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给全球变暖泼点冷水:警惕全球变暖成为“迷信”

已有 5979 次阅读 2010-1-19 05:1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全球变暖, 科学争论, 迷信

给全球变暖泼点冷水:警惕全球变暖成为“迷信”

警惕全球变暖成为“迷信” 气象研究应回归科学

牛强 谢光锋
 
2010年01月18日08:51  来源:《科学时报》

  近来,伴随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争吵声,公众对全球变暖的关注持续“升温”,席卷整个北半球的大范围严寒却不期而至,坚信全球暖化的人士意料之中地将此归因于全球变暖。于是乎,炎热高温自然证明了气候变暖,而完全相反的低温严寒也能基于全球变暖推导出似乎“无可辩驳”的合理解释。

  这或许勾起人们对社会上某些“大师”表现的记忆——“练我这个功就能治好你的病,病好了证明我这个功确实管用,如果没治好病那说明你心不诚,如果病情恶化了那是我的功在考验你。”是暖还是冷?是练功管用还是依靠心诚?“同为证,异则辩”的伎俩,在套路上何其相似。这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科学会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新情况、新矛盾,通过理性质疑,在原有理论基础上螺旋上升;迷信却坚持固有的认识不可动摇,对一切新情况、新矛盾都不假思索地进行狡辩,抑或冠之“不争的事实”。

  “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这句明显属于非科学的语言和口号犹言在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亦似乎成为公理,甚或将其固化为一种信仰,是否可以将持这类信仰的人称之为“碳排原教旨主义者”呢?先验地认为全球变暖,而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以此为真理和圣经,从这个默认前提出发来对其他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或者寻找可能的解释,是否就是全球变暖迷信和碳排迷信呢?

  全球变暖迷信和碳排迷信似乎可以追溯到极端环保主义,却又远远超出了其原有范畴。二战以后,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高速成长的同时,资本主义对增长的盲目崇拜引发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索取,一批具有批判精神和反思能力的人文知识分子深感忧虑,打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旗号,借此反对毫无节制的物质占有风气对人性的异化,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和美国环保主义者《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部分,环保主义有其进步的积极意义。

  环保主义在各国人民的支持下,在保护水域、土壤、局部空气免遭污染方面卓有成效,带给了世界很多地方水清、地净、天蓝的良好环境。但由于传统环保主义所关注的水土气都是局部的,发达国家的人民在本国实行了一定的环保标准后,不再有足够的热情关注和支持环保事业,环保主义在西方的群众基础开始裹足不前,这使得环保主义始终无法超越地域和国界的限制而整合为一种全球重要力量。为了持续推进环保主义的全球地位,激进的极端环保主义开始寻找一个能够刺激全世界神经的新的“痛点”穴位。

  这时,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一种学术论点进入了极端环保主义者的视野。其实,20世纪下半叶以来,气候变冷一直是气象学科内部的主流声音。但全球变暖涉及的层次是大气层的,不仅可以超越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引发西方主流工业化国家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海水上升、洪水时代、人类的狂妄贪婪、人类大灾难、人类的警醒、救世主、诺亚方舟这些关键词也暗合了基督教秉持的人类原罪与救赎的思想。于是,气候暖化迅速成为极端环保主义的有力武器和重要工具,其原教旨主义的先验理论也超出了一般学术观点的范畴而日益意识形态化,甚至犹如“皇帝的新衣”成为一些社会群体证明自身智慧的广告词。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俨然以“温室气体”的恶名,超过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些重要污染物成为“罪魁祸首”。

  仅仅有极端环保主义的顶礼膜拜,暖化理论也只是众多学说之一种,在学界仍有大量不同观点的争论。而来自科学界功利思想和国际政治角力的影响以其代言人所形成的两方面现实势力的拥趸,使得气候变暖和碳排变身新迷信成为可能,因为他们隐藏在不可告人目的背后,更有比极端环保主义多得多的话语权、公信力、现实操作力甚或“道义制高点”。对此,善良的人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警惕某些研究者把全球变暖作为“逐利”的法宝,以“经济人”的理性选择替代“科学人”的唯实精神,无原则地加以推波助澜,以骗取更多的政府支持和民间基金会资助;警惕西方发达国家祭出的全球变暖这一法器,妄图阻止或延缓以我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并撕裂、分化发展中国家间谋求共同发展的必要团结,事实上它们已经在这样做了。

