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des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ydesk

博文

沈阳生态会议有感

已有 5858 次阅读 2009-7-28 10:18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非常有幸参加2009年7月15-17号在沈阳召开的生态学未来发展之展望高级研讨班,做报告的都是一些在海外有些成绩的生态学家,比如邬建国、缪世利、陈吉泉、李百炼等等。感觉收获颇多,说说自己一些体会。
      韩兴国----以前在植物所工作,现在在应用生态所当所长。我对他的了解是从<<生物地球化学>>这本书开始。听他作报告还是第一次。韩老师从古到今,旁征博引讲述了应用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他告诉我们,中国的古典有38391种11875部2367146卷,其中蕴藏丰富的有关生态学的知识,年轻人应该善于挖掘其中有用的信息。他建议年轻人应该多学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他还对年轻人在研究方向上提出了四点建议:1)研究的内容尽量适合国家需求;2)生态研究要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的生态系统丰富,有黄土,湖泊等,还有少数民族等等;3)尊重历史,吸收历史有用的信息;4)发挥中国人多的优势多做事。大家就是大家,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
      第二个让我比较深刻的是缪世利老师的报告。缪老师好象是66界初中生,恢复高考后考上了西南师大,在美国bazza实验室完成了博士和博士后工作,留在美国工作。缪老师最近主要从事湿地恢复生态学工作。缪老师详细的给我们介绍了她是如何设计和处理控制实验的。她主要是了解植物是如何响应干旱和水灾突发事件的,设计了一个比较成功的实验。她还做了一个比较大的室外实验,是关于火烧后生态系统恢复的内容。我比较欣赏她的一个地方,就是她可以从小看大,看的很远,做的工作却很细。我以前总觉得恢复生态学很难设计控制实验,但是她给我打开了一个思路。
      李哈滨给我们介绍了生态模型中的非确定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如何将个体的茎流量转化成群落的蒸发量,从而计算整个集水区的蒸散量,分析了其中的不确定性。可惜的是没有通用的软件,我没有办法用他的模块分析我的数据,就好比人饿的时候看见了美味的食物却吃不到的那种感觉。
      孙阁博士是中华海外生态学会的现任主席。他对很多传统生态水文学的理论提出了质疑,比如森林是否真的可以增加径流量?森林是否可以削弱洪水?植树造林是否都真的可行。他指出,现在很多的生态水文学的理论其实都不是正确的,我们不应该盲目的相信书本。有人提出,按照你的看法,还要不要植树造林,如果需要你给林业部一些建议,你会提出什么建议?孙博士说:我说了,我不反对植树造林,我只是表明一个观点,不能盲目的相信书本,要具体地方具体分析,可以种草或者种一些蒸发比较小的树种。我觉得他的一些观点在岩溶区不太适用。
      邬建国对景观生态学的定义做了解释;林光辉博士讲述了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介绍了自己在国外的一些工作经历。彭长辉、潘愉德等博士都介绍了C循环,生态模型,全球变化的工作;李百炼老师对自持续优化理论做了介绍,理论的东西太深奥,我听不懂,我只对如何扩大我的思路,如何完成我的工作感兴趣,呵呵。
      总的来说,我的收获还是蛮多的,这次生态学讲座的内容基本上代表了现在美国生态学的前沿研究方向,他们讲述了自己在美国如何开展工作,遇到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从中我们明白了科学的求索之路是需要毅力的。同时我也发现,基本上他们对岩溶地区的情况都不是很了解,我觉的有些结论或者模型还是不太适合放在岩溶地区的。目前知道岩溶,了解岩溶的学者主要还是学地质的,所以,让中国的生态学家了解,接受岩溶生态学还需要一段路要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5705-246023.html


下一篇:做科研?做科研管理?
收藏 IP: .*| 热度|

4 高建国 王号 苗元华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