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lq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rilqy

博文

[JCR] 中国28年的种植实践证明了Bt抗虫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已有 563 次阅读 2024-9-10 10:10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中国28年的种植实践证明了Bt抗虫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Bt抗虫棉已在中国应用28年,长期实践证明之前对Bt抗虫棉种植风险的担忧是多余的, Bt抗虫棉是安全的、可靠的。

        转Bt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Cry1Ac)抗虫棉自1997年开始在中国种植,迄今已推广应用了28年。2007年,Bt抗虫棉的种植面积达到380万公顷,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69%,而到2018年已经占到95%,在全国普及。然而,自引进以来,转基因植物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产生了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不少误解和担忧。而在过去的28年来,中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和实践消除了最初的担忧、误解和争议。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统计数据查询并咨询同行专家,探讨了对转Bt基因抗虫棉争议的演变和解决过程,为转基因产品利用和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转基因抗虫棉在中国应用28年来,主要存在5大疑问:一是Bt抗虫棉效力的稳定性。采用适于中国植棉区的抗虫棉化学控制策略,结合长期遗传选择,保持其相对稳定的抗虫性,从根本上通过减少虫害造成的蕾铃损失,提高棉花的产能。二是转基因抗虫棉产量潜力有限。1996年,在采用转基因抗虫棉之前,全国平均皮棉产量约为890.1kg·hm-2, 2023年达到2014.9 kg·hm-2,增加了1.26倍。多年来的育种和栽培研究证实Bt抗虫棉的产量潜力并没有受到Bt基因的限制。利用转基因技术可同时提高产量、质量和抗虫性,持续改进转Bt抗虫棉的农艺性状是完全可行的。三是转基因抗虫棉易早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抗虫棉早衰受库源关系的调控,而与Bt基因的导入没有必然联系,库源关系失调是导致棉花早衰的主要机制。因此,转Bt抗虫棉早衰并不是由Bt基因的引入引起的,也不是转Bt基因抗虫棉的固有特征。四是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对其可持续利用造成威胁。然而,在多年实践中没有发现转Bt抗虫棉在控制棉铃虫方面失效。目前,转Bt基因抗虫棉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抗虫效率。转Bt基因棉花在中国应用已有28年多的历史,在种植面积上仍占主导地位,并将继续发挥作用。五是非靶标害虫的爆发。转Bt基因抗虫棉能有效控制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并减少农药用量50%以上,这导致了非靶标害虫的发生,如盲蝽等。同时也增加了天敌的数量,抑制了棉蚜等非目标害虫的种群发生。此外,中国科学家还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害虫控制策略,均可缓解非靶标害虫的发生。

        基于上述分析,转Bt基因抗虫棉在中国28年的成功应用消除了人们的困扰,并为其他转基因作物提供了参考。然而,由于缺乏理解和信息获取不畅,围绕转Bt基因抗虫棉和其他转基因生物的争议仍然存在。客观评估转基因技术的收益和风险,以及透明的沟通和教育,对于决策和政策制定至关重要。

原文:Resolved concerns after 28 years of Bt cotton in China

作者:张艳军,董合忠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https://doi.org/10.1186/s42397-024-00194-x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5953-1450453.html

上一篇:[JCR]基于Griffings数值法和 Haymans图解法研究亚洲棉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基因效应
收藏 IP: 61.54.2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