  能源和材料工业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大国的现代化进程无法绕过这两大产业。无论是能源产业的煤电油气,还是材料工业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和石油化工,都与大量的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密切相关。借助二氧化碳的减排压力,将迫使一批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和材料工业无法充分发展,从而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无从建立。要想实现这一不可告人的目的,必须将碳排放意识形态化,好用来麻醉和蛊惑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群众,最好的手段就是将暖化和碳排进行包装,使之时尚化、符号化,成为急欲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人群的时尚符号和文化图腾,进而培育成21世纪的新迷信。

  继续深究下去,全球变暖迷信和碳排迷信本质上是“人定胜天”的偏激思想在作祟。虽然打着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的旗号,但其骨子里认定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不仅自然界的变暖是人类造成的,解救自然界也要靠人类,其思想基础与疯狂发展、过度索取的经济增长盲目崇拜症同出一辙,只不过表现形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种将人类与自然界二元对立的基点反映了西方社会指导思想的褊狭。

  严寒或许可以使人头脑变得清醒和冷静。少些类似“不争的事实”式的断言和说教,多些理性质疑和踏实研究,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思想、知识、方法、技术和手段,这是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气候变化是一个宏大而又非常复杂的科学研究课题,需要集成众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收集各种现实证据和历史记录,客观、辩证地按照科学研究的规律逐步展开,既不能急不可耐地只根据部分证据就给出言过其实的武断结论,更不能为了先验的观点对论据进行主观剔除甚而对明显的事实视而不见,只有让气候变化研究回归其科学本原,才能得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负责任的科学结论。而要让气候变化研究回归到科学,首要的是警惕全球变暖和碳排成为“迷信”,如果已经有了这种“迷信”或“神话”,就要勇敢地破除它。

(责任编辑:王太拓(实习))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785984.html

给“全球变暖说”泼点冷水
 
杨学祥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6-8-30 11:48:19 http://guancha.gmw.cn 


 
近30年来,全球变暖的证据铺天盖地,人们对变暖后果的担忧也与日俱增。全球变暖将持续多久?真得那么可怕吗?俄国科学家最近又给全球变暖的观点泼一瓢冷水。

争论是科学的生命

TOM科技讯 据俄罗斯新闻网8月27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普尔科夫天文台的科学家们在对太阳辐射情况进行持续观测后宣称,地球有可能在50年后遭遇全球性的气候变冷,而且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二十二世纪初。该天文台的哈比布尔洛•阿布杜萨马托夫博士表示:“通过分析观测数据,我们开发出了一套反映全球气候变化情况的程序表,即全球气候将在本世纪中叶前开始变冷,而从二十二世纪初开始,将进入下一轮为期200年的变暖周期。”普尔科夫天文台的科学家们早些时候曾得出结论称,在2012-2015年期间,全球温度将会缓慢地降低,并且在2055-2060年间达到最低值。50年后,全球气温有可能会下降到十七世纪下半叶时的水平:当时,荷兰境内的所有运河均被冻结,而格陵兰岛上的大部分居民也被迫迁移。阿布杜萨马托夫博士指出,他还从外国同行那里获得了有关全球气候正在变冷的证据。他表示:“日前,我收到了一封非常重要的电子邮件。西方的同行们指出,在2003-2005年期间,海洋上层水域的温度有略微下降,而这完全符合我们的研究结果。”他认为,全球性的气温下降将在2012-2015年期间到来[1]。

争论是科学的生命,没有争论的科学是死亡了的科学,是无法向前发展的。日前,一批美国科学家提出所谓的黑洞根本是子虚乌有的观点,引发激烈讨论。某些科学家甚至认为,这是为传统的黑洞理论敲响的第一声丧钟[2]。俄罗斯科学家伊戈尔-彼得罗维奇-科普洛夫教授则认为,宇宙从未发生过“大爆炸”。根据大爆炸理论,星系连同其它所有的恒星和行星都产生于一个所谓的奇异点。这个奇异点中集中了所有宇宙最原始的物质[3]。与这种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相对照的是,中国研究生质疑相对论被批为“想当然”,我们提出的“黑洞佯谬”观点长期受到冷落[4]。缺乏创新精神的中国科学面临生死抉择。

我们在《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0年第三期《行星摄动与黑洞佯谬》一文中提出,数学抽象是客观实际的一种近似,数学奇点是这种近似导致的谬误。数学抽象造成的物质隐身术在黑洞理论中得以实现,该理论创造出一个没有形状不占据空间的巨量物质和无穷能量。当某种理论被人们普遍接受时,人们也接受了某些不该接受的东西,这正是新理论的出发点[4]。马克思说得好:谬误构成了科学的阶梯。

