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化学产生于20世纪,但地球化学的萌芽思想却源远流长。2500年前我国的《山海经》中就描述了70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及其产地;西周时期我国就对地球物质状态进行了分类,“五行”说把自然物质分为“水、火、木、金、土”。距今1500年前的“地镜图”中:“草茎赤秀,下有铅;草茎黄秀,下有铜……”亚里士多德将地球物质运动看成是四元素(火、气、土、水)与四性(热、冷、干、湿)的结合和变化转换等。
18世纪起,在矿物学和矿床学研究的基础上地球化学资料开始迅速积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促进了采矿和地质学的迅猛发展,分析化学中的重量分析、容量分析逐渐完善;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以及原子结构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地球化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38年瑞士化学家舍恩拜因第一次提出了“地球化学”这个名词。1842年他语言“一定要有了地球化学,才能有真正的地质学家”。20世纪前半叶,在结晶学、矿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有关学科研究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地球化学学科应用而生。
美国克拉克(F.W.Clarke)致力于探讨地壳、水圈和气圈的平均化学水平。1908年,克拉克发表《地球化学资料》(date of geochemistry)一书。在这部著作中,克拉克广泛地汇集和计算了地壳及其各部分的化学组成。1905年美国华盛顿卡耐基研究所建立了“地球物理实验室”,将物理化学原理应用于地质过程的研究,开辟了试验地球化学方向。
同一时期,挪威沃格特和布勒格创立了另一个地球化学派。随后,戈尔德施密特在《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规则》中指出化学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不仅与其原子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而且还与它在晶格中的行为特性有关。1938年他进一步成功地阐明了元素在矿物中地分配和结合规律。结合定量光谱分析方法,他在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1922年费尔斯曼发表《俄罗斯地球化学》一书,系统论述了各地区的地球化学,是第一部区域地球化学基础著作。1924年维尔纳茨基发表了《地球化学概论》一书,首次为地球化学提出了研究原子历史的任务,最先注意到生物对于地壳、生物圈中化学元素迁移、富集和分散的巨大作用。1927年他组织和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球化学研究机构——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
与此同时,放射性衰变规律的认识、同位素的发现、质谱仪的发明与改进,导致了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别是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开拓。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球化学进入了现代地球化学发展阶段。各种精密、灵敏、高效地分析技术不断引入微区、微量分析和试验模拟技术不断得到改进;随宇航、超深钻、深海探测等研究地进展,人类得以更全民深入地观察和认识地球。基础学科成果地引入和广泛运用,提高了地球化学地理解能力和认识深度。另外,地球化学与相邻学科地相互渗透和结合,推动着它不断开拓前进,使得地球化学地分支早已超过20多个。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