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地球正在变暗!20年变暗50%:与拉马德雷冷位相有关?

已有 1198 次阅读 2024-10-30 18:59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地球正在变暗!20年变暗50%:与拉马德雷冷位相有关?

                                                     杨学祥,杨冬红

问题的提出

地球正在变暗!20年变暗50%,或加剧全球变暖,地球到底怎么了? 

2023-02-26 08:30 

发布于:江苏省

近期有科学刊物发表研究文章指出了一个惊人的现象,那就是最近20年以来地球正在变暗。按照我们的常识来说,地球是一颗行星是不会发光的,那为什么研究人员们又说地球变暗了呢?地球变暗到底意味着什么?地球变暗又会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地球变暗的证据

故事要从月球说起。月球是我们地球的卫星,随着人类探索技术的发展,对月球的探索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数据的采集开展对月球的研究,却意外的从其中发现了一个与我们自己居住的地球相关的重要发现。

科学家们通过持续监测月球上接收到来自地球的反射光,发现最近20年以来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地球由原来的天蓝色逐渐变成了深蓝色,意味着地球在逐渐失去光泽,按照换算,这个变暗趋势达到了惊人的50%。

那么众所周知,地球不会发光,之所以能够在太空中看见地球,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光芒。

地球为什么会变暗?

为什么地球会出现变暗的情况,科学家们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太阳提供给地球的光量减少了,进而它反射出去的光也就相应的减弱了;二是,地球自身反射出去的光减少了,进而外太空监测到的光减弱了。

针对这两种可能性,科学家们开展了研究,否认了第一种可能性,因为对太阳活动的持续观测证明,近年来太阳活动相对稳定,所以并不支持太阳光减少的假设。

那么,地球变暗是第二种可能性就很大了。我们先来说说太阳照到地球的光都去了哪里?首先,太阳光到达地球时大部分会被厚厚的大气层给反射出去,进入外太空,比如我们的邻居月球就接收了一部分;

其次,进入地球大气的阳光会被高处的冰山、雪被继续反射出去;接下来到达地面的阳光再被水体(如海洋、湖泊)吸收掉,还有部分被植物吸收用作光合作用使用了。另外,现在我们人类已经能够利用非常少量的太阳能作为热能了。

按照推测,地球变暗很可能是因为它更少的反射了太阳光,那么这些光去哪里了呢,当然是被地球更多的吸收了。

https://www.sohu.com/a/645084341_12131456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57702.html

短评

        地球正在变暗!20年变暗50%,如果能量全用在加剧全球变暖,地球变暖要大大超过现在的规模。 

        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这是20年地球变暗50%的自然原因。

相关报道

“拉马德雷”现象

方块字世界 2020年01月26日 21:43

30年河东,30年河西!古人智慧!

        近十年研究发现,厄尔尼诺(El Nino)和拉尼娜(La Nina)的发生与更大时间尺度的“太平洋十年

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缩写为PDO)密切相关。PDO是近年来揭示的一种年代际时间尺

度上的气候变率强信号,它是叠加在长期气候趋势变化上的一种扰动,直接造成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气候

的年代际变化,影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 South Oscillation,缩写为ENSO)事件的频率和强

度。1976-1977年北太平洋出现了一次显著的气候年代际突变现象,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人们才开始

对引起这种现象原因予以关注。

       PDO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

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PDO已经出现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

1890-1924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25-1945年;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946-1976年,而“暖位

相”发生在1977-1999年。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气候的温暖期对应暖位相,寒冷期对应冷

位相,一个周期为50-70年。

       “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 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

涛动”(PDO)。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 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

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拉马德雷”一词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

也正是“母亲”。

        厄尔尼诺是地球极端暖事件,拉尼娜是地球极端冷事件,冷暖极端事件之间的转化,不仅导致海温和气温的变化,而且必然导致地球反射能量和地球亮度的变化。

       PDO 指数:PDO指数(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太平洋十年涛动指数)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是根据太平洋北纬20°N海平面月平均温度计算所得。是一种以10年周期尺度变化的太平洋气候变化现象。每个PDO的位相一般持续20-30年。

图片

(在PDO暖位相和冷位相时,冬天海平面温度(颜色代表),海平面气压(等线代表)以及海表风力(箭头代表)异常的典型分布)

       美国海洋学家Steven R.Hare(斯蒂文黑尔) 于1996年在研究鲑鱼繁殖现象时发现了太平洋十年涛动,并为其命名。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的特征为太平洋北纬20度以北区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暖或偏冷。

