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我们还很需要国产仪器 精选

已有 9542 次阅读 2010-3-8 19:48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国产, 仪器, 互动, 起步

       刚才看到王宝山老师的新博文“我们真的需要国产仪器吗?”【1】本来打算写一段三言两语的评论的,不幸又越写越长,只好单独立题写出下面篇博文:

我们还很需要国产仪器

        一提起国产仪器,总有很多人会“气不打一处来”,挑出国产仪器无数个毛病、痛斥国产仪器带来的麻烦和无尽的烦恼,本人也吃过国产仪器的苦头,但我依然要说,我们还很需要国产仪器。理由如下:

(一)在当下的中国,科研系统存在着严重的贫富不均。很多有势的“大牛”和有权的领导的确成了“先富起来”(指经费)的那部分人,他们的课题组总有花不完的钱能夯给那些外国仪器公司和贪婪的代理商,去采购价格高昂的进口仪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很多无权无势的普通教师,特别是科研刚开始起步的青年教师,手头的经费少得可怜,可能就只有个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启动经费或基金项目,这点儿钱少则只够买进口仪器的一个选件或者备件,多也就只能采购一台中等配置、系统功能并不太完整的整机,也就是说买一台进口仪器就要付出全部。这相当于有了“千里马”,却不能备马鞍马蹬马草马料,千里马不能骑出去驰骋,只能拴在槽头当摆设。对于这些人来说,真要想开始科研征程,还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售价不菲的进口仪器上,还是先买几台便宜的国产仪器赶快开工干活比较实在,因为只要在做研究,就总比干呆着强,也好过全花在测试费上、只收获一批数据堆积的文章。所以,“穷人们”首先需要国产仪器解决有没有、能不能干活的问题

(二)自己拥有仪器,最大的好处是实验研究可以不再受制于人,这样制备或测试分析的方案可以更加灵活。跑到外单位或别的课题组去用人家的仪器,“说道儿”不可避免会有很多,且不论要花不少钱,制备条件或者测试分析的方案都必须努力协商好,提出的太苛刻的实验条件(过长的时间、临近仪器极限的工作参数等)是不能轻易被满足的,何况仪器使用的机时和次数一般也没法充分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说:“要是我有一台XX仪器就好了!”有些研究需要的仪器种类很多,全采购进口的经济负担太重,这时在一些技术指标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购价格便宜的国产仪器,有了这类国产仪器,就更容易在研究中全面贯彻自己的研究方案。

(三)在目前的科研梯队中,研究生和本科生无疑是处于一线的最主要的实验操作者。目前的学生数量巨大,但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如果直接让他们上手去操作无论是采购价还是维护成本都异常高的进口仪器,无疑存在巨大的风险,稍有闪失就会酿成大祸,因为哪怕一个很小的零部件损毁,收到的维修更换报价单开出的都是“天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验室中拥有一定数量的相似功能的国产仪器,就可以拿廉价的国产仪器作为练兵平台,对学生进行初级的实验操作训练,待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去操作进口仪器,无疑可以降低风险和运行成本

(四)国产仪器的生产厂商和国内客户之间联系比较密切,互动良好。现在那些有眼光的国产仪器的生产厂商一般都能认真考虑客户提出的对仪器的改进意见,把仪器改造得更加实用。使用仪器的科学家和仪器研发人员之间的这种互动,实际对提高仪器的性能、创造性地开发新型仪器最为有利。由于语言、文化、技术标准和进出口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国产仪器在这方面显然比进口的国外仪器有更大的优势。

(五)我在前面的博文里面已经论述过,原创性的国产仪器实际是和科研的发展水平以及创新性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一个科研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的自主仪器行业作支撑,那么也很难产生多少能够达到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所以为了未来中国科研的发展,请不要抛弃和放弃国产仪器

       综上所述,尽管说到国产仪器,我们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们仍然很需要国产仪器。

~~~~~~~~~~~~~~~~~~~~~~~~~~~~~~~~~~~~~~~~~~

参考:

【1】王宝山:我们真的需要国产仪器吗?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1053



进口仪器vs国产仪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01067.html

上一篇: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下一篇:三八妇女节,哈市警方抓获伪装妇女的越狱犯
收藏 IP: .*| 热度|

28 武夷山 王铮 杨学祥 薛长国 王晓峰 刘建彬 诸葛淑媛 陈儒军 王德华 罗帆 刘红超 吴飞鹏 王修慧 苗元华 柳东阳 张天翼 李学宽 郭桅 鲍海飞 刘晓瑭 姜琛昱 丛远新 王志国 焦宏远 kx25 lftkf neilchau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