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为师,明理睿智;求真悟道,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刘全生 新常态——心常态

博文

“敲门砖”的由来及与“文凭”的关系

已有 6691 次阅读 2009-2-5 10:02 |个人分类:咬文嚼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昨日看了武夷山先生《给研究生的忠告》,其中看到一句“……读研究生就是为了捞一块敲门砖。但是,为了敲门敲出一些动静,这块砖总得有些分量吧?……”,勾起我咬文嚼字刨根问底的兴趣,遂上网搜了搜这敲门砖的由来,如下:

解释:

敲门砖:字面意思就是敲门的砖石、瓦砾,常比喻借以谋取名利的工具或手段,目的一旦达到就被抛弃。

出处:

1、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一日,冲元自窗外往来,东坡 问:‘何为?’冲元曰:‘绥来。’东坡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盖冲元登科时赋句也。冲元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后以“敲门砖”比喻士人借以猎取功名的工具,一达目的,即可抛弃。

2、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非文事》:“又如《锦囊集》一书……抄录七篇,偶凑便可命中,子孙秘藏以为世宝。其未得第也,则名之曰‘撞太岁’,其既得第也,则号之曰‘敲门砖’。”

3、明·西湖居士《春游》:“这是敲门砖,敲开便丢下他。我们既作了官,做诗何用。 

4、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焚时文》:“今人以时文为敲门甎, 宋人已如此矣。”

5、鲁迅 《准风月谈·吃教》:“清朝人称八股为‘敲门砖’,因为得到功名,就如打开了门,砖即无用。”

6、朱光潜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诗不是一种空洞的主义,也不是一种敲门砖。”

从上面不同时代的出处来看,这“敲门砖”还真跟知识分子有关啊,但是在现代这文凭还越发的“像”敲门砖了,看看那些招聘信息,有几个没有提到文凭要求的?看看那些晋升考核的,有几个不对文凭特别强调的?虽然“需方”可能并不需要“供方”这些文凭所代表的能力和知识,这样的一种制度本身怎么能让文凭摆脱“敲门砖”的命运呢?由此看来,这敲门砖的贬义性是有历史渊源的,然而新时代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嘛,不妨也发展一下“敲门砖”吧,发觉一下其正面意义。

在古代,八股科举所获的名次往往会一次完全兑现名利:给个一官半职,之后福祸就是其他造化了;而现时代,一张文凭往往具有更持久的生命了,能敲开很多扇门,兑现不同的名利价值,因此有点像百宝箱中的一个法宝了。此外,即使在古代,虽然最终“同归”于科举名次,但是经历了艰辛的“殊途”也收获了很多能在将来敲开门走进大堂,甚至登上上座的能力和知识,也收获了很多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爱好,如写诗著文;这在现代也是一样的,同样耗费几年青春时光,认真付出努力,发觉自己的潜力,增进自己的能力,以后在你敲开某扇门后,你会发觉很多门都是对你敞着或虚掩的,而若你比较幸运的“混”到个“文凭”,那么你顶多只能敲开第一扇门,门后的其他门对你都是上锁的或者写着“闲人免进”的,“连升三级”的那种幸运也只有单口相声里在传唱!

总之,作为一个学生、研究生,目光放远点,莫被“唯文凭可敲开门”的“浮云”遮住了“望眼”,脚步踏实点,才能走出山谷,登上你所向往的那座山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238-212975.html

上一篇:木棉未红,雀上枝头鸣
下一篇:歪解“新娘、新郎和老婆、老公”
收藏 IP: .*| 热度|

3 武夷山 刘玉平 孙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