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博文我们介绍了《蒙》卦的“九二”,本篇博文我们将继续介绍“六三”。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我之前的博文提到过,“六三”并非独立成句,而是“九二”的延续。
证据有二: 1.所有其他五句爻辞,都以与“蒙”相关的词语作为开头的“兴”,而“六三”没有。 2.在句子结构上,“九二”的“包蒙”是“兴”,“纳妇吉,子克家”采用比喻的方式来论证“包蒙”,而“六三”在语义逻辑上是接续“纳妇吉”的,并且呈现出与“纳妇吉”相反的情况。“纳妇吉”是正常的娶妻,“勿用取女”是非正常的强娶,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者都是通过例证,从正面和反面来论证“包蒙”的。 因此,“六三:勿用取女”并非独立成句。
详释:
1.取女: 指抢亲的习俗,也许后世的“娶”字就受到了这个词的影响。“取”的本义是暴力捕获,“女”就是女性。我在另一篇博文中介绍了对“取女”含义的分析[1]。“取女”不是娶亲,而是抢夺女子。从该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文王时代,抢亲是羌人部落中的习俗。
2.见金夫不有躬: 意思是看见那些拿着武器一味蛮干的人(也可能是指性格强硬、不肯妥协,脾气硬得像金属的人)不能保全自身。 其中,“见”就是看见的意思。“金”指金属[2],在文王时代应该就是青铜,可能代指武器,也可能比喻人的脾气。“夫”指男人。“金夫”可以解释为拿着武器的人,但《履》卦中有“武人为于大君”,如果仅指拿着武器,完全可以说“武夫”。所以“金夫”不仅指拿着武器,有可能也暗示两个方面:一是总是拿着武器,形容总以武力解决问题,一味蛮干;二是形容男人脾气很倔,像金属那样坚硬,不知妥协。“有”表示存在的状态。“躬”指身体。“有躬”指的是身体能够保持完整。“不有躬”表示的是遭到伤害,身体残缺。
3.无攸利: 该词组是《周易》中的常用词,表示“没有好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文王对如何维护家庭的稳定有着深刻的体会。
“六三”爻辞中没有起兴之语,即诸如“发蒙”、“包蒙”这样由二字组成,包含“蒙”字的词语。一般而言,这说明该句爻辞紧接着上一句的话,与上一句共用起兴之语,也就是继续九二“包蒙”的“兴”往下说。“六三”延续“九二”的话题,强调了“包蒙”的重要性。它从正反两方面,通过“纳妇吉”和“勿用取女”这两种对待女性的方式,来论证“包容”的作用。
“六三”中透露了这样的意思:周文王认为应该将“未开化之人”融入到“周族”的群体中,就像一个家庭容纳“儿媳妇”一样;相反的做法是将未开化之人作为器物(奴隶),缺了就去抢夺,这样频繁发动战争的后果是让周族的实力受损,就像总是拿武器蛮干的人最终丧命一样,没有任何好处。
该句的难点在于“纳妇吉,子克家”是正面比喻,“勿用取女”和“见金夫不有躬”是反面比喻。文王在使用他认为不言而喻的事情来论证“包蒙”。这便可以透露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首先,从“纳妇吉”中,可以看出在商末,女性在贵族家庭中的重要性。当时孩子结亲的对象一般都是门当户对的其他部落贵族嫡系亲属。在那个时代,离婚是不可能的,只有丧偶。家庭矛盾的后果是部落结仇,最终导致战争。所以女性的地位不像封建时期那样低下。
其次,从“勿用取女”中至少可以看出两个方面:其一是文王时期,抢亲现象是存在的,很可能是周族(广义的,泛指居住在周原的所有羌人部落)的传统;其二是当时人们对抢亲的普遍态度是反对的,这应该是社会共识,否则“勿用取女”不会被当作不言而喻的事情来论证“包蒙”。
再次,从“见金夫不有躬”中可以看出文王对战争的态度。尽管《周易》中存在着很多与战争相关的内容,甚至文王本人就认为自己是“武人”,但文王本人对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是反对的。
注释:
[1].请参考博文:《周易》解字之“取”07-易学6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3836-1481309.html
[2].《说文解字》“(金)五色金也。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鍊不輕,从革不違”。
1/1 | 鎬昏:2 | 棣栭〉 | 涓婁竴椤� | 涓嬩竴椤� | 鏈〉 | 璺宠浆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5 0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