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len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hitelend

博文

《蒙》卦之“困蒙-童蒙-擊蒙”06-易学63

已有 699 次阅读 2025-4-13 18:24 |个人分类:易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今天的博文,我们来继续解析《蒙》卦的“六四”、“六五”和“上九”。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详释:

   1.在“六四”中,“蒙”指未开化之人,“困”是包围的意思[1]。

   “困蒙”至少有两种解释。

   其一是“被未开化之人包围”,意思大概是指与周围未开化、没有什么见识的人生活在一起。可能周族内外大部分都是未开化的、没有什么见识之人。但这种解释有一个问题,从语法角度,这样的解释应该写作“困于蒙”。之前的博文提过,《周易》中字的用法是非常严谨的,在《困》卦中,基本都是这种表达,如“臀困于株木”,“困于酒食”等等。所以“被未开化之人包围”这种解释不符合《周易》的常规。

   其二是“将未开化之人留住,不让其离开”。很有可能奴隶的逃亡是当时很头疼的问题,所以掠夺过来的人口,如何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工作,而不逃跑,是非常困难的。该句后面的“吝”字,很可能就照应了这个意思。

   当然,还有第三种解释,就是将“困”理解为“穷苦”,意思是让未开化之人比较“穷困”,但这个解释效果实在太差,难以理解。

   2.童: 该字其实很复杂,从字形上我们只能会意出罪人的意思,看不出表示年幼的意思。这里暂且按传统,将其看作幼童[2]。

   “童蒙”非常不好理解。因为《蒙》卦中的起兴之语,“發蒙”、“包蒙”、“困蒙”、“擊蒙”中,“蒙”之前的字都是动词,表示对“蒙”的动作。按照相同的逻辑,“童蒙”中的“童”也应当作为动词才对。可是在卦辞中,有“匪我求童蒙”,这里的“童”明显不是动词。所以“童蒙”的意思很可能是“以童之”,这就产生了两种理解。

   其一,抓年幼的未开化之人作为“童”,原因可能是年幼的孩子比较听话,不敢逃跑。在周族成长,比较容易产生归属感。所以“童蒙”既可以理解动词词组,指抓年幼的野蛮人,也可以理解为名词,就是年幼的野蛮人。

   其二,用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待未开化之人。可能是强调不要对未开化之人有过多期待,要有耐心地教会他们做事。

   以上两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很难说哪种解释更有效。我倾向于第一种解释,因为这种解释和下一句“击蒙”都有对不听话的未开化之人部落进行处理的含义。

   3.擊: 攻击或敲打的意思,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收拾。 “擊蒙”暗示了,文王居住在周原,周围生活着很多未开化的羌人部落,有些部落不听话,影响了周族的利益,必须要敲打一下。 

   4.御: 抵挡、防御的意思[4]。

   “不利为寇,利御寇”是说,收拾那些未开化之人,主动进攻没有什么好处,但防御他们的进攻却有好处。

   那么“上九”爻辞为什么要求不能主动进攻呢?原因很可能是在商朝末期,攻城战太难了,需要的资源太多,以至于很难攻陷敌人的城邑。同时就算攻下了城邑,野蛮人熟悉环境,打不过就跑,很难歼灭。进攻者容易遭到游击战的袭击,从而产生损失。就算没有损失,野蛮人抛弃营地,钻入森林,也不那么容易找到。在这种情况下,周文王提出了很有效的战术,不进行正规的攻城(为寇),而是不断骚扰野蛮人,例如抢劫他们的粮食和财物,埋伏、封锁等等,让野蛮人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主动来进攻周族。这里我并不是随意的想象,在《巽》卦中,就讲了一次抢劫的事情,专门选择农作物收割的时候[5]。

   那么为什么防御是有利的呢?主要是因为野蛮人武器装备差,战斗力低。而周族不仅有城邑,很可能还掌握了先进的冶铜技术,可以制造金属武器,野蛮人很难能够攻下城邑。从这个角度分析,“不利為寇,利禦寇”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战术,周文王是一个非常阴险的政治家。 

注释: 

[1].请参考博文:《周易》解字之“困”08-易学62,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3836-1481714.html 

[2].《说文解字》“男有辠曰奴,奴曰童,女曰妾。从䇂,重省聲。𥫍,籒文童,中與𥩓中同,从廿。廿,以爲古文疾字。徒紅切。【注】𥪽,《集韻》與童同”。“童”字很可能是形声字,字形上半部为“辛”和“目”,表示罪人或地位低下的人;中部为“东”,表示发音和“东”类似;下部为“土”或“工”,表示干活儿,从字形中并没有表示年幼的意思。《说文解字》的解释表明犯罪的奴隶中,男的就叫做“童”,女的叫做“妾”,这个解释与“童”的字形是一致的,但并没有说明“年幼”义项的原因。《周易》中“童”明显具有“年幼”的含义,很可能代表“童”的最初本义,但这个本义和《说文解字》产生了矛盾。 

[3].《说文解字注》“(擊)攴pū也。攴下曰。小擊也。二篆爲轉注。攴訓小擊。擊則兼大小言之。而但云攴也者,於攴下見析言之理,於擊下見渾言之理,互相足也。攴之變爲扑,手卽又也,又下曰手也,因之箠等物皆謂之扑,此經典扑字之義也。咎繇謨古文戛擊,今文尙書擊爲隔,同音叚借。从手毄聲。古歷切。十六部“。【徐曰】撲也。《廣韻》“打也”。《增韻》“扣也”。《史記·叔孫通傳》“拔劒擊柱”。 

[4].《正韻》“扞也,拒也”。《左傳·隱九年》“北戎侵鄭,鄭伯禦之”。 

[5].《巽·初六》:“利武人之贞”。《巽·六四》:“田获三品”。《巽·九五》:“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意思是有联盟共同进军,不确定出兵时间,但是确定了撤军时间,就在农作物收割的前后3天之内,战利品分成三份,周族占其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3836-1481838.html

上一篇:《周易》解字之“困”08-易学62
下一篇:《蒙》卦之“匪我求童蒙”07-易学64
收藏 IP: 176.163.147.*| 热度|

1 刘进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总计:0 | 首页 | 上一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4 0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