       PDO可分为暖相和凉相。在太平洋十年涛动“暖相位”(或“正相位”)期间西太平洋偏冷而东太平洋偏暖,在“冷相位”(或“负相位”)期间西太平洋偏暖而东太平洋偏冷。西北太平洋十年际气候变化受太平洋十年间涛动(PDO)支配。与ENSO一样,PDO的特点在于海水表面温度,海平面气压及风场的变化。在太平洋赤道区域,幅度最大的海温偏离正常发生于距赤道有一定距离的区域。这与近十年际涛动(quasi-decadal oscillation ,QDO)差别显著。QDO以8~12年为周期且海温异常区域据赤道较近,类似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科学研究初步结果表明,PDO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值得注意的是,在20-30年的冷/暖位相中,存在短期的反向指数,如1959-1961年(冷位相中的暖指数)和1989-1991年(暖位相中的冷指数)它们和全球的气温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它们和全球的气温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多数人对气象学和海洋学是陌生的,但对于指数曲线却很熟悉,由此可以比较清晰地理解全球气候。

        PDO位于暖相时,赤道附近及北美洲沿岸的海水表面温度异常温暖,北太平洋中部的海水表面温度则异常清凉。PDO的凉相与暖相的海水表面温度相反。

       多数科学家认为PDO由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红化”和大气随机过程引发。科学家通过分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巴哈地区的树木年轮还原了了最早到1661年的PDO现象纪录。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

       太平洋十年涛动的冷位相(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与全球低温气候对应,暖位相(1925-1946年和1977-1999年)与全球变暖对应。不仅如此,1959-1961年冷位相中的暖指数和1989-1991年暖位相中的冷指数也准确地对应相应的气候波动。这种准确的对应关系为我们预测全球气温变化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730282128&ver=5598&signature=AEYCEhRKntDp*PpbR7lvhF2pYJC1dszRb0NkJJfkZfY9F2nXFouGFZilMCteB2WZIV3bH3klwgpbq6jYRy7nDUv2549nNE2ZjesL96LcxrmHTVCT3UhkHA0ku4FczZ48&new=1

拉马德雷现象

5年前 - PDO指数(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太平洋十年涛动指数)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是根据太平洋北纬20°N海平面月平均温度计算所得.是一种以10年周期尺度变化的太平洋气候变化现象.

献计-weixin.qq.com - 2020-01-26

相关博文

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已有 5648 次阅读 2012-4-2 07:11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拉尼娜, 厄尔尼诺, 流感, 拉马德雷冷位相, 地震

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杨学祥 

       2004、2005、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岛连续发生9.1、8.6、8.5级地震;2007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2009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世界流感爆发;2010年发生最强的拉尼娜事件和智利8.8级地震;2011年连续发生拉尼娜事件和日本9级地震;2010-2012年连续发生北半球严重低温暴雪;这一切突发事件,源于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0-2011年拉马德雷冷位相进入稳定时期。

       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正在得到证实。

相关文献:

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09:17  

       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杨学祥,杨冬红

       2008年初中国南方50年一遇的冰雪冻灾把拉马德雷现象推向前台,它能加强拉尼娜现象,是中国南方严重冻灾周期性发生的原因[1,2]。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8.5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冻害的周期性发生、南极海冰增长的周期性发生、飓风和台风增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粮食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  拉马德雷现象的提出 

       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厄尔尼诺现象变得强烈。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拉尼娜现象变得强烈[1,2]。

          图1  太平洋十年涛动海表温度和海平面压力异常

        2  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1998年6月-2000年8月发生了长达两年以上的强拉尼娜事件;2004年12月26日发生拉印尼8.7级强震并伴随强烈海啸,导致27万人死亡;飓风卡特琳娜2005年8月29日从墨西哥湾登陆美国南部沿海地区,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2007年爆发世界粮食危机;2007年8月发生强拉尼娜事件;2008年初中国南方50年一遇冰雪冻灾。2010nian突发事件频繁发生拷问整个世界:拉马德雷冷位相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2.1 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

       2.2      8.5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

       2.3      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冻害的周期性发生

       2.4      世界粮食危机的周期性发生

       2.5      南极海冰消长周期

       2.6      温暖期和低温期的交替变化

       2.7      飓风和台风变化周期

       2.8      中国沙尘暴变化周期

       2.9      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

       3             结论  

       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8.5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冻害的周期性发生、南极海冰增长的周期性发生、飓风和台风增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粮食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1998年6月-2000年8月发生了长达两年以上的强拉尼娜事件;2004年12月26日发生拉印尼8.7级强震并伴随强烈海啸,导致27万人死亡;2005年8月29日飓风卡特琳娜从墨西哥湾登陆美国南部沿海地区,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2007年爆发世界粮食危机;2007年8月发生强拉尼娜事件;2008年初中国南方50年一遇冰雪冻灾。突发事件频繁发生拷问整个世界:拉马德雷冷位相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参考文献(略)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3024