从科学家打赌说起

据俄罗斯新闻网援引英国《卫报》报道,主要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情况的两名俄罗斯科学家坚持认为,全球变暖的危险过于夸张,今后10年全球气候将变冷,决定下注1万美元,与反对他们观点的英国气象专家打赌[5]。

俄罗斯科学院太阳地球物理研究所(伊尔库茨克市)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巴什基尔采夫和加琳娜-马什尼奇认为,对地球气候影响最大的是太阳系活动的变化,而不是温室气体的排 放,地球变暖和回冷是对太阳黑子数量和大小变化的反应。由于今后数十年太阳将进入活动消极期,地球温度将会随之下降。大部分气象学家不同意这种观点,其中包括正在为日本横滨市“地球模拟器”超级计算机项目工作的英国气象专家詹姆斯-安南博士。他与俄罗斯科学家正式打赌。安南博士曾向美国气象学教授理查德-林森发起挑战,后者认为人类活动并未对气候产生强烈的影响,今后20年地球温度将会下降。林森教授表示愿意与安南打赌,但因为赌注比例问题未能正式订立赌约。英国环境保护运动积极推动者、《卫报》观察家乔治-蒙比奥特在BBC广播节目中,向全球变暖问题专家迈伦-埃贝尔发起挑战,打赌5000英镑。看来,科学界绝不会仅仅存在一种声音,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全球冷暖争论是一场长期的科学争论

人们可能对70年代初出现过的气候“变冷说”记忆犹新。1971年丹斯加德(Dansgaard)等人发表的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气候有10万年轨道周期变化,其中9万年为冷期,1万年为暖期。按此规律,目前气候的暖期已接近尾声,气候“变冷说”一度成为主流[6,7]。日本气象厅朝仓正在1973年3月3日《东洋经济周刊》撰文预言,地球将于21世纪进入“第四小冰期”。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环境研究所布赖森(Bryson)认为,地球目前正在非常缓慢地进入另一个大冰河期。当时的“变暖说”以大气热污染为依据,代表人物有前苏联列宁格勒地球物理观象总台布迪柯、列宁格勒大学施涅特尼柯夫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环境保护厅彼得森。他们的理论现在变为主流。

媒体多次披露,对于气候冷暖变迁这一全球重大问题的预测,科学界可谓出尔反尔。20世纪70年代,一批欧美的著名学者曾聚会于美国布朗大学,专门召开了一次“当前的间冰期何时结束和如何结束”的研讨会。学者们举出实例证明,目前的地球气温已经在开始下降,从暖到冷的变化很快,可以不足500年,如果人类不加以干涉,当前的暖期将会较快结束,可以预期不出几千年,也许只有几百年,全球变冷以及相应的环境变迁就会来临。出于对所面临威胁的忧虑,会议的两位发起者甚至还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信发出警报。这种“冰期将临”的观点一直持续了20年。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才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8]。纵观历史多歧路,未来的主流又会是谁呢?

不过,不同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2004年媒体披露的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称,到2020年,欧洲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2.8摄氏度,北欧下降3.3摄氏度。整个澳洲、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关键地区年平均温度上升达2.2摄氏度。自然自有自我调节机制,争论仍在继续中。

科学的不确定性:科学争论中的数学模拟漏洞

李崇银院士说,现在对全球增暖最主要的依据就是IPCC的一些报告。在IPCC报告里面,就是全球增暖,各种因素对增暖的贡献,你可以看到一张图,那里面就有不确定的地方,布什就利用这个东西,应该说是这样的一个问题,由于你科学上还没有完全确定。美国因为从科学界来讲,还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家不同意全球增暖是温室气体造成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有影响的科学家持这样的一种观点。我认识的很有名的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在好多年前就有他的一些看法,他认为热带的云和辐射的作用比温室气体的作用还大[9]。

周光召院士指出,最近地球上气候的波动很大,二氧化碳含量却一直在上升,可见全球气温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二氧化碳含量。另外从历史上看,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现在的变化是否完全来自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还需要进一步研究[10]。

