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ft2000 三农相关政策议题

博文

甲型病毒与生化恐慌袭击

已有 2712 次阅读 2009-5-15 08:1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甲型病毒与生化恐慌袭击

郑风田 王颖 中国人民大学

 美国新闻周刊撰文认为此次甲型病毒与生化恐怖有太多的相似性,随着实验室技术的提升与扩散,发生生化恐怖主义事件的危险也越来越大,人类制造出更强的病毒可能性愈大,这样的威胁不管怎么说都不算言过其实,与原子武器爆发带来的灾难性相比,生化武器(比如天花、炭疽以及瘟疫)会带来人类近乎的毁灭。

 

猪流感让自大的美国人低下了高昂的头颅

一向自大的美国对禽流感的流行根本就不屑一顾,但是,在其邻国墨西哥爆发的猪流感确使其大惊失色。不久,纽约、加利福尼亚、田纳西、俄亥俄以及法国、新西兰、加拿大和英国也纷纷发现了猪流感感染病例。现在,猪流感的爆发带来的忧虑和混乱使人们想起了2001年的“生化恐怖”事件。2001年,在美国的信件中发现了含有炭疽细菌的细粉,5人在短时间内暴死。炭疽恐慌逐渐散播到全世界,几乎各国都声称发现了病例,虽然大多被证实只是虚惊一场,但也着实让不少人惊出一身冷汗。随后,美国政府机构和邮政系统都进行了严格检查和消毒,邮政人员带上面罩和手套分捡邮件,制药商也忙着研发炭疽疫苗,似乎恐怖分子马上就会发动大规模的生化袭击。一时之间,美国全国到处蔓延着恐慌气氛。

流行性病毒和生化恐怖——仅仅是一种巧合?

事实上,流行性病毒和生化恐怖之间的相似点并不仅仅是一种巧合。当今世界发展迅速,在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也使得正常的自然界流感和人为制造的流行疾病越来越相像。我们不仅要努力应对日益增长的生化恐怖的袭击,还要与不断涌现的疾病艰苦抗争:艾滋病、流感大流行以及十年前在英国爆发的疯牛病都是很有力的证明。这些威胁所呈现出来的方式以及它们带来的效应正变得原来越相似。

而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即使地球上最遥远的地方,我们也能在48小时内到达。那些在难民营、不断增多的人口众多的贫民窟以及在遥远的热带雨林流行的疾病可以毫无预兆地在距离遥远的城镇爆发。例如,在非洲和南美大规模流行的破坏性极强的出血性疾病很快就在波士顿和波尔多传播开来。就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前,我们还在密切关注着亚洲——这个1957年和1968年流感爆发的源头,大家都认为它会成为下一次大范围流行疾病的始作俑者。然而,猪流感却爆发在我们从未关注过的墨西哥,这是始料未及的。

近些年来生物制药技术变革使得我们对抗传染性疾病的力量越来越强。但是,正如中国古谚语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样的技术力量也成了滋生生化恐怖的温床。随着相关知识和实验室的扩散,发生生化恐怖主义事件的危险也越来越大。当我们掌握了疾病发生和传播的机理,我们同样可以制造出病毒性更强,甚至可以对抗生素或疫苗免疫的升级版病毒或细菌。对于这样的威胁不管怎么说都不算言过其实。跟原子能武器爆发所带来的灾难性相比,生化武器(比如天花、炭疽以及瘟疫)的战略性应用更会带来近乎毁灭性的后果。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怎么对付生化恐怖危机呢?有人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是,依靠生化武器来阻止恐怖分子行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病原体可以很容易地在简陋的实验室培养,也很容易进行运输和传播。炭疽粉末或者天花病原体可以轻松地通过微风传播,无色、无味,一切都在无形之中进行。那些吸进了这些病原体的不幸者甚至在很多天内都感觉不到自己已经感染了疾病——这就会带来更严重的乃至致残性疾病,而当地医生对这种疾病却是完全陌生的。当感染疾病的病例越来越多时,医疗工作者就不得不采取对病者隔离的手段,同时通过发放抗生素和疫苗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相对于疾病带来的后果,由于疾病的传播所带来的极度恐慌更可怕。2001年的“炭疽事件”中,只有11人吸入了炭疽粉尘,只有五个人最后致死,但是人们谈粉末色变,一点点粉末就可以导致几百人的疏散。那如果是几百人死亡呢?后果可想而知。

化解危机有正解

难道这些危机就不能解除吗?化解这些潜在灾难的唯一途径是不断完善医疗应急体系。快速的反应和诊断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促进一个范围更广的国际性流行病学家和实验科学家网络的建设。不管在哪发生了疾病流行,这些人都可以持续性地研究新爆发的疾病并且寻找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更好的方法。除此以外,不管是对付生化恐怖还是流感,抑或是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政府和社会是与大灾难做斗争的基础,在与灾难斗争的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社会组织和规划对于最后的斗争成功至关重要,市长、公共卫生部门以及医院应该就如何应对大规模就医和提供必要的疫苗和药物制定详细的规划。而红十字会这种志愿组织也应该出自己的一份力。如此看来,猪流感的袭击也可以成为加强组织和计划的契机。如果不改进组织和规划机制,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惊喜”在等着我们。

FROM NEWSWEEK Disease and Terror By D. A. Henderson  Apr 30, 2009

 

(编译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颖为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07-231971.html

上一篇:网上免费上美国名校名教授的课?
下一篇:郑风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利远大于弊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9 1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