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2+3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j 陈永江西安交大压缩机教研室退休教师一生从事化肥厂用大型压缩机

博文

《这种发明专利,完全是欺骗外行的废物!》我也有责任!

已有 5547 次阅读 2009-7-7 23:10 |个人分类:造假内容剖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余隙容积调节装置, 根本不能动!

_
           《这种发明专利,完全是欺骗外行的废物!》
              —— 我也有责任!————
李连生在报奖文第二页《项目简介》中以及在第三页《关键技术创新点》中,两次都大肆吹嘘的他【发明了气缸余隙调节方法,研制了相关设备,解决了余隙控制难题】。
此前我们已经检举揭发说李连生创造的国家发明专利,他【研制的相关设备】并不能【解决余隙容容积的调节和控制】的难题.
而且强调说:李连生的【余隙容积调节方法】和他【研制的相关设备】,只能够让活塞杆朝左侧移动(朝向连杆小头方向移动),而无法朝右侧移动(朝向气缸盖方向移动)
当时就是以李连生“专利说明书”附图图2的“余隙容积调节设备”为例进行了分析的。
我在博客文中分析说:附图图2中的竖管,是供油的总管,其上设置一截止阀阀2;李连生在十字头内部和外侧的横管上,仅在十字头外侧(图中右侧)设置了一个截止阀阀1。
 
而且举例说:例如,打开总油管的截止阀2之后:
 (1)如果打开右侧横官上面的截止阀1,则因为左右油压平衡,故而既不能朝左、又不能朝右移动;
 (2)关闭右侧截止阀1,则只能使活塞杆和活塞朝左方移动,也就是朝连杆的方向移动。使气缸的余隙容积增大;
 (3)如果希望朝右方移动,也就是朝着气缸盖方向移动,以便缩小气缸的余隙容积的时候,李连生的这种装置就失灵,动弹不得了。
国家发明专利的创造者李连生,也就束手无策了。
 因而李连生的发明专利,只能够使活塞杆朝一个方向移动,不能左右移动,从而根本不能自动调节气缸的余隙容积。专利是欺骗外行的废物。
我们认为,李连生应该清楚,只有在十字头内部的横管上也设置一个截止阀(例如——3),才能够做到利用高压油使活塞杆左右移动。
然而,李连生也清楚:在十字头内部安装一个截止阀,却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十字头内部有连杆小头在做摆动式的运动。没有多少空间可以利用,容纳不下巨大的高压管道接头,
所以,李连生就只在十字头外侧的大空间,给横管设置了一个截止阀阀1。
至于十字头内部横管的截止阀么?那就鬼哄鬼了,
反正国家专利局里,比西安交通大学内部更加缺少压缩机方面的专家,我李连生耍耍专利局的外行,还不是小菜一碟!
于是,李连生自己很清楚:他这个“没法左右移动”的《气缸余隙容积自动调节装置》,轻轻易易的骗得了中国国家专利局的发明专利!而且,李连生立即拿着这个欺骗国家和人民的发明专利塞到《2007年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报奖文中去了。

 
但是,我必须向全国人民道歉!
经过仔细的分析,李连生的这个《余隙容积调节设备》,其实这个骗人的余隙容积调节装置,即使让活塞杆朝左侧(即朝十字头内侧,也就是朝连杆小头侧)移动也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李连生的这个东西,根本就无法移动!
李连生虽然安置了两个截止阀和一根竖的进油总管和两侧的两根横管。但是这个东西是:使活塞杆既不能朝左、又不能朝右,就是不能移动!因而,与活塞杆相连接的活塞同样也是既不能朝左、又不能朝右。于是所谓“余隙容积调节装置”就成为实实在在的废物!
                    