近140年全球平均温度变化和我国近120年的平均温度变化表明,1890-1924年是低温期,1925-1946年是高温期,1947-1976(在中国为1986年)年是低温期,1977-2000年为高温期[11]。温室效应无法解释其中的两个低温期的产生原因。在IPCC的各种因子造成的辐射强迫一览表中,有温室气体、平流层臭氧、对流层臭氧、硫化物、矿物燃料产生的有机碳气溶胶、矿物燃料产生的烟尘气溶胶、火山、太阳共8种因子。云层厚度、潮汐强弱、深海强震的多寡等对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的因子都没有考虑。

提出温室效应的美国科学家季林(Keeling),在2000年又提出潮汐气候效应。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为1800年。潮汐大时,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潮汐小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12]。潮汐有13.6天、27.21天、27.55天、29.53天、2.2年、11年、22年、55年、60.6年、220年、1800年和5000年的强弱变化周期。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后,异常寒流突袭全球。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13]。

我们发现,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0-200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2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应该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据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预测, 2020年欧洲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这看似对立的两种现象共存正是物极必反的辩证规律。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发生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引发全球变冷。同样,全球变暖导致云层厚度增加,阻挡太阳辐射进入地表,又导致全球变冷;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这都是大自然的自组织和自调节作用。没有考虑云层厚度、潮汐强弱、深海强震的多寡等对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因子的数学气候模拟,其可靠性应当受到质疑。

全球变暖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危害

在中国,主张全球温度将变冷的声音非常微弱,与主张全球变暖的主流派不成比例,即使偶尔出现的一点客观报道[8,14,15],也会被淹没在一片全球变暖的喧嚣之中。问题在于,中国人感兴趣的是研究结果,而不是研究过程。这恰恰是中国长期科技落后的原因: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给出一个一成不变的永久性真理,一切都在伴随时间、地点、条件而变化,一切都需要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历来判定是非。单凭科普知识,无法评论科学界的争论,人们需要掌握评价科学争论的基本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符合程度[16-18]。认真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使我们能够认清人类的弱点和偏见。

科学的规律具有对立统一性、否定之否定性和螺旋式上升性。其中,周期性是我们认识世界和科学实践的主要依据。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只能起加速或减缓作用。有人夸张地认为,全球将进入6000万年前的大温暖期,这是误解,人类还没有这么大的加速能力。温室效应仅仅是全球变暖的一种因素,它不能解释全球气候冷暖变化的波动历史。历史上比现在规模更大的全球变暖是如何产生的?是如何消失的?目前的全球变暖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全球变暖说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近期研究表明,流感大流行有六大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19,20]。

按照全球变暖说,准60年周期的全球拉马德雷冷位相低温期不再出现,今后禽流感不会在人类间爆发。肯定地说,这种预测有极大的危险性。在地球进入30年冷周期的预测上,美国国防部的秘密报告与部分中国气象学家(如,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和任振球等)的观点是一致的[21],至少到2020年,低温和禽流感就会光顾人类世界。同样一个观点,由外国人说出就比由中国人说出更起作用。这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迷信。在资源和能源日渐短缺并成为战争根源的今天,全球变冷比全球变暖具有更大的风险,会给人类造成更多的伤害。科学的争论会减少人类更多的历史遗憾。

参考文献

1.伊凡 编译。俄科学家称:2012开始全球将遭遇气候变冷50年。2006年08月28日 11时39分 来源:TOM科技http://tech.tom.com/2006-08-28/04BF/13190153.html
2.久亮。美科学家称宇宙间不存在黑洞 引发激烈讨论。 2006年08月02日 14:24 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d/2006-08-02/14241067267.shtml
3.久亮。俄罗斯科学家称宇宙从未发生过大爆炸(图)。2006年07月27日 07:05 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d/2006-07-27/07051057345.shtml
4.杨学祥。行星摄动与黑洞佯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2000,6(3):365-367
5.固山。俄英学者下注1万美元 赌10年后全球是否变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 15:13 中国新闻网http://tech.sina.com.cn/d/2005-08-20/1513699173.shtml
6.Dansgaard, W., Johnsen, S.J., Clausen, H.B. & Langway, C.C., Climatic record revealed by the Camp Century ice core. in Turekian, K.K., ed., The Late Cenozic Glacial Ages., Yale Univ. Press, New Haven, 1971, 37~56
7.赵希涛, 杨达源.,等. 全球海面变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148~149
8.预测不一 下次冰期何时到来仍是未解之谜。网易科技报道 http://tech.163.com 前往科技论坛http://tech.163.com/04/1121/14/15NFVBSP0009rt.html
9.李崇银,潘锋。李崇银:关注全球环境变化。中国科学院网站。2005年7月22日 http://www.cas.cn/html/Dir/2005/07/22/1840.htm
10.周光召. 若干基础科学的发展趋势. 科学. 1996, 48(5): 4~7
11.丁一汇,张锦,徐影,宋亚芳。气候系统的演变及其预测。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27,31,70。
12.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 [J]. PNAS, 2000, 97(8): 3814-3819
13.杨冬红,杨学祥.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J]. 西北地震学报. 2005, 27(1): 96
14.杨学祥。地球已开始进入变冷周期。2004-5-27光明网博客。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4/4728.html
15.杨学祥,杨冬红。冷静看待全球变暖:谁控制了21世纪全球温度变化? 2005-8-15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学术观点. show.aspx?id=3695
16.杨学祥. 全球变暖:从科学到神话. 2005-3-16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学术观点. show.aspx?id=1844
17.杨学祥。全球变暖:从科学到神话。国家气候中心。关于我们-相关消息专栏。
http://ncc.cma.gov.cn/Website/index.php?ChannelID=83&NewsID=792
18.杨学祥。科学家间的较量:全球变暖与全球变冷的一场特殊争论。 2005-8-21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56419.htm
19.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20.杨冬红,杨学祥. 禽流感爆发的六大特征及灾害预警. 气象港-科技文章-理论.2006年6月5日 http://qxg.com.cn/n/?fc=an&tid=74&id=6223
21.杨学祥。再论跟风派的尴尬。 2005-9-10光明网博客。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5/8861.html

