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能否毕业,谁说了算?我看学生说了不算,导师说了也可以不算,应该是学术委员会说了算。现在让导师作为研究生毕业第一责任人,是导学矛盾的关键。如果是学术委员会说了算,而不是导师说了算,导师就解脱出来了,化敌为友,冰释前嫌,导师成了研究生顺利毕业最有力的支持者、陪伴者和鼓励者。哪怕导师全力以赴给研究生打掩护,千方百计想让学生浑水摸鱼毕业拿学位,也难以得逞。因为,谁也左右不了学术委员会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从目前国情来看,让导师负责太难为他们了。研究生是否有答辩的资格,学位论文是否合格,不要听导师的,也不要让导师签字,导师说了不算,而是评审专家说了算,但他们也只是建议权,最终还是要过学术委员会的关,最终能否毕业、能否拿学位都是学术委员会说了算。让评审人负责,估计评审人也不愿因为百儿八十块钱去担责。研究生毕业后,教育部抽查学位论文时,抽查出问题学位论文。这时谁要负责?我建议导师没有责任,要让学术委员会负责,而导师不用担责。
现在让导师是研究生毕业的第一负责人,抽查出现问题学位论文,导师要担责,这对导师来说是巨大的心理负担,因为,研究生毕业过程中让导师把关,这事儿他们难以胜任。明知学位论文不合格,但大多数不敢和学生硬杠不让送审。如果坚持学术标准,师生就会发生激烈冲突。责任心越大,痛苦越多,苦不堪言,这成为导师的心病,成为心理负担,也成为师生无限拉扯的关键。因此,千万不要让导师签论文发表保证书,他们就是个老师没有那个能力,也不要让导师决定学位论文是否能送审,导师没有那个能力。
这不是说导师没有学术评价的能力,而是掺杂了其他因素,各种人情世故,各种朝下的比烂,降低标准和要求。如果导师不让他们认为不合格的论文不进入送审环节,那就会有无数的烦恼迎面而来,这就太难为导师了。要将导师解脱出来,这些就都交给严格、权威、公正的学术委员会吧。学术委员会将责任揽下来,把关毕业资格、把关学位论文送审、把关最终学位论文是否合格,不合格者休想蒙混过关。导师就不要参与其中,就安心搞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就好了。
将导师从研究生能否毕业解脱出来,这是对导师巨大的保护,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导师也从中获得了自由。导师在研究生是否具有毕业、拿学位资格中不具有决定性作用,这是破解导学矛盾的关键与核心,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导师将这个当做卡脖子工具管理学生。研究生毕不了业,所有怒火和委屈都一股脑儿倾注在导师身上,导师成了两头受气的受气包,这实在是大可不必。研究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学位论文是否适合送审,可以给导师选择,要么传统模式,即导师把关与学术委员会相结合模式;要么导师让学术委员会全权做主!
学生只要能过学术委员会这一关就行,导师只是起到服务作用。如果研究生不满意导师,学院就安排绿色通道进行火速更换导师,不用考虑导师是否同意。如果导师不满意学生,同理火速完成转导师手续。如果没有导师接收,可以考虑成立导师组,集体指导,或者抽签随机派送。研究生能否毕业,能否拿学位,整个过程中要避免让导师签字,而全程由学术委员会掌握。导师就用心指导学生做研究,提供研究条件、给予学术指导就行了。哪怕导师主观想让学生毕业拿学位,但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休想蒙混过关。
如果有一天这种场景出现那有多好。某研究生学位论文被学术委员会否了,没能顺利拿到学位,他沮丧地来到导师办公室。导师给高徒斟上一杯茶,然后,慢慢地坐下来,低沉沮丧地说道:我觉得你学术水平很高,学位论文也没有问题,拿个学位应该是绰绰有余。这都怪学术委员会,他们要求太高了,有眼不识泰山,不识货。此时,师徒四目相对,他们就像同一战壕的兄弟一样,研究生得到了莫大鼓励、肯定和安慰,同时带着哭腔说道:“知我者,导师也!”
1/1 | 总计:9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3 0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