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xiaojie09 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博文

不到长城非好汉

已有 4133 次阅读 2009-7-8 00:12 |个人分类:热爱自然|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终于要去长城了,早上孩子特别按时起床。匆忙早饭后我们背包出发。昨日给孩子讲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下午又提起那句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询问孩子这句话是何种意思。孩子想了一下,立刻说:不修长城就不是好汉。看来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故事印象深刻。赶紧更正一下,这其中更多的文化内涵。点头称是。下车时候猛然说:要是王肇涵爸爸在古代,肯定也被抓去修长城。呵呵,这个叔叔身高1.85,魁梧结实,秦始皇时代定是好人选。看来刚才讲孟姜女时候,拿先生作了一个比喻,此刻进一步延伸到更适合的人选。
     坐上开往八达岭的动车组,心情也跟着雀跃起来。孩子们在车厢里开始高兴的吃喝、乐乐呵呵。大人们则说话聊天,愉快的旅途开始了。驶入山岭地带,车速只有45公里,两侧的风景进入眼帘。依稀记得小时候关于长城的那些片断: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此刻有些激动,第一次这么近地靠近它。看到了,那条蜿蜒盘旋的长龙,也看到人群攒动。看来最后一天假期爬长城的人仍然不少。
      在家时候,欣然总是问我:妈妈,长城高吗?傻乎乎的我给孩子的回答是:长城不是高,是很长。现在发现自己错了,长城是在山岭之间,为何用“爬”,就是因为实际上起伏绵延的山脉间爬行。走近长城,汇入人流中,走过每一个烽火台都是一个胜利。欣然没有跟着小伙伴一起奔走,和我牵着手。总是问:我们要不要停下来呢。往回返呢。我否定,多次后有些不悦。问:昨晚你不是说走得越远,越可能会不来吗? 体力消耗得差不多了。好像是这个问题,可是大家兴致都很高,难道只有我们不能达到最高点。于是开始动员,继续前行。
      有些台阶还异常陡峭,孩子已经是红苹果的脸蛋了。旅途中看到有人雕刻: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纪念币。想起来,赶紧和欣然说:努力爬,到了最高点,妈妈给你买一个做纪念。真的?一下子眼睛放光了,你不早说呢。脚步立刻轻盈起来,夸张得我都有些追赶不及。一段不算短的旅途立刻不在话下,终于胜利到达最高点的烽火台,兴奋得一起合影留念。孩子们高呼:我是好汉了!!!!
      返回途中,小小的下坡让我们轻快飞奔。一个个是加了油门的摩托,快速前进。终于到达那个纪念币的摊点前,欣然兴奋冲过去。工艺师把欣然名字刻好后,一个金光闪闪的纪念币就属于她了。其他几个孩子也跟着刻起来,终于全体孩子都被武装起来。加足油门继续前进,宿营地就在第四个烽火台,没过多会儿,就到了。惠卿妈妈正在看着背包,休息呢。
       一路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鸟,跳跳停停。妈妈们都感慨:继续组织吧,就是五一了阿。于是我自告奋勇五一负责牵头,确定方案。几家自发形成一个旅行团,跟着旅行社前往郊区,最好有山有水的地方。 
     到 达八达岭火车站,时间还很宽裕。可以坐下来等待下午5点8分,返回北京的动车。孩子丝毫没有倦意,不禁让人佩服他们的好体力和好精气神。
        车厢里大人们有些困,孩子们继续他们的游戏、吃喝。经过一路的玩耍,他们早已熟悉。热热闹闹、快快乐乐了地一路。

(注:2009年4月清明节假期游长城)

附:小学四年级课文
    
远看长城,象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者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字,垛子上方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得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就靠者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作者:liuxj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600-242416.html

上一篇:视觉交响乐京剧《新白蛇传》
下一篇:自我隔离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9 1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