文章出处: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02

杨学祥:向气候开战是向自然宣战的翻版   - [气候]

Tag: 自然与人 科普作品 气候变暖 科学精神

这是学者杨学祥两年多前发出的文章,讲科学,有理想,也适合现在的情况。---五柳村编者,2009-12-10。

全球变暖争论与国家经济安全
——向气候开战是向自然宣战的翻版
作者:杨学祥

2007/3/12 17:11:00 |杨学祥的BLOG

关键字: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冷暖交替说,持续变暖说,经济衰退,能源紧张

    争论是科学的生命,没有争论的科学是死亡了的科学,是无法向前发展的。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异常变化,全球变暖的学说可以说是路人皆知,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一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全球气温并不会持续变暖,而是将进入变冷期[1]。

  新华网南京3月10日电(记者凌军辉)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获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由该所主持的“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研究”成果显示,全球气候变暖很可能是一种自然周期变化的结果,与人类活动没有必然的联系,不久的将来,全球气候有可能逐渐变冷。参与这个项目的沈吉告诉记者,从上个世纪初以来,气候变化的频率正逐渐加快,由此造成的温度、降水等气候突变的可能性也在增大。“现在全球正处于过渡期,气候突变的可能性也最大。我认为全球气温有可能突然变冷,虽然这有点超出人们的通常判断,但积极做好相应的准备应该是非常必要的[2]。” 

    很多科学家认为,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带来的温室效应是全球迅速变暖的主要原因,前不久公布的联合国研究报告也是这么说的。不过,英国电视四台却发出了不同声音。该台即将播放的纪录片称,“人造”的全球性变暖是“现代社会的最大骗局”,太阳才是“真凶”。纪录片还称全球变暖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产业,它由狂热的反工业化环境主义者制造,由科学家兜售的可怕故事来筹资,还获得了政治家和媒体的舆论支持”。由于此片显然跟联合国公布的研究报告唱起了反调,因而还未播出就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这个名为“伟大的全球变暖丑闻”的纪录片将于3月8日播出,它想要表达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人类行为造成全球变暖的故事是“一个谎言”。纪录片的导演马丁•德金说:“没有几个电影可以改变历史,但我想这是一个转折点。再过5年,温室效应是全球变暖主要原因的说法将彻底成为一句废话。” 据报道,纪录片得到了一批专家的支持,包括9名气象学、海洋学、生物地理学等方面教授的参与。这些专家来自知名的研究机构和学府,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法国巴黎的巴斯德研究所、丹麦国家航天中心等[3]。

    全球变暖原因有多种说法,这是正常的科学的争论。国内外媒体的归纳并不完全,除温室效应说外,大致有以下几种:

    太阳变化说:成立于1989年、由46个工商业公司组成的美国全球气候联合会认为,全球变暖是客观存在的。该组织几乎包括了美国工业界的所有重要成员,以及对布什政府很有影响力的一个智库——乔治•马歇尔研究所。该研究所1989年曾发表报告称,“太阳密度的周期变化可以抵消与温室气体有关的气候变化”,也就是说,全球变暖该怪太阳。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参议员英赫夫前不久也将全球变暖形容为“被误解得最厉害的题目”,并称太阳应为地球变暖负大部分责任6砺匏埂豆鄣惚ā?日援引英国学术杂志的文章说,新研究显示,地球变得越来越暖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处于近1000年来最强烈的时期,而且太阳辐射增强对臭氧层和云层的影响所带来的气候变化,可能比太阳光的影响更大[3]。

    宇宙射线说:《英国皇家学会学报》今年2月的一篇文章说,宇宙射线可能在云层形成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丹麦气象科学家亨利克•斯文斯马克表示,有实验显示,人类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可能比许多科学家以前所认为的小得多[3]。

    动物废气说: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说,全球10.5亿头牛排放的废气,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元凶。牛群的屁等排泄物会产出100多种污染气体,其中氨的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2/3,氨正是导致酸雨的原因。牛屁中有大量甲烷,其暖化地球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20倍[3]。

    潮汐调温说:提出温室效应的美国科学家季林(Keeling),在2000年又提出潮汐气候效应。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为1800年。潮汐大时,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潮汐小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1]。(潮汐有13.6天、27.21天、27.55 天、29.53天、2.2年、11年、22年、55年、60.6年、220年、1800年和5000年的强弱变化周期。)

    海震调温说: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后,异常寒流突袭全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也与这一时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有关[1]。(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

    海洋调温说:海洋是地球最大的能量储存库。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海洋的调温作用。在温暖的中生代,海洋底层温度为 15摄氏度,第四纪冰期到来时海洋底层温度为摄氏0度,而目前海洋底层温度为摄氏2度。目前海洋蓄能库的热能状况与中生代温暖期相去甚远,离超寒冰河期仅一步之遥。强潮汐、海洋巨震和强飓风周期性地将深海冷水翻到海洋表面,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地球气候变冷。仅当海底温度达到摄氏15度以上时,海洋调温作用才能减弱到中生代的水平。

    天文冰期理论:南斯拉夫科学家米兰科维奇用地球轨道偏心率周期(10万年)、黄赤交角周期(4万年)和近日点进动周期(2万年)计算地球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能的变化,得出了地球轨道控制地球冰期和间冰期转换的结论,该结论被证实是20世纪最大科技成就之一。

    目前的科学水平只能准确预测一周以内的天气变化,对未来气候的预测充满变数,对地震的预测更存在争论。气候的预测历史恰恰证明了人类预测的不准确性:媒体多次披露,对于气候冷暖变迁这一全球重大问题的预测,科学界可谓出尔反尔。20世纪70年代,一批欧美的著名学者曾聚会于美国布朗大学,专门召开了一次“当前的间冰期何时结束和如何结束”的研讨会。学者们举出实例证明,目前的地球气温已经在开始下降,从暖到冷的变化很快,如果人类不加以干涉,当前的暖期将会较快结束,可以预期不出几千年,也许只有几百年,全球冰期以及相应的环境变迁就会来临。出于对所面临威胁的忧虑,会议的两位发起者甚至还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信发出警报[1]。这种一场虚惊的预测闹剧不能重演了,它会给正在走向衰退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德国著名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气象学索兰基教授说:“气候变暖确实不假,但我们没必要那么紧张。在整个地球演化史上,有过远比现在还温暖的气候,如在白垩纪,温室气体远比现在多,高达5倍,造就的气候与生态环境也并不坏,水草繁茂,巨大恐龙横行。”这一观点我们提出过多次。用恐怖大片的艺术手段来影响粉丝,这不是科学争论的正确方法,因为正确的科学观点不是通过公民投票来解决的。真理一开始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环境问题已经演变为政治问题。目前,欧洲正笼罩在“气候变暖威胁论”中,很多媒体甚至把矛头指向中国。有学者认为,种种复杂的讨论背后,也许存在着更深层次的问题。法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克劳德•阿勒格雷去年批评那些鼓吹全球变暖的人是“受到了金钱的驱动”,而不是为了科学的健康发展。美国参议员英赫夫呼吁人们小心评价所听到的宣传,因为那些环境保护的极端分子所做的是“关掉一部叫做美国的机器”。电影“侏罗纪公园”的作者克莱顿前不久写了本书,认为全球变暖的形势并未到达灾难的程度,现在存在着科学政治化和学术研究商业化的趋势,值得警惕。不过,也有西方媒体指出,一部分对主流意见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一些工业公司,如能源公司的资金支持,自然说话也向着这些公司。沃顿经济气候预测联合会的一份调查就显示,如果美国按照《京都议定书》行动,那么每年要花掉3000亿美元。俄“纽带”新闻网的文章说,瑞典科学家埃利尔表示,如果现在限制一些发展中国家减少燃料的使用,将对这些国家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因此,在让这些国家放弃使用便宜的燃料前,应首先找到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3]。