拉马德雷冷位相进入稳定时期

2012-4-1 10:4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马 太平洋 厄尔尼诺 气候变化 拉尼娜    推荐到群组

拉马德雷冷位相进入稳定时期 

            杨学祥

       太平洋海温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和冷位相有截然相反的分布,这导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在拉马德雷冷暖位相中有完全不同类型。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2年和2006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导致暖位相特征出现反复,2010年和2011年的拉尼娜事件使冷位相特征趋于稳定。

图1 1900-2011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暖位相

   

西北太平洋十年际气候变化受PDO(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支配。PDO的特点在于海水表面温度,海平面气压及风场的变化。PDO可分为暖位相(暖相)和冷位相(凉相)。PDO位于暖位相时,赤道附近及北美洲沿岸的海水表面温度异常温暖,北太平洋中部的海水表面温度则异常清凉。PDO的冷位相与暖位相的海水表面温度相反。每个PDO的位相一般持续20-30年。在PDO暖位相和冷位相时,冬天海平面温度(颜色代表),海平面气压(等线代表)以及海表风力(箭头代表)异常的典型分布,见图2

拉马德雷现象

     图2 太平洋十年涛动的暖位相(暖相)和冷位相(凉相)温度、气压和风力分布

香港天文台。气候变化。香港天文台制作的《气候变化》教材。http://203.129.68.8/climate_change/resources_c.htm

http://www.hko.gov.hk/climate_change/resources_c.ht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3711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413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4448.html

气候变化60年周期:拉马德雷现象

已有 6299 次阅读 2012-2-18 12:43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气候变化, 拉马德雷, 60年周期

气候变化60年周期:拉马德雷现象

                   杨学祥

    近十年研究发现,厄尔尼诺(El Nino)和拉尼娜(La Nina)的发生与更大时间尺度的“太平洋十年

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缩写为PDO)密切相关。PDO是近年来揭示的一种年代际时间尺

度上的气候变率强信号,它是叠加在长期气候趋势变化上的一种扰动,直接造成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气候

的年代际变化,影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 South Oscillation,缩写为ENSO)事件的频率和强

度。1976-1977年北太平洋出现了一次显著的气候年代际突变现象,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人们才开始

对引起这种现象原因予以关注。

    PDO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

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PDO已经出现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

1890-1924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25-1945年;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946-1976年,而“暖位

相”发生在1977-1999年。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2000-2035年)。气候的温暖期对应暖位相,寒冷期对应冷位相,一个周期为50-70年。

       “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 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涛动”(PDO)。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 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拉马德雷”一词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也正是“母亲”。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3次。在1889-1924年PDO“冷位相”发生6(1900年以来

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PDO“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PDO“冷位相”及其边界

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PDO“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PDO“冷位相”已发生5次。规律表

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

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12,27]。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PDO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

原因。

    2002年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

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

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范围

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10]。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郭增建等人指出,9级和9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1868年以后的北半球温

度下降与1868年和1877年间的智利两个Mt9.0级大地震有关。1900年以后的北半球的温度下降可能与1906

年厄瓜多尔Mw8.8级大地震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周围大量Ms8级以上的大地震的数量特多有关。1952年之后

的温度短时下降以及1960年以后的明显的长时段下降可能与1952、1957、1960和1964年的4次Mw9.0~9.5

级的环太平洋大地震有关。由于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为Mw9.5级,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为Mw9.2级,所以

1960年以后北半球和中国气温下降明显,而且持续时间也很长。

       1833年苏门答腊9级地震、1837年智利瓦尔的维西9.25级地震和1841年堪察加9级地震组成一个9级以上地震小高潮,对应1833年之后气温的低水平段[18]。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

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

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13,27-28]。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

:926-93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874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57753.html

上一篇:2024年10月30日晚报:太阳黑子高值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上升区间
下一篇:2024年10月30日夜报:太阳黑子高值压制最强潮汐组合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上升区间
收藏 IP: 119.51.68.*| 热度|

13 周少祥 王涛 张学文 吕洪波 宁利中 高宏 孙颉 杨正瓴 王从彦 钟炳 郑永军 朱林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