     请看:此前我说过:当关闭右侧截止阀1之下,打开竖管上面的截止阀2,于是高压油便从进油总管流入十字头内侧的“可移动油腔”中,于是推动活塞杆朝左侧(即连杆小头方向)移动,带动活塞也朝左侧移动。
事实上,当活塞杆朝向左侧移动的时候,活塞杆右侧的“大直径突肩”便将右侧的“可移动油腔”向左侧压迫。此前认为右侧的“可移动油腔”便也朝向左侧移动,从而带动活塞杆都向左侧移动了。
其实,这是错误的分析!
我忽略了《液体的不可压缩性》。事实上,如果竖管将高压油送入十字头内部左侧的“可移动油腔”,后者通过调整环1、螺母而带动活塞杆朝左侧移动;此时活塞杆右侧的“大直径突肩”必然压迫右侧的“可移动油腔”的调整环4也向左侧压迫,右侧的“可移动油腔”中的油腔受到调整环4的压迫,其中的油压立即升高,和十字头内侧的“可移动油腔”中油压保持平衡。
也就是说:十字头内侧和外侧的“可移动油腔”,保持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衡性。于是这种《余隙容积调节装置》就根本不能移动。
之所以此前的博文认为可以使活塞杆朝左侧移动,就是由于没有考虑《液体具有不可压缩性》的特点,从而出现笑话。
通过上面李连生专论说明书的附图2,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调整环4,是不允许朝左侧压迫的,因为截止阀1是关闭的,调整环4一旦朝左侧压迫,油腔内部的压力便急剧上升,迫使十字头内部的那个“可移动油腔”的注油,必然停止。
最终是:十字头内外侧的两个“可移动油腔”,哪一个油腔也不得注油,因而这种所谓气缸余隙容积自动调节装置,是一个蒙骗外行的玩意儿!是个废物!是一个笑料!
李连生不懂而欺骗了国家专利局;
我则由于粗心大意又误导了全国网民。
我向大家诚心诚意地道歉,请求大家的原谅!
                           
                        博主于2009年7月7日晚10时.
  ——————————
那么,
(1)这种《余隙容积调节装置》要怎样修改才能够左右移动呢?.(2)改造之后有没有使用的可能性呢?
第一、要想让这个东西能够左右移动起来,必须在十字头内外侧的“可移动油腔”内,都设置一根独立的竖管,竖管上各安置一个截止阀。如果希望活塞杆带动活塞朝左移动,则给十字头内侧的“可移动油腔”供油,同时让十字头外侧的竖管放油;反之亦然。请见下图。
第二、即使按照我的改造予以更改,这种异想天开的东西,也是一个无法实施的废物。因为在高速往复运动的十字头的颈部内外,安装承受高压油管的接头,那也是需要庞大的空间才可能办到的事。实际上,绝非在“可移动油腔”上面“画”一条细线就算是高压油管!如果没有体积庞大的高压管接头,李连生所画的左右两条高压油管,早在高压压力作用之下,飞向天空造成伤亡事故!李连生是一个“差不多没有在工艺压缩机生产第一线呆过几小时的”纸上谈兵者;问题是连马谡也不如!因为马谡至少还跟随诸葛亮经历过真正的战争。
————
李连生专攻半生的涡旋式压缩机,尚且糟蹋了多家—— 崇拜西安交通大学压缩机教研室的声望的慕名工厂;何况李连生这半辈子,从来没有涉足往复式压缩机呢!
一言蔽之,李连生是一个在《活塞式压缩机原理和结构设计》诸多方面的典型的白丁!一根鸡肋,不!鸡肋还没有毒素!
博主又及,7月8日.
——————
请看,根据《活塞式压缩机设计》手册有关高压油管设计,假如要在十字头内外两侧的“可移动油腔”的调节环上面,安装高压油管,则必须在“可移动油腔”的调节环上焊接尺寸庞大的大法兰,等等。请参考下图。
试问:在狭窄的十字头内外侧的空间里,人们能够焊接一大堆大法兰吗?而且,如果企图向这两根油管注油(或者出油),当然还需要另一套给油和出油的高压管接头。
所以说,这是比马谡还不如的李连生们的梦呓而已!欺骗欺骗专利局的外行;糊弄糊弄门外汉罢了!我国的发明专利如果都是“什么垃圾和破烂”都接受,都列入中国国际专利的行列,我们不是主动让别人耻笑吗?国家专利局也不能只管收钱,不管货真货假吧!将一些垃圾和破烂都照收无误,是要给中国人民脸上抹黑的;也是要贻害后世的!
博主再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527-242391.html

上一篇:《全中国压缩机水深火热,西交大李连生解民倒悬》
下一篇:《从检举揭发至今两年的主要历程表》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