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AS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AAST

博文

专家建议:硕士招生,改为申请制!

已有 266 次阅读 2024-9-26 16:1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近日,“高校研究生数量超本科生”的话题引起热议,除了研究生扩招的影响,在学历内卷的驱动下,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考研队伍,让本意是选拔出一批真正有志于学术探索、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日益显现出一种“高考化”的趋势……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提出,研究生考试招生不妨逐步推广申请审核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本科学业成绩以及参加统一测试的成绩,向招生高校提出申请,由高校自主结合申请学生的本科学业成绩、学术潜能与综合素质进行录取。

早在2022年,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东华理工大学原校长徐景坤就曾建议,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改为申请审核制

图片

相较于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准备笔试的普通招考制,“申请审核制”将选拔权让渡给导师,对申请者多年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考核。

考试分数,不是唯一指标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招生是开端,招生质量对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形势对研究生招生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研究生招生模式是以考查成绩为主,没有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未能有效地考查考生是否有研究生阶段所应具有的创新能力素养。

徐景坤认为,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存在多个方面的不足,如:录取方式较单一、仍是唯分数论;“应试考研”的初试模式不易筛选出优秀创新生源;考生在申请学校和专业中处于弱势地位、选择余地小,可能出现高分考生复试被刷后难找到如意的学校读研的问题……

为此他建议,取消研究生统考中招生院校自命题的专业科目考试,设立各学科专业等级考试。由国家按照一级学科统一命题,参考现行的教育学专业全国统考,设立例如化学综合、物理综合、生物综合等,满分300分,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研究生各学科专业等级考试可半年考一次。

以“申请审核制”代替统考,探寻不同录取方式和途径。一名考生可以申请若干所学校读研,其中综合成绩=研究生学科专业等级考试成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本科平时成绩+本科科研成果(经历)+平时课外学习外历。

徐景坤认为,可以用10年的时间来完成现行招生模式到“申请审核制”的过渡,“在10年内,每年采取50%研招计划采用现行统招模式,50%采用申请审核制,逐渐向申请审核制全面转变”

不过,也有学者对于考核标准对学生能力的预测效度持怀疑态度,担忧该方式致使潜在优秀生源流失。“申请审核制”是否适合硕士研究生招生,还需要更多时间研讨和验证。或许其在博士研究生招生中发挥的作用,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目前,“申请审核制”已在我国各大高校的博士招生中不断推进与完善,软科通过梳理国内高校公布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现,有超百所“双一流”高校、超30所985高校,已全面取消统考。“申请审核制”逐渐成为我国“双一流”高校博士招生的主渠道。

《优化“申请-考核”招生制度提升博士生生源质量的实践与思考》一文显示,该制度的生源范围更精准,考生报考的目的性更明确、综合科研素质更强。通过主动推荐,导师能够精准地招收本领域的优质生源,对单位和个人的科研工作都产生极强的推进作用。

也有研究表明,“申请审核制”减少了纸笔测验带来的片面性,录取的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的科研产出更高,这一结果从长期和客观的角度反映出人才选拔效力。

分类培养,教育多元

招生仅是第一步,在招进来后如何严把“过程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

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相对提高、学术型研究生比例相对缩小,实现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同一层次、两种类型、两条路径”变得迫切。2023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分类发展为切入点,对研究生教育体系进行改造升级和重塑重构。

图片

研究生教育提“质”,首先体现在延长专硕学制上。通过对我国“双一流”高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查询,已有超百所“双一流”,全面或在部分专业实施专硕3年学制

“原来的2年学制内,同学们要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要完成专业实践,要进行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有较大的挑战。”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陆建表示,学制改为3年以后,各个培养环节能够做得更扎实,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加时”之后,各高校积极探索专硕特色培养模式,与学硕培养形成差异化。

例如,清华大学采用“项目招生”方式,关注生源与项目的契合,南京大学则将招生与项目、产学研平台建设相结合,提升学生解决产业难题的能力。这些创新,是我国专硕研究生教育多模式发展的有益探索。

今年5月,新出台的《学位法》也对专硕学位授予的要求进行了调整,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申请人可通过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获得相应学位,这意味着专硕学位授予将不再唯论文,注重实践与应用的特征更加鲜明,让学生能够围绕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延长学制到创新培养方案,再到全面修订学位法律制度,无论是作为创新型、研究型、高层次人才聚集的高地,研究生教育持续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反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适配度,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能够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查重-文1-lsf.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34013-1452804.html

上一篇:喜讯!12篇论文正式发表,历时仅半个月,现在投稿可在10月初见刊
收藏 IP: 61.163.139.*| 热度|

1 冯兆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