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mirror - 调子高了不见得动听

已有 2894 次阅读 2010-2-12 04:35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立委按:“人多了乱,龙多了旱。母鸡多了公鸡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I like that. Where did it originally come from?

调子高了不见得动听。 (74986)
Posted by: mirror
Date: April 16, 2007 04:01AM

引用:
如果我说科学是一种人类行为,这种行为的动机是认识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其目的是达到对自然现象的可预见性和可控制性。你如何拒绝我的科学目的论而接受新星兄的科学目的论?

调子很高。但是,这里“目的论”还是有帐可查的。

如何拒绝我的科学目的论而接受新星的?这个问题不难答。因为“没有用”!新星的科学目的论敢这样主张,而您的科学目的论不敢这样来写。随便找个预算申请的前言就可以作个统计。哪个学科比较世俗些,应该有结论。化学已经够世俗、够功利的了。但是后来者居上!

引用:
科学这个概念或行为的重点在方法,这是区别科学和非科学(如宗教)的关键。中略,,,这和新星兄的科学方法论基本意思是一致的

显然是误读了新星兄的原帖。如果是这样的见解的话,镜某也就没有必要称赞这是个少数的、但是有品位的了。

也不是没有分歧。对“证伪”这类的用法镜某就不很感冒。因为“证伪”说只是非科学职业人对非科学职业人论科学的说法。职业人只要有“信念”--我们做的就是(叫)科学也就足够了。具体的运作上,“手续”比“证伪”这类概念要实在得多。因为“手续”的合理性可以立即判断,“证伪”则不是。因为“证伪”毕竟不是几何的证明。典型的事例就是方教授的理论。当年也曾“轰动”过,但是后来被“证伪”了。因此“科学是什么什么”云云的,往往是不着调。要紧的是承认今天科学的“职业性”,而不是别的什么。

是否“俗”与是否“好”,至少在镜某这里是两个系统。大数本身就可以自成为证据,这一点需要认识上去。此乃第一。第二,

引用:
电脑类忽悠,没有电脑人类不是活得很好吗?

属于抬杠,不做评论。合理的思路是:人们在选择上大学时,仅仅是按照“喜好”么?18岁的人所言的“喜好”就那么可信么?家长的思路也是为孩子提供费用,也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喜好”么?

引用:
如果这是真的,天文宇宙的人最应该看不起的是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

一句,看不出思路来。镜某的说法有可信赖的数据支持基本是不必质疑的。为社会多提供些个“谈资”,正是职业科学作为学术的核心价值部分。

引用:
只要不谈生物学,你尽可以按你的常识说话

很中听。镜某不认为在此谈论了“生物学”,而不过是谈了一下搞“生物学”的人与其它行业人的特征。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和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区别”也不难。一个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一个“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的 研究”。后者可以是进化论的研究,也可以是信息处理的研究。这两个都不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人多了乱,龙多了旱。母鸡多了公鸡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多理解些“常识”吧。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Comments (2)

mirror03月 18th, 2009 at 10:48 am   edit

这是家母的口头禅。家母又是从她祖母那里听到的。镜某没有机会见这位传说中的老太太。据说是活到了一百多岁。但是老太太总说自己是九十九岁。

不知道为什么,家母忽然张喽着暑假里让孩子们回老家。今天想起来大概是母亲感觉到老了。家姐带着镜某到前门买联运票,那时镜某大约是4-5年级,家姐是6年级或初中一年。从北京坐火车到天津,从天津坐船到龙口,从龙口坐车到黄县就到了三姨家的北沟镇了。三姨嫁得离娘家不远的地方,有十几里的样子吧。

第一次看到要饭的情形着实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个现实与在北京所受到教育大不相同。姥姥当时也住在三姨家。小脚的老太太,牙都掉了。据说生过十个孩子,只活了5个。家母是最小的,也是这些没有夭折的兄妹中走得最早的。也许是“底肥”不足缘故吧。

家母大约是十四、五离开家参加工作的。不知道姥姥对这个事情如何看。回到老家听到了表姐们讲的一些家母的传说,以及在家伺候老太太的人们的“牢骚”。诸如在身边忙前忙后的三姨们总被姥姥数落,而二十多年不回家的家母却被姥姥夸奖。摆不平啊。镜某当然不能说什么,只有听着了。

五十过后,老太太自己回过几次家。回家的故事能给你讲几天几夜。镜某的最大愿望就是能伴着老太太回一次家。在现场听老一辈人讲述青春的故事,也指点一下镜某出生的医院,也算是认个门吧。可惜,这只能是个愿望了。

xyan03月 18th, 2009 at 4:14 pm   edit

镜某的最大愿望就是能伴着老太太回一次家。在现场听老一辈人讲述青春的故事,也指点一下镜某出生的医院,也算是认个门吧。可惜,这只能是个愿望了。
————-
同感!让我要流眼泪了。这样的愿望对我来说,只能是遗憾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94375.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以热力学定律的名义”说事儿固然不好,但是比“骂人”还少五十步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