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MRshanghai

博文

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 《材料研究述评》2024年10月刊总览 精选

已有 3694 次阅读 2024-11-13 10:19 |个人分类:AMR Account|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 《材料研究述评》2024年10月刊总览

10月25日,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材料研究述评》2024年10月刊上线。本期包含12篇Account文章。

640.jpg640 (1).jpg

本期正封面文章来自北京大学王健教授团队,主要介绍了近期在二维及界面超导晶态材料体系中的研究进展,包括二维超导薄膜与器件中的新奇量子相变和非常规超导物态,以及通过构筑异质结实现的界面高温超导和潜在的拓扑超导态。

副封面文章来自北京大学杨四海教授和曼彻斯特大学Martin Schröder教授合作团队,重点介绍了目前用于合成和表征捕集NH3的金属有机框架(MOF)的策略。利用高价态的金属离子,极性官能团化的配体和缺陷的引入,可以提升MOF在NH3中的稳定性和对NH3的吸附能力。

南开大学王鸿教授团队系统性地讨论了利用水分子作为交联剂,通过聚离子液体结构设计,制备多功能聚离子液体多孔膜的新方法及其所制备的膜材料在智能窗口、水下粘附与吸声、显色、信息加密、吸附分离等领域的应用。

英国卡迪夫大学Oliver A. Williams教授、Soumen Mandal研究员和Jerome A. Cuenca研究员团队报告了在各种材料上或在中间层上生长金刚石的过程,特别是驱动金刚石纳米颗粒在非金刚石表面上的自组装作为金刚石生长的前体。文章总结了金刚石集成工艺中最关键的材料,讨论了黏附和应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晶圆弯曲和金刚石化学气相沉积的苛刻条件。

日本金泽大学Norio Tokuda教授-Kimiyoshi Ichikawa教授团队介绍了为实现金刚石的电子器件应用而进行的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技术研究,包括生长速率提升技术,原子级表面控制技术和基于掺杂的电导率控制。文章还指出了在金刚石作为功率半导体迈向实际应用之前需要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程义云教授-殷黎晨教授总结了两个课题组在蛋白质胞内递送系统的理性设计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增强载体与货物蛋白之间的结合亲和力和复合物跨膜传输能力,无载体蛋白质递送策略,刺激响应性药物释放等。作者还介绍了所开发系统在基因编辑、癌症疫苗、抗炎疗法等方面的应用,和蛋白质递送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北京交通大学唐爱伟教授团队着重讨论了不同颜色和不同类型的I-III-VI族半导体纳米晶的组分调控和发光性能,尤其是I-III-VI族半导体纳米晶的发光光谱窄化的突破,进一步论述了它们在电致发光二极管方面的应用,最后总结了这一材料体系目前所面对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向。

江南大学匡华教授、孙茂忠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徐俊教授从不同维度详细回顾了手性材料及其相关的生物效应,总结了手性纳米材料的形成机制及其在生物系统中的影响,并介绍了手性纳米材料在生物系统中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文章最后讨论了手性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中的潜在应用所面临的挑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该技术的前景。

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教授、澳门大学王瑞兵教授和深圳湾实验室饶浪研究员合作团队总结了主客体相互作用诱导自组装在分子、纳米、微米、细胞尺度的应用以及超分子自组装的最新研究,尤其是作者研究小组的进展。团队希望这一描述不仅揭示了用于治疗的超分子自组装的应用,还能够为智能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提供新的见解。

韩国高丽大学Hyo Jae Yoon教授团队描述了一种提高自组装单层(SAM)击穿电压的简单方法,即分子的重复表面交换(ReSEM)。ReSEM方法基于分子混合,依赖于SAM内高能吸附物与溶液中自由分子的交换反应。用基质分子和加固分子交替重复这种交换反应,直到纳米级针孔缺陷最小化,与类似的单组分SAM相比,混合SAM的击穿电压显著增加。

吉林大学方千荣教授团队总结了在功能性共价有机框架(COF)的设计与合成方面的进展,重点是如何在结构中开发特定功能以增强其应用。文章强调了通过组分调整、合成和结构调制以及拓扑多样化来定制功能性COF的设计原则,并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化实例。最后,团队提出了功能性COF发展的关键挑战和未来前景,包括利用高效的合成策略和材料表征提升COF的功能应用。

印度特里凡得琅科学教育与研究所Sukhendu Mandal教授团队重点介绍了在[Au23(CHT)16]纳米团簇上进行的不同结构转换的方法和类型的最新进展及其机理,包括对[Au23(CHT)16]纳米团簇进行异金属离子交换诱导转化、配体交换诱导转化、环境变化(辐照、氧化还原和溶剂改变)诱导转化。这些合成后修饰已被证明是诱导结构变化、调节物理化学性质和为有前景的应用量身定制的有效策略。

AMR编辑部

2024年11月13

屏幕截图 2024-11-13 100425.png屏幕截图 2024-11-13 100446.png屏幕截图 2024-11-13 100507.png屏幕截图 2024-11-13 100523.png屏幕截图 2024-11-13 100719.png屏幕截图 2024-11-13 100740.png屏幕截图 2024-11-13 100756.png屏幕截图 2024-11-13 101316.png屏幕截图 2024-11-13 101341.png屏幕截图 2024-11-13 101400.png屏幕截图 2024-11-13 101419.png屏幕截图 2024-11-13 101440.png屏幕截图 2024-11-13 101458.png640 (2).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29677-1459811.html

上一篇:AMR Account∣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张勇研究员团队:极小尺度材料―普适制备与性能增强
收藏 IP: 119.78.24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