    温室效应说并没有解释历史上温室气体减少和气候由间冰期转为冰期的原因,并没有给出全球变暖到何时为止的大致时间,这与地球气候历史不相符合,原因不明,何谈预测?谁彻底否定了米兰科维奇的天文冰期理论?拿出证据来!气候冷暖变化说是正常的,符合历史的;全球永久变暖说是违背历史的,是不正常的,是人为刻意地篡改气候历史,是带着科学面具的恐怖主义。污染需要治理,环境需要改善,高风险、高消费、高速度的西方生产和生活方式需要改变,节约型循环型和谐社会需要建立。但是,减排二氧化碳涉及动物和人类生存,要慎重对待,不能因噎废食。

    随着全球资源和能源的危机加剧,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可能变为压制、限制、打击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种种借口,甚至成为经济强国霸占世界资源、侵占弱小国家的托词。跟风派开门揖盗,将给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目前,欧洲正笼罩在“气候变暖威胁论”中,很多媒体甚至把矛头指向中国。这是一个危险的预兆!像美国这样的强国都不能承受“减排二氧化碳”之重,有人要通过减排来压垮中国。
 
    两会期间,中科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霍裕平在京接受采访时表示,引人关注的“全球变暖”恐慌是炒作,中国政府不应为此降低能源消耗[4,5]。这是理智的呼声,是一个人民代表不跟风西方舆论,坚持独立科学观点的表现。全球变暖不仅仅是气象学家的事,任何有科学常识的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作出独立的判断。跟风某一科学观点不是科学,而是愚昧。“减排论”者可以大谈其观点,“反跟风论”者也可以大谈其观点,让人们根据理性来判定是非取舍。允许“减排论”者放火,不许“反跟风论”者点灯。这是哪家的学术自由与政治公平?

    世界有许多比减排二氧化碳更重要的事情,如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资源能源危机、水环境危机、环境污染、美国面临经济衰退、世界面临禽流感爆发威胁等等。禽流感是正在逼近的全球灾难。

    研究表明,流感世界大流行的七大特征为: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1886-1987 年,1898-1899年,1916-1917年,1955-1956年,1967-1968年,1975-1976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如1957年,1969年,1976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1888-1889年,1899-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 年,1976-1977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太阳黑子谷年:1889年,1901年,1976年;太阳黑子峰年:1917年,1957年,1968年);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1957、1958、1969、1977、2008、 2009年)[6-8]。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6年或2007年为太阳黑子谷年,2007年拉尼娜可能在3-5月发生,2008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2008年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如果2007年拉尼娜事件发生,则流感世界爆发就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程序。禽流感的爆发已经对玉米市场造成损害,2007年拉尼娜年为禽流感孕育年,2008年厄尔尼诺年可能为人类禽流感爆发年[6-12]。这不仅对养殖业和玉米市场,而且对全球经济也将产生巨大的冲击。

    据《新闻晨报》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周一表示,美国的预算赤字依然值得高度关注。他同时警告称,美国经济有可能在今年年底步入萧条。格林斯潘通过卫星连线在一次商务会议上就有关美国经济的问题作答时表示,美国经济有可能在2007年最后几个月陷入萧条,但很难对经济衰退发生的具体时间作出预测。格林斯潘称,美国经济自2001年以来一直保持扩张,目前有迹象显示,本轮经济周期已接近尾声。他说,当经济远离上一次衰退时,推动下一次衰退的力量不可避免地积聚起来。事实上,人们已经开始看到此类迹象,以美国为例,企业利润率已趋于稳定,这是经济周期进入最后阶段的前期征兆。他表示,尽管美国经济可能在2007年的最后几个月出现萧条,但大部分预测者并未作出这样的判断,而是认为2008年以后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13]。

