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应该如何对待患精神疾病者

已有 7223 次阅读 2009-11-19 19:23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也许是专业的缘故,我见过的精神病患者不可谓不多,数学专业的学生及教师患精神疾病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很久以前,有一个研究生经常半夜三更跑到数学所长的家里,所长小心翼翼地招待其喝茶、看电视,毕恭毕敬地送其出门,同学大多不敢与其打交道。

你如果走在大街上,会见到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记得读研究生时,长春的人民广场上有一景,有一个人每天傍晚都在纪念碑下慷慨激昂地高谈阔论,其知识面之宽、见解之独到、逻辑性之强少有人能敌,但你仔细一听就会感到他的很多话不像一个正常人说出来的。事实上,有些精神病患者在疾病发作时并不像大多数精神病患者那样有不文明的举动,你不仔细观察甚至无法觉察他有病。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精神病患者聪明过人,在健康时表现很出色,也许正是这种聪明使得他们喜欢钻牛角尖,久而久之,或由于遗传基因、或由于过度的刺激导致了疾病的产生。

精神病是可以治愈的,我有两个亲戚患过精神病,其中一位不幸死于此病,另一个后来在精神病院治疗了近一年后彻底治愈了,再没复发过。精神病患者最需要的是与刺激其发病的源头隔绝、心理与药物治疗并举,所以医院是最好的治疗此类疾病的场所,精神病院治疗病人通常不许家人经常守在身边,因为患者即使在发病的情况下潜意识里对家人也会有依赖心理,家人对医生的“野蛮”治疗方法往往又有些不太习惯,这样患者很难顺利接受治疗。

精神病患者是个社会问题,不是任何个人与单位所能解决的,也许我的话又会让一些人不舒服,但现实就是如此,凭意气与同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恐怕更多地需要从心理上给予安抚,但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更多的需要依靠他的家人、亲人与好朋友,指望某个单位伸出援助之手有点不切实际,职工中有精神病患者的单位都已是躲之唯恐不及,怎么可能指望毫不相干的单位聘用一个精神病患者?太有点异想天开了吧?

孙爱武博士的问题严重之处在于精神疾病(或者有某种精神疾病倾向)本属于个人隐私,却被媒体大肆渲染,这是对病人的极端不负责任,将来就算孙博士的精神疾病被治好了,请问有哪个知道此事的用人单位敢聘用他?因为谁都知道,此类疾病是比较容易复发的,只要受到过度的刺激就可能发病,谁能保证他以后不会受到刺激?也许媒体会说不知道孙博士有病,但任何正常的人听到媒体公开的与孙博士的对话都会觉得孙博士的话有点不同于常人,难道不应该谨慎一点?有人说孙博士要求月薪两三万绝对值,我不知道孙博士是否值,但我知道目前国内教授的普遍收入与此相距十万八千里,或许有人会问:“国内有多少教授在《Science》上发表过文章?”这好像与教授们一个劲攻击SCI相矛盾。我并不想对孙博士是否值多少妄加评论,孙博士提出这样的要求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也许他现在并不了解国内的情况,也许他觉得跟在美国的收入比较他应该拿这个数,只是作为旁观者和正常人似乎应该实事求是一些。

我认为,精神疾病患者最需要的是安静,让他有一个静心养病的环境比给他找一份工作更紧迫,等他的疾病好了再适当安置他可能更现实一些,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更多地需要在政府及社会福利层面上给予关注。作为普通人,则应该尽量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多理解患者,避免给患者太多的刺激,网络或媒体炒作绝对不是明智之举,于患者有害无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272275.html

上一篇:从事交叉学科研究有风险
下一篇:有意思的科学网
收藏 IP: .*| 热度|

24 苏青 杨学祥 刘全慧 王汉森 王鹰 马昌凤 罗帆 吴飞鹏 钟炳 杨秀海 吕喆 迟菲 刘畅 赵宇 苗元华 李志俊 蔣勁松 贺天伟 李学宽 饶海 张明 丛远新 hao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