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源于余兆武博士为《城市更新》杂志写的一篇短文。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基于健康的自然和受管理的生态系统,可以提供多种生态服务,以支持人类福祉,是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等全球挑战的一种综合策略。该概念于2008年由世界银行提出,并逐渐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如今,NbS不仅是理论框架,更成为应对复杂环境与社会问题的实际操作路径,涵盖知识生产、全球知识共享和标准化进程等方面,并被纳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
城市一直是NbS应用的重要领域。例如,2015年,欧盟发布《迈向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再自然城市的欧盟研究与创新政策议程》,将城市更新列为NbS七大行动领域之一。相较于传统的工程化方案,NbS通过自然过程提供的生态服务,在恢复和利用生态系统的同时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符合城市更新的多重目标,尤其适用于中国城市更新的需求。
1. NbS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
NbS在城市更新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NbS进行城市更新,可以有效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多重目标。目前已有很多成功实施NbS的科学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支撑NbS在城市更新中的落地应用。在缓解与适应城市气候变化方面,余兆武等人研究发现为了提升城市降温效果和人体热舒适度,树木高度应不低于9米,树冠体积应不小于22立方米,绿地斑块面积应达到6000平方米,才能实现最佳降温效果。此外,为提高城市适应气候的韧性,绿地覆盖比例需达到30%以上的关键阈值。提出构建“热岛”网络,通过定位网络中的关键廊道与节点,并通过NbS来缓解热岛效应。这些策略从理论模型到具体实践,有效地增强了城市的气候适应能力。
在提升居民健康韧性方面,本文研究团队提出居民绿地暴露健康效应的效率阈值与效益阈值模型,发现“绿地暴露15分钟”效应,有助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建议上海在城市更新中采用“双15分钟”战略,即居民步行15分钟到达绿地等公共服务与15分钟的绿地暴露。研究团队还提出层级化的绿地暴露评估模型,用以识别绿地暴露不足的社区,通过绿地暴露不平等指数分析,评估更新效果,体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此外,首次提出“暴露生态学”概念,阐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暴露与居民健康的耦合关系,为上海市的城市更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NbS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通过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不仅能有效缓解环境压力,还能提升城市韧性和居民生活质量。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NbS将成为未来城市更新的核心工具,推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2. NbS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的挑战
尽管NbS在城市更新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空间竞争问题尤为突出。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为自然元素预留空间极为困难。其次,资金不足和经济效益评估困难限制了NbS的推广。由于生态和健康效益短期内难以量化,NbS在政策决策中往往处于劣势。而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使得NbS的长期稳定性充满不确定性。再次,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对NbS的认知不足,以及文化差异的存在,对方案的推广带来挑战。最后,跨学科政策和管理框架的缺失,限制了NbS在不同部门和领域间的协同作用,影响其在城市更新中的广泛应用。
3. NbS在城市更新中的展望
NbS在城市更新中充满潜力,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退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其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首先,NbS应成为推动城市更新建设的核心工具。通过恢复自然生态系统,NbS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少洪水风险,提升空气质量,从而增强城市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此外,NbS通过增强绿地覆盖、提升城市生态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宜居的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这将契合“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为未来城市更新提供可持续路径。
其次,城市更新中的NbS应与数字化手段进一步结合。未来,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城市管理者可以更精确地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优化NbS的空间配置并实时监测其实施效果。这种基于数据的决策模式,将提高NbS的实施效率和科学性,使城市规划更加智能化、精细化。
最后,在城市更新中实施NbS,应紧密结合全球气候与环境治理政策。通过落实《巴黎协定》和《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目标,NbS能帮助城市降低碳排放,增强其应对气候的韧性,恢复生态系统。同时,国家政策如“双碳”战略,乐意为NbS提供支持,推动其在城市更新中的广泛应用。与全球政策协同,NbS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具。
综上所述,NbS在未来的城市更新中将成为应对多重挑战的关键驱动力,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和社会参与,推动城市向可持续、健康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通讯作者**:余兆武博士,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生态学、暴露生态学、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和气候变化相关的研究。电子邮件:zhaowu_yu@fudan.edu.cn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