    流感世界大流行将成为美国经济衰退的冲击因素之一,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世界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2005年11月3日发布评估报告说,一旦禽流感大暴发,全球经济将进入衰退,仅在亚洲,就可能造成2830亿美元经济损失。同一天,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说,禽流感疫情有望改变亚洲、非洲等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世界银行3日发表的隔年年度报告说,禽流感目前在亚洲仅限于农村地区,但随着可能采取的隔离以及旅游限制措施,2006年的经济增长将充满风险。这份报告的撰写者、经济学家米兰•布拉姆哈特说:“目前看来,禽流感带来的经济损失主要在扑灭家禽与监控系统的额外投入,但潜在破坏力却不容低估。”在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中,人际禽流感暴发将使新加坡GDP两个季度内下挫10.4%,4个季度内下挫22.4%,约损失239亿美元。香港则将在4 个季度内损失344亿美元,中国内地地区为806亿美元[14]。

    如果2007年3-5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07年春季禽流感的全球蔓延趋势就值得世界关注!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就必须与真实的灾难和险阻作斗争,而不能与幻影作斗争。气温变化是快速与短暂的,海温的变化才是缓慢和长久的。当海底温度上升到摄氏15度,海洋调温作用才会减弱,我们才会受到类似白垩纪的全球变暖威胁,更何况那时的恐龙正处于兴旺时期,威胁只存在于某些人的宣传中。改变气候的努力应该接受改造自然的失败教训,人类只能适应气候的变化。至今为止,人类建设美好家园的努力都付诸东流,我们得到的却是危机四伏的恶化环境。我们为什么要为有无难测的灾难付出代价?

    改变地球气候的努力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人类试图改变自然规律的行动从来就没有获得成功!当人们兴高采烈地庆祝限制氟利昂排放成功修补臭氧洞的时刻,2006年秋季南极臭氧洞却达到历史的最大值。出尔反尔和屡战屡败的“科学预测”和人类干预令科学蒙羞!

    请记住恩格斯的忠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顺应自然规律,适应气候变化,节约能源和资源,适度生产和消费,恢复森林植被,恢复自然生态,这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减排温室气体并非是恢复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

    气候变冷比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威胁更大,能源和资源危机将在气候变冷中突袭人类社会[15]。在严寒气候和生存极限的威胁下,你还要减排温室气体吗?


参考文献

1.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2006,(9):20-22 http://www.bestinfo.net.cn/wcm/bjkw /ztrd/ztrd_wz.jsp?art_id=39833&mag_id=153&year=2006&issue=9
2.凌军辉。一研究显示:全球变暖不一定是人为因素造成。2007年03月10日17:04 来源:新华网http://it.sohu.com/20070310/n248637740.shtml
3.寇维维,纪双城,常殷,青木,段聪聪,柳玉鹏。温室效应还是太阳活动加剧-地球变暖谁是真凶? 环球时报。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3-10 11:45:48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3850
4.叶檀。“全球变暖系利益集团炒作”本身就是恶炒。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3-6 11:41:35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3766
5.吴艳霞。“全球变暖”说法有利益集团在炒作?中国科学院院士霍裕平委员直言政府不应为此降低能耗。文章来源: 燕赵都市报。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3-6 11:38:52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3765
6.杨学祥. 钟南山院士:可能在2月后会出现流感高峰. 2007-2-2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2304
7.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8.杨学祥.冷静看待气候变暖. 2007-2-11光明网 - 光明观察 –学术观点.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3439
9.杨学祥,杨冬红. 2007年2-6月强潮汐预警:关注厄尔尼诺年的低温冷害. 2006-11-21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9382.htm
10.杨学祥。全球强寒流袭击的现状及趋势。2007-2-12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2192
11.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预警:厄尔尼诺结束拉尼娜将发生. 2007-2-22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106.htm
12.杨学祥. 厄尔尼诺、拉尼娜和流感世界大流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程序. 2007-2-18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098.htm
13.赵珂。格林斯潘警告:美国经济可能今年底步入萧条。2007年02月28日 17时15分 金羊网-羊城晚报。http://news.tom.com/2007-02-28/001G/33319411.html
14.世行:禽流感一旦暴发将致全球经济衰退。时间:2005年11月05日06:39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http://news.sohu.com/20051105/n227398506.shtml
15.杨学祥.地球已开始进入变冷周期 (2004-3-23)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3/23/1122001.htm

文章出处:http://wlcscience.blogbus.com/logs/5330449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88521.html

上一篇:7级强震在强潮汐时期回归高位(3):1月18日地震信息
下一篇:1月寒潮二度来 大风降温伴雨雪与潮汐组合
收藏 IP: .*| 热度|

2 钟炳 吕喆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