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科技管理与科研项目(2) 精选

已有 4568 次阅读 2008-7-10 11:1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如果科学基金的管理目标为:为发展基础科学服务,则:那些科研项目需要投资、如何管理投资、如何评价科研项目的进展以及成绩就成为关键所在。

       原则上,那些科研项目需要投资应是:把(常设)科技情报研究所(如兰得公司)提交的综合分析报告(系列)作为讨论点,进一步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然后形成一个战略性的科学研究工作规划。在这一规划指导下,再组织具体的项目评审。这一过程应是由科学基金的管理机构主动的追求的管理目标

       大概说来,现行管理也大概是这一形式但是形式大大的大于内涵。我国的(常设)科技情报研究所只是一个看管图书资料的部门,不养大量的各关键学科的科学家。而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不会把提交的综合分析报告(系列)作为主要工作之一。因而,综合分析报告(系列)并不存在。形式上的代替物是(常设)科技情报研究所提交的文献统计调查报告及由此形式(如论文发表的趋势分析等)得到的科技文献发展方向。并将它的预测作为科学研究工作规划的依据。并洋洋得意。这就是:我国论文很多但低水平重复的根本原因。在战略上导致:基础科学研究工作的淡化和追随性模仿性研究的强化。所以,会有很多的人问:科学基金那去了?

      

       1980S,战略性的科学研究工作规划是行业单位的重点工作之一,它的成果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我国多数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接进或达到国外水平。而国家性的基础科学规划的失败是表现为:大多数科技人员的基础科学素质远低于国外水平。因而,行业单位的创新能力没有根本性的立足点。

       国家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是一个伟大的决策。显然,国家战略性的(常设)科技情报研究所是称职的。

       因而,在逻辑上,具体的科学基金的管理部门是在无心当中违反了国家战略性的决策,至少在效果上(基础科学研究工作的淡化和追随性模仿性研究的强化)是如此。

 

       到了1990S,战略性的科学研究工作规划就由行业单位的重点工作之一变成形式上的工作。基本上淡化了。到了2000S,战略性的科学研究工作规划就是发表多少XXXYYYZZZ等的论文数量。评多少个KKKMMMNNN等家、TTT等学者。

       这也就不难理解工业行业部门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失望。

      

       为发展基础科学服务如果不是口号就要由很多科学家付出大量的心血来决定支持性的研究是那些、它们间的关系为何、关键所在为何。谁来干。等等。

       而目前的管理是:你随便报、我随波逐流批复。运气好,过。运去不好,不过。科学基金的管理部门干部甚至于在各种全国性学术性大会上宣传报道如何写申请书以便得到通过。而不是去各种学术性大会发现应支持的方向和人才。科学基金的管理部门干部是在追求名利?

      

       为发展基础科学服务应当是:你(科学基金的管理部门)寻找。而科研人员是被寻找到并得到资助后进一步加快和拓展。

       只有在形成这种局面后,有效地启动工业行业的科技创新才有了根本的立脚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31791.html

上一篇:科技管理与科研项目(1)
下一篇:科技管理与科研项目(3)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