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年12月22日(周二)下午14:00,于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二层大厅举行了2009年(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颁奖仪式。我社的《科学的旅程》以票数最高荣当榜首,我有幸见证了该仪式。
副馆长陈力主持仪式
馆长詹福瑞介绍本届评选情况
副馆长魏大威宣读获奖名单
专家评审委员王渝生致辞。
北大 出版社副总编辑张凤珠致辞。
获奖的十种图书名单
《科学的旅程》
《风风雨雨一百年》
《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
《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
《简明新全球史》
《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
《吴冠中画作诞生记》
《小趋势: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
《亲爱的安德烈》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北大出版社占2种:《科学的旅程》《简明新全球史》
王渝生的发言:
总评一年一度的文津图书奖到今年已经五周年了。逢五逢十是大庆,是应该大大庆祝一番的。
为学术津梁,做文化使者,作为图书的收藏者和管理者,国家图书馆通过文津图书奖在写书人,出书人,读书人这三者之间建立了联系的纽带,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实在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我每年都企盼着文津图书奖的选评活动。一则是提前好几个月,国图就派人送来了一大箱初评选出来的50来种图书,让我每天晚上都有一顿丰盛的精神夜宵,倘佯在书海里的感觉是何等的美妙!二则是参加终评会议,可以同国图的馆长和各位评委一起交流切磋,讨论甚至争论对参选书籍的看法,这大大提高了我读书的品位!三则是出席颁奖典礼,与那些熟悉的或者初次谋面的获奖书籍的作者和出版人济济一堂,交谈中获益匪浅,甚至可以说是净化了心灵!
文津图书奖每年产生10种获奖图书,30种推荐图书,其中翻译作品不超过1/3,自然科学类的书籍不少于1/3,这就鼓励了原创性的作品,同时也鼓励了科学普及的作品,重视提高公众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获奖图书和推荐图书,既有大部头的名家名著,也有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小品”,严肃的,活泼的,亦庄亦谐,老少咸宜。例如,本次评选出来的获奖图书,既有以全球史观把全球化历史化、历史学全球化的《简明新全球史》和酌古斟今的编年体《科学的旅程》,又有聆听季羡林娓娓道来的《风风雨雨一百年》和将文与画巧配姻缘的《吴冠中画作诞生记》;既有严肃的《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和《小趋势: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又有自成一格的《风化成典:西藏文化故事十五讲》和《亲爱的安德烈》;既有政论文式的《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又有诙谐的《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居然把视觉、听觉和味觉联系在一起,极富趣味性和吸引力,这不禁使我想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的一句名言:“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英国化学家波特则说过:“五岁的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因为好奇、好问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而这也正是科学家的基本素质。只有好奇,对未知世界抱有惊讶的态度,才能有所发现;只有好问,对未知事物充满探究的激情,才能有所发明。文津图书奖五岁了,他也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也好奇,寻觅世上的好书;他也好问,这些好书好在哪里?于是搜集,选评,审读,讨论,得出结果,写出评语,推荐介绍,力图影响社会。
王渝生推荐《科学的旅程》的评语:
《科学的旅程》是一部关于科学发展的编年史著作———从古代的科学萌芽到中世纪的科学蒙难,从16世纪的科学革命到17世纪的近代科学,从18世纪的理性时代到19世纪的综合时代,从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科学到20世纪下半叶的科学前沿,一共五编56万字。
该书对每一历史时期的科学发展,都是分三个部分进行考察: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科学与社会。讲到近代科学革命,本书从哥白尼到牛顿,从维萨留斯到哈维,分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两大门类,描述了从16世纪近代科学革命到17世纪近代科学诞生的全过程,得出了既是尊重历史的又是合乎逻辑的结论。最后,作者在书中的重大科学事件描述中,突出了人的因素,因为科学不仅是知识,不仅是知识体系,更是科学家、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本书的描写重在科学发现的过程,包括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的交织,使读者体会到科学发现的艰辛和伟大。
我以为本书也完全可以作为我国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教材,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服务。
———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 王渝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