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mingc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mingcheng

博文

中西方传统物理思维(自然观)的差异

已有 511 次阅读 2024-8-17 09:5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中西方传统物理思维(自然观)的差异

古希腊科学传统是沿着三个不同的方向发展起来.其一,是从巴门尼德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传统,形式逻辑起源于对存在的追问,正如刘利民教授正确指出的那样:巴门尼德提出了‘itis’的问题,即知识就是对于什么是真的‘Being’的追问;柏拉图提出了什么是实在的‘Being’;亚里士多德则最终提出了如何才能保证‘Being’之为真的问题,即用逻辑分析来避免思想矛盾的问题.”[1]其二,是从毕达哥拉斯到亚里士多德、欧多克索斯再到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的数学传统,它融合了形式逻辑而最终构建起了几何学公理化体系.其三,就是从德谟克利特到伊璧鸠鲁再到卢克莱修的自然哲学传统,其源头还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开端的泰勒斯.

古希腊人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是不可分割的微粒或原子,这种观念对近代化学科学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丽贝卡·鲁普在她那部著名的讲述化学史的书中特别指出:物质是由无法分割的细小微粒组成的,这一观念是古代希腊文化特有的一个思想,而且这个理念也来自米利都城.”[2]玻意耳、拉瓦锡、道尔顿三人只不过把古希腊的水、气、火、土四种元素扩至为一个丰富的元素谱系.现代粒子物理学则把原子的概念推至一系列更细小的基本粒子.总之,世界的本原是不可分割的微小实体的这种观念,在西方科学传统中是根深蒂固的,仅有几次例外情况发生,譬如电子衍射实验,但很快就提出了电子波是几率波的解释,又回到原子观念上来了,甚至光子现在也被解释成正负电子对的耦合.世界由不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微小实体构成,这是西方物理思维的原型.

但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里,世界的本原不是实体,而是非实体,称之为”.对这一概念,戴念祖先生的描述是最为精当的: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世界充满了称之为的物质,宇宙天体、万物和人本身都是有这种构成的;气有阴阳两性,它是连续的与不连续的统一的物质形态;在气组成的物质世界里,既没有空虚或绝对的真空,也不存在超距作用;气的凝结聚合成为肉眼可见的有形物体,物体的消散离析就复归为肉眼不可见的无形的气;由气组成的整个物理世界总是处在流动、运动和变化之中,而波动是其主要的运动形式,各种相互作用都以波的形式传递,并且他认为古代中国人的物理世界却更接近现代物理学的观点.”[3]李约瑟也有类似的看法.[4]世界的本原是连续流转的无形虚体,这是中国人的自然观的基本特征.像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皆非实体,而是指相互转化的五类关系,阴阳也非实体,而是指相互转化的对立关系,中国物理思维缺乏像元素、原子、粒子等这种实体观念.所以,中国古代炼丹士不会产生从物质中分离出基本元素的这种想法,在古人那里,不仅不能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也不能区分混合物和化合物.在他们看来,冶炼,就是把石头变成了金属.比如很晚以后的沈括,还认为胆铜法是水变成了金属.并用《内经》中土气在天为湿,土能生金,湿亦能生金的五行生克观念来解释这种变化.”[5]缺乏实体观念,这是中国不能产生近代科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西方物理思维的原型是不连续实体,可称为元素、原子、基本粒子等,而中国物理思维的原型是连续虚体,可称为气、场、虚空、真空等.但古希腊人对虚空这种概念是感到很困惑的,他们经常陷入一种逻辑上的两难困境:一方面,他们认为虚空是不存在的,因为那里面没有任何东西,另一方面,如果虚空不存在,那实体怎会存在于一种不存在的东西当中呢?显然,他们认为实体是存在于虚空中的,那虚空也应该是存在的,但这种存在者里面怎么又不存在任何东西呢?自然害怕虚空的说法由此而来.在现代物理学中,物质的本原究竟是不连续的粒子,还是连续的场,仍然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但还是倾向于前者.曹天予在其名著《20世纪场论的概念发展》中是这样总结的:当前许多物理学家对作为物理学基础的量子场论都已失去了信心,并认为更深层理论或终极理论并不是场论而是弦论,虽然后者在现阶段还不能视为正当的物理学理论.”[6]

二元论是认为多样性世界有两个不分先后、彼此独立、平行存在和发展的本原的哲学学说.这种学说的典型形式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17世纪提出的“心物二元论”,即世界存在着两个实体,一个是只有广延性而不能思维的“物质实体”,另一个是只能思维而不具有广延性的“精神实体”,二者性质完全不同,各自独立存在和发展,谁也不影响和决定谁.任何宇宙或某种东西分为两个独立部分的观点.如古波斯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柏拉图的理论---事物二元论,康德的本体---观念二元论,以及有些伦理学所认为的在事实陈述与价值判断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缩小的二元论.

二元论是有其道理的,因为二元是一种客观存在.比如,对立的双方就是二元的,所以二元论并不违反辩证法.在宇宙自然中,波动与粒子,质量与能量,空间与时间,电场与磁场,引力与斥力,強作用与弱作用等.这说明了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17世纪提出的“心物二元论”是有道理的.

得“三”者得天下,这是最近逝世的台湾大学者曾仕強的一篇演讲稿的题目.他讲天时、地利、人和,天、地、人,三才尽占,无住而不利.但他没有说更深的宇宙原因.我们知道,三元论是道的基本思想,《老子》书中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认为,“三”衍生了万物.三元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起点,或者构成元素,发展方向.我们知道,数学上有一条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数是世界的真实反映,数学上的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就说明这个世界只有三元论才是稳定不变的真理.

因为只有对立和统一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凡是没有这三元为支撑的一切事物,不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都没有稳定性可言,都将被人类发展的的历史所淘汰.三元论统一思维是太极思维,是谁也不否定谁的思维.

在三元论中,不仅要认识到世界是由三元构成的,更要认识到三元之间的内在关系.要认识到这三者之间谁是核心力,谁是主动力,谁是被动力,只有认识到这三种力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系统才能协调发展,否则,必然发生混乱.

参考资料

[1]刘利民.《在语言中盘旋——先秦名家“诡辩”命题的纯语言思辨理性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96页.

[2]丽贝卡·鲁普.《水气火土:元素发现史话》,商务印书馆2008年1月版,第22页.

[3]戴念祖:“古代中国人的物理世界”,载于《细推物理:戴念祖科学史文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310、311页.

[4]譬如他说:“他们的宇宙是个连续性的媒体或模式,其中发生物质相互作用不是靠原子碰撞,而是靠辐射感应.它是波的世界,不是微粒的世界.因此,近代‘经典’物理学一大半要归因于中国人,还有斯多葛派.”载于《李约瑟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29页.

[5]李申.《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466页.

[6]曹天予.《20世纪场论的概念发展》,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第445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09997-1446931.html

上一篇:物理学中的相对与绝对问题浅议
下一篇:8.对“李约瑟问题”的文化解释
收藏 IP: 60.217.245.*| 热度|

1 晏成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8: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