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点 新 知--做 点 事 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bing 平时多记点,东西就多了...

博文

天文术语之三

已有 5001 次阅读 2009-9-16 19:33 |个人分类:天文驿站|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天文, 术语

红外线:光的一种形式,比可见光能量稍低,但比射电波能量高。
相互作用星系:互相被对方的引力捕捉的星系,通常会造成星系的合并,或恒星的形成。
干涉仪:两个以上的望远镜相互干涉的系统,能够达到更大的望远镜的观测效果。
干涉:使用两台以上望远镜,以达到大望远镜光力效果的技术。
星系间的:星系之间的空间。
国际空间站: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和欧洲共同参与的合作项目,在近地球轨道建立可居住的空间站。
行星际:行星之间的空间。
星际:星系中恒星之间的空间。
星际介质:恒星间的气体和尘埃。
离子:因为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电的原子。
电离: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过程。
电离气体:被加热到某一程度后,包含粒子和自由电子的气体,又叫等离子体。
不规则星系:既非旋涡星系,又非椭圆星系的星系。 
喷流    从环绕恒星或黑洞的吸积盘喷射出的气体或粒子流。
喷气推进实验室    美国一个以无人飞行器探索太阳系的中心(JPL),其飞船已经到过除冥王星外的全部已知大行星(关于冥王星的探索正在研究中,估计在下一个十年间会展开初步行动)。
喷流:一个高速,游荡风目前在对流层高层认为,打击由西向东,并影响地球的天气
类木行星:a特征与木星相似的行星(气态巨行星)。
开尔文:温度的单位,等于摄氏的1度,华氏的1.8度。0开尔文即为绝对零度。
柯伊伯带: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太阳系外围部分,包含冰构成的大量小天体;冥王星是已知最大的柯伊伯带天体。
拉格朗日点:质量较小的第三天体在两天体之间可能保有围绕共同质心的稳定轨道的点之一,这样的点共有五个
拉格朗日点(复数):五处地点,空间相对这两个机构的地方了三分之一,少大规模的机构可以维持一个稳定的轨道上围绕一个共同的质心


