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hai

博文

“虚拟现实”--主观与客观之融合

已有 5125 次阅读 2008-3-7 08:36 |个人分类:工作点滴

    科学是客观的而意识是主观的。
    计算机模拟思维,但模拟思维并不是思维,正如计算机模拟水力发电机并不是在通过水利在发电一样。人类可以利用计算机完美地模拟现实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能够把像是丰满水利发电厂嵌入到计算机中,并指望它发电。人类做的仅仅是模拟,并不是真正的事情。思维的模拟也是类似的。思维是具体的、在大脑里发生的生物学过程,而思维的模拟是一种抽象的计算机程序,它完全不是思维,正如模拟发电并不是真正的发电一样。
    人类的传统认为,数学不是科学,逻辑学也不是科学,科学是实验的产物,凡是不能通过实验得到验证的学问都能够算是科学。自然,根据这样的定义(谬误在于,人们说科学是客观的,而意识是主观的),因此,就不可能有什么意识科学。
   过去的1000年里,甚至好几代脑科学家都拒绝研究意识,因为他们认为意识并不是合适的科学对象。全部论点所依赖的东西存在着谬误。这是一种含糊不清的谬误。客观性和主观性概念具有两种不同的意义。有一种与知识相关的认识上的含义,在这个领域中,科学家们寻求那种不依赖于任何科学研究的主体态度的知识。
    认知科学和对人类的一般研究中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从前被认为应该被排斥在科学研究领域之外的那些因素,如意识、意向性、特别是内在意向性,又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从这种含义上说,科学在认识论上确实是客观的。但也有另一种意义的主客体区分,它是本体论的,与存在的模式相关。大多数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如山脉、原子、建筑场地;而另一些事物的存在却具有主观实在性,一般而言,痛苦、喜悦、渴望以及意识都是主观存在的。
   “虚拟现实”(VR)技术就是这种主观与客观的完美结合,然而科学研究和科学幻想把人类的意识搅乱了。这是一件好事,但相伴而来的却有一个可怕的错误。人类中的幻想者认为大脑不过就是一台数字计算机,心智不过就是计算机程序。这种教育虽然十分有效地使得人类了解了计算机(器)这个概念的外延,但是同时也非常错误地传达了人类心智中“妄想”之信息。因为计算机自身并不足以产生认知、思维、语义或理解,它仅仅是对认知的一种形式的模拟和模仿。
    如果有人告诉你大脑不过是一台数字计算机,心智不过是一个计算机程序或一套计算机程序,那么你要设身处地问问自己,这种说法对人类意味着什么?一个没有计算机科学知识的人可能会这样认为,但是这正是哲学研究的典型方式,但这并不是哲学研究的唯一的事情。它在智能理解的一定历史阶段是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智能发展的重要阶段,因为它是从人类所相信的其他事实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
    关键之处在于,存在一个在本体论上是主观的领域,即人类意识,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有在认识论上客观的科学领域。越来越多的人们正在认识到这一点,对人类意识的研究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现在是开始这个领域研究工作的时候了,即“虚拟现实”技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25-17245.html

上一篇:“道”之“超循环”
下一篇:“道”之“协同”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