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捷登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djaden

博文

2024年科研诚信相关政策:严守科研质量,维护学术正道

已有 856 次阅读 2025-3-7 15:10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随着科研环境的日益复杂,科研诚信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学术进步的重要因素。为促进科研创新与学术公正,2024年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科研诚信相关政策,提出了具体要求与措施,旨在提升科研质量,防范不端行为。

yyzd.png

一、政策完善与制度建设

1. 《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实施细则》

20244月,教育部印发该细则,进一步规范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流程,明确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处理措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

2024426日通过,自20251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学位授予过程中若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如学位论文代写、剽窃、伪造等,学位授予单位可不授予学位或撤销学位。

3. 《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

2024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该办法,建立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对申报人、评审专家等的失信行为进行记录,并将其作为申报职称或参与评审工作的重要参考。

4. 《关于在科研活动中规范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诚信提醒》

20249月,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发布该提醒,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在科研活动中的应用,防止利用AI伪造数据、生成欺骗性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

5. 《学术出版中的AIGC使用边界指南2.0

2024926日发布,为AI技术在学术出版中的使用提供行为实践框架和指南,引导科学界和出版界形成AI技术使用规范的共识。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修订

202411月修订发布,自202511日起施行。修订内容包括落实科研诚信承诺制、实施联合惩戒机制、强化违规行为处理等。

7. 科研单位科研诚信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2024年,科技部发布该示范文本,明确了科研单位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职责,推动科研人员和内设机构加强科研诚信管理。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与典型案例

根据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其他相关部门的通报,本年度对多起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涉及高校、科研机构以及部分高级别科研人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多起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调查处理。例如,某高校教师因委托第三方机构投稿并擅自标注他人基金项目,被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5年,并给予通报批评。

2. 违规透露评审身份:有人因违规透露评审专家身份被处罚。

3. 985高校教授套取科研经费:一位985高校教授因通过向学生发放劳务费再回收的方式套取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经费,被撤销相关项目,追回已拨资金,并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5年。

4. 广东某学院教师委托第三方投稿:广东某学院教师江启宇因委托第三方机构投稿,并擅自标注他人基金项目,被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5年,并受到通报批评。

5. 江苏某高校教师委托第三方投稿及署名问题:江苏某高校教师陈静因委托第三方中介投稿、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署名,并将问题论文列入基金项目申请书,被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3年。

三、总结

2024年,我国在科研诚信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和规范处理流程,对学术不端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无论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还是高级别专家,一旦违规都将受到严肃处理,体现了我国对科研诚信的高度重视和零容忍态度。

展望未来,科研诚信建设仍需持续发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科研诚信教育体系,加强对科研人员的诚信教育和培训;另一方面,要继续强化监管机制,推动科研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营造更纯粹严谨的科研环境,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Wendy,校对:Leste,审核:Joy(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源美捷登) 

参考文献:https://mp.weixin.qq.com/s/tugT6JwjqEpv4Bbkf8xbTQ

https://cx.wanfangdata.com.cn/cnris/gc/20241014/1030505786918305792.html

MJDTG.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824-1476390.html

上一篇:医学生如何抓住人工智能的风口?未来的医学创新,从这里开始!
下一篇:美捷登青年科学家研究基金----帮您免费做实验
收藏 IP: 111.60.1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总计:0 | 首页 | 上一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 1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