大麦哲伦云:围绕银河系运行的一个不规则星系。
下弦:月亮自新月起运行四分之三圆周后的相位;西边的半个月亮被照亮。
纬度:地球表面某点距离赤道南北向的角距离,在该点所在的子午线上测量。
天平动/秤动:月球运动时的微小振动,使地球观测者能够看到稍多于半球的月球表面。
光力:望远镜收集光的能力,口径越大,光力越强。
光年: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路程,等于五亿九千万英里(九亿五千万公里)。
边缘:天体视圆面的边界。
极限星等:就观测地点的条件,或望远镜、底片及其它探测器所能观测到的最暗天体的星等。
低电离核星系:具有低电离核发射线区域的星系,在中心区域附近出现低电离的发射线。
本星系群:银河系所在的包括大约35个星系的星系团。
本超星系团:本星系群所在的超星系团,范围有一亿光年,最大成员是室女座星系团。
经度:地球表面某点距英国格林尼治所在的本初子午线的角距离。
光度:物体所辐射光的总量。
月食:地球经过月球与太阳之间,将太阳光挡住时发生的现象。 
太阴月:月亮围绕地球一周的时间,长度为29.5天。  
朔望月:月相变化的周期,长度为29.5天 。
磁强计:用以测定磁场强度和方向的设备。
磁层:环绕某颗具有磁场的行星的动态区域,控制所俘获的太阳风粒子的运动。
星等:衡量天体亮度的单位。数字越小,天体越亮。
主序:赫罗图上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恒星带。恒星在主序上度过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其核内发生氢聚变为氦的反应。
马克苏托夫望远镜 :使用弯曲度很高的弯月形透镜作为改正镜的折反射望远镜。
幔:行星核与外壳之间的部分。
海:月球或行星表面阴暗、相对平滑的区域。 
质量损失:恒星演化时所损失的质量;质量损失的途径包括星风、偶极外向流、以及形成行星状星云或超新星时的物质抛射。
百万秒差距:一百万秒差距,等于三百二十六万光年。
子午线:天球上假想的连接天顶与天极的大圆。
梅西耶天: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在18世纪初编纂的星表中所包括的107个深空天体。
流星: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时的闪光。
流星雨:地球碰到成群流星体时发生的周期性现象;不同的流星雨发生在每年特定的时间,具有不同的辐射点。
陨石:从空间来到地球的岩石与地球大气摩擦后落到地面的残骸。
流星体:环绕太阳运行的微小石块。
微重力:物体显示的重量远远低于地球上重量的环境。显示的重量指在给定环境中测定的重量。
微引力透镜效应:小天体的引力使光线发生汇聚,类似于透镜的效果。
微波:射电波中能量最高的部分。
银河:环绕全天的一道光带,由我们所处的星系盘内10亿颗左右的恒星的星光组成。
银河系:地球所处的漩涡星系。
毫秒脉冲星:每秒旋转上百次的脉冲星,通常有一颗正常的伴星,并从伴星得到物质。
反射镜:覆盖有高反射率物质的玻璃片。
星云:星际气体和尘埃形成的云;有的星云里正在诞生新的恒星,有的星云则是恒星的坟墓。
中微子:核反应和超新星爆发中产生的一种粒子,比原子更基本,质量很小或没有质量,几乎不与物质发生作用;中微子不带电荷,运动速度达到(如果其质量为零)或接近光速(如果其具有质量)。
中子星: 坍缩的恒星,具有非常大的密度,直径却很小,是大质量恒星的归宿之一。
新月: 月亮与太阳处于同一方向时的月相,背面被照亮,因而不可见。
牛顿望远镜: 使用平面镜作为副镜的反射望远镜,在镜筒中心将星光反射到镜筒外聚焦。
NGC objectsNGC天体:新总表(NGC)中的深空天体。
北天极:地球自转轴北极在天空中所指的点。
新星:白矮星表面发生的猛烈爆炸,使恒星表面短时间变亮几百倍到几千倍。
核熔合:两个原子核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的过程;是绝大多数恒星的能量来源。
核合成:核熔合过程中,由较轻的元素合成较重的元素。 
核:原子,彗星或星系的中心区域。
星协:O型和B型星组成的松散团体,其中的恒星有着高亮度,大质量和很短的寿命。
倾角:行星赤道与其公转轨道面间的夹角。
掩:当某天体在另一较小天体前经过时,后一天体暂时变暗或完全不可见的现象。
星云:银河系中无数恒星诞生的温床之一。该星云位于5000光年之外,在人马座方向。又被称为天鹅星云,M17,NGC6618,马蹄星云或龙虾星云。
奥尔特云:由彗核组成的云,围绕太阳运转,距离太阳上万天文单位。
疏散星团:一种天体系统,其成员为从同一温床诞生的恒星,数目为几十颗到几千颗不等。
冲:从地球上看,地外行星与太阳在相反方向成一条直线的时刻,是观测行星的最佳时刻。
光学双星:两颗所处方向非常接近(几乎位于同一条视线上),因而显得相当靠近的恒星。 
排气:岩态天体释放气体的现象。
方位角:标度天体位置的坐标之一,从正北方起,向东量度。
光力(或极限星等): 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收集遥远天体光线的能力。
波因廷-罗伯孙效应:行星际空间的粒子受到与太阳辐射的相互作用,被拖向太阳并围绕太阳运动的现象。
岁差:由于其它天体引力的影响,导致某天体的自转轴方向发生周期性缓慢变化的现象。  
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地方的经线。
顺行:对天体而言,指与太阳系中大多数天体运行方向相同;对卫星而言,指与其所围绕的行星自转方向相同。 
日珥:从太阳表面喷向日冕的大规模气体喷流。  
自行:恒星每年在天空中的视运动。
原行星:正在吸积气体、尘埃和石块,以便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行星的天体。
