。重整区是燃尽气体或后火焰反应区。尽管重整区也是放热的,但自由基重整的浓度低,所以放热不足,因此温度并不高。
视觉的心理作用
另一方面,蜡灯红也是一种辐射现象。如果蜡灯放在室外,对着天空辐射,就不会让人感到那份温暖的红色,何故?缺乏壁面反射,能量损失太快,环境色调是冷的,蜡灯的颜色也不容易显出红色了。
蜡灯置于室内,加上周围人群的衬托,就容易显示温暖,心理上更认同蜡烛的红色。红色是暖色调,在温暖的环境中更能体会到红色。为何很温暖呢?诗中的分曹覆射,表明人很多,很热闹。这些人位于室内,又在放出体热。从中,我们并不能接收他们的热量(因为体温差不多,所以不能传热),但是,我们的人体随时随地和周围交换热量,当环境中有多个热源(虽然温度不高),我们身体通过辐射向周围的热损失减少,因此感到温暖。温暖是一种感觉,温度仅仅是一个指标,还有环境的因素。所以我们不但在身体上感觉温暖,也在心理上感觉温暖,于是本来很小的热源(蜡灯),就显得红了(因为当事者感到温暖)。
辐射理论的应用
为什么会有霜降?很多人并不能有深入的了解,只知道固体表面温度低,就会让空气中的湿度凝结,形成微小的冰粒子,通称为霜。但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温度并没有下降到冰点以下,为何仍然会有霜降呢?因为地表固体不断向外太空辐射能量,宇宙背景的温度只有几度(绝对温标凯尔文),而地表的冰点是273度,两者之差保证了辐射换热的进行。形成霜降的气候条件,通常是无云无风。无云,便于辐射(减少反射)。无风,减少对流换热,有利温度降低。那么为什么最近的冬天较少霜降了呢?因为大气污染,气态污染物阻挡了辐射换热的进行。
气候变暖也是和辐射换热有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主要的吸收辐射热的介质(其他气体成分对太阳的光谱辐射来说是透明的,所以不能蓄积阳光中的能量)。通常水蒸气无法条件,相当稳定,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以后,就会吸收阳光中的能量(包括从太阳而来的能量和地表吸收再发射的红外能量),因此会提高大气层的温度。大气层的温度增加发过来导致水蒸气的含量增加,于是全球变暖会加速进行。这就是辐射换热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有道是,灵犀一点令酒暖,热闹人气显灯红;能量辐射相互传,心中念头任我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