原行星盘 :围绕新生恒星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盘,盘中粒子间的碰撞最终产生行星。
原恒星:高温、密集的气体和尘埃所组成的云,正在经历引力收缩,从而形成恒星。
脉冲星:快速自转的中子星,其发出的电磁辐射的规则脉冲正好经过地球。
量子力学:描述原子或亚原子水平上物质行为的物理定律。
类星体:年轻星系的高能量的核,被认为是由超大质量的黑洞提供能量的。“类似恒星的天体”的简称。
径向速度:物体朝向或背离观测者的速度。
辐射点:流星雨中的流星看上去像是从天空中某一点发射出来,该点即为辐射点。
辐射:电磁波(天文上的用法)
射电星系:发射(通常大量)射电波的星系。
射电望远镜:专用于探测来自空间的射电波的望远镜。
射电波:光的最大波长、最低能量的形式。
辐射计:测量物体辐射,尤其是红外辐射总能量的仪器。
红矮星:低质量的主序星,比太阳小得多,冷得多,也暗得多。
红巨星:濒临死亡的低温恒星,直径已经膨胀到太阳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红超巨星:濒临死亡的大质量恒星,温度很低,直径为太阳的上百倍到上千倍不等。
红移 :由于天体正在远离地球运动,或是宇宙的膨胀,或强引力场的影响,其发出的光波长有一定的增加。
反射星云:反射邻近恒星的光从而可见的气体和尘埃云。
反射望远镜:使用球面反射镜收集光线的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使用透镜收集光线的望远镜。
浮土:月面上由于陨击而产生的粉末状土壤。
相对论: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理论,描述了两个相对运动的观察者所进行的物理测量的差异。
分辨率:望远镜或照相机分辨细节的能力。
分辨本领:望远镜或照相机分辨细节的能力。
逆行:天体的运动或视运动与太阳系大多数天体相反;比如行星的自东向西退行,或天体的自转或公转从太阳系以北看来是顺时针方向。
可重复利用发射工具:可以多次使用的单级航天飞船,用以进入绕地运行的轨道。
公转、绕转:天体绕另一天体或共同质心进行的轨道运动。
核糖核酸:传递遗传信息的核酸。
大视场望远镜:低放大率、大视场的望远镜。 
赤经:天体距离春分点的东西方向的角距离;天球上的经度。
望远镜:使天体的像更亮、更大的装置,外形呈管状(望远镜收集光线的能力强于人眼)。  
明暗界线:行星或卫星的表面被照亮和未被照亮的区域的交界线。  
类地行星:较小的,岩态的行星,如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热辐射:所有非绝对零度的物体所发出的辐射。  
潮汐力:物体上两点所受另一物体引力的差异;常会导致天体的解体。 
潮汐:由于另一天体的引力影响,使天体发生的变形。  
海外天体:太阳系中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的天体,简称TNO。  
凌日:较小天体在较大天体前经过的过程;另外也指天体上中天,即经过观测者当地天子午线的过程。
云母:某些变性岩石中的常见矿物,主要由钙和镁构成;由白云石(一种沉积岩)、硅和水化合而成。 
万亿:1,000,000,000,000 (in American usage)  
回归年:地球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真视场:从望远镜目镜中所能看到的天空的角度;真视场等于可见视场除以放大率。  
类星体:隐藏在气体和尘埃中,散发极少量可见光的类星体,不过在红外和X射线波段非常明亮。 
紫外辐射(紫外光):能量介于可见光与X射线之间的电磁波形式。  
本影:影子中光源完全不可见的黑暗的中心区域。  
未证认红外带:发射未证认的红外辐射的空间中的未知天体。  
世界时: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的地方时(也称格林尼治时间);它是所有地方时系统的基础。  
范艾伦带:地球大气外 的两条带,由被地球磁场俘获的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构成。    
春分点:太阳由南向北穿越天赤道的时刻,大约发生在每年的3月21日。  
可见光:人眼可见的电磁辐射范围。  
巨洞:超星系团之间相对空旷的巨大区域。  
亏:满月和新月之间的时期。    
盈    新月和满月之间的时期。  
白矮星:与太阳大小相近的恒星演化末期的残骸,密度很大,被高度压缩,大小与地球相仿。    
射线:能量介于紫外线与伽马射线之间的电磁辐射。
天顶:天球上观测者头顶正上方的点。
zenithal hourly rate 在流星雨观测中,当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观测者天顶时预计每小时能够观测到的流星数目,简写为ZHR。
黄道带:沿着黄道环绕整个天空,宽度约为18度的带,经过传统的黄道十二宫。太阳每年从这条带通过。
黄道光:暗弱的锥形亮光,黄昏时出现在西方,凌晨时在东方。因为行星际的尘埃粒子对太阳光的反射和散射而形成。

{参考文献}http://tieba.baidu.com/f?kz=419086189
                                                                                 2009-9-16于北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7062-255992.html

上一篇:天文术语之二
下一篇:Ubuntu下安装QQ步骤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