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河南干旱防御、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均提至Ⅲ级:警惕旱涝急转

已有 510 次阅读 2024-6-16 14:53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河南干旱防御、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均提至Ⅲ级

新京报

2024-06-15 16:23发布于北京新京报官方账号

关注

新京报讯 据“河南发布”消息,近期,河南持续高温少雨,气象干旱快速发展,土壤失墒严重,对秋作物播种、安全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河南、河北2省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当日17时,黄委也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河南省水利厅同时将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若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河南灌溉水源是否充足?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正积极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保障抗旱灌溉用水需求。进入6月份以来,河南全省225处大中型灌区已开闸引水,累计引水7.64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638.45万亩次。

黄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水情监测预报,充分考虑上游来水、水库蓄水和下游用水情况,逐步调增干流龙羊峡、刘家峡、小浪底等骨干水库下泄流量,有力保障沿黄灌区引黄用水需求。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先由750立方米每秒增至1000立方米每秒,后又增至1200立方米每秒,自6月14日20时起再增至1500立方米每秒。

记者从河南省水利厅了解到,经统计,各地上报大中型水库实际可用水总量为36.72亿立方米。省水利厅预计,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水的最不利因素考虑,根据目前水库泄水流量,全省大中型水库可放水约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水库蓄水富余量较大,结合井灌区水源条件良好,能够满足有灌溉条件耕地的夏播和作物幼苗生长期的用水需求。

据预测,6月24日前,河南省无大范围有效降水,此后降水逐渐增多,旱情有望得到缓解。

编辑 陈静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15A05G3P00?qudao=qbsearch_news&query=%E6%B2%B3%E5%8D%97%E5%B9%B2%E6%97%B1

相关报道

南方暴雨北方寒:关注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已有 23978 次阅读 2022-5-14 04:51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南方暴雨北方寒:关注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近日,南方强降雨持续,其中广东多地遭遇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部分地区降雨量超50年一遇。相较于南方,北方近日则遭遇“立夏寒”,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气温未来几天或创近30年来同期新低。

       全国多地出现有历史纪录以来最冷5月上旬, 我国多地正在经历“最凉爽初夏”。

我在201414指出,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我在2012522指出,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12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2013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2010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5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2014年成为1880年以来最热年,但这是暂时现象,2023-2025年气候将变冷。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9387.html

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28.5度,最小值为18.5度,变化周期为18.6年。郭增建等人在1991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5];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932年(松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黄河大水)、1951年(辽河大水)、1969年(松花江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见表2)[6]。表1和表2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772.html

我们在2021年10月指出,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中国北方洪水将达到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6341.html

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8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1]

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2007: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204

2.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3.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5.       杨学祥杨冬红.2008.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百科知识,8-9.

6.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7.       郭增建. 2002,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西北地震学报. 24(3): 287.

8.       任振球当代气候变暖若干问题商榷丁一汇主编,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气候影响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43-48.

9.       韩延本韩永刚马利华等全球温度异常及地球自转变化中的约60年周期见:中国地球物理200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62

10.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

11.   杨冬红,杨学祥。2008. 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3 (6): 18131818

1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13.   冯利华陈立人. 20世纪长江的3次巨洪[J].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10(1): 8-11.

14.   冯利华 ;骆高远.1997年长江,黄淮流域特大洪涝灾害预警.《水文科技信息》, 1996, 13(2): 53-56.

15.   Obridko,V.N.,Sokoloff,D.D.,Kuzanyan,K.M.et al.Solar cycle accordingto mean magnetic field Date.MNRA[J],S 365,2006:827-832

16.   李爱云。太阳黑子周期与行星的引潮力。枣庄学院学报。2010,第2期:16-18

17.  杨冬红, 杨学祥. 直面巨灾威胁: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及其预测方法. . 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201-20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20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9812.html

2014年河南旱情符合规律

2014年7月,河南遭遇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河南省多地供水告急。由于2014年汛期以来,高温、少雨、干旱天气持续发展等原因,造成河南省中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的旱情。

自2014年6月份以来,河南省平均降水量仅为96毫米,较常年同期(254毫米)偏少60%,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截至7月27日,全省51.4%的县市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有19.3%的县市达到特旱等级,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目前旱情正在进一步扩大。

编辑

干旱分布图干旱分布图2014年7月,河南遭遇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河南省多地引发供水告急。

2014年汛期以来,高温、少雨、干旱天气持续发展,河南省中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的旱情。河南省平均降雨量96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60%,较2013年同期偏少44%。特别是6月份以来,高温时间长,平均降雨量仅有90.2毫米,是1951年以来最小年份,呈现严重的气象干旱。

2014年7月27日,河南省水利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河南省有24.5万人、8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吃水困难;秋粮受旱面积已达2310万亩,严重干旱610万亩。豫西、豫北部分丘陵岗区因缺乏灌溉条件,旱情较重。

河南大中型水库总蓄水28.38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少13.5亿立方米,近35%的小型水库干涸。主要河道径流比多年同期均值少四到九成,50%以上的中小河流断流。

2014年7月29日下午,河南北中部部分地区迎来入汛后较大范围的一场降雨。但河南省气象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一降水过程对流性强,分布不均,对缓解当前旱情意义不大。

2014年7月30日,河南省水文资源局也发布公告,对平顶山、南阳、信阳分别发布了红色、橙色、黄色枯水预警,预计未来一周仍无有效降雨。

https://baike.sogou.com/v75535544.htm?fromTitle=%E6%B2%B3%E5%8D%97%E5%A4%A7%E6%97%B1

河南干旱直击:“就差用眼泪浇地了”

2014年07月31日21:42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曾经郁郁葱葱的农作物正在焦渴中干死,以往碧波荡漾的水库也接近枯水,秋粮受旱面积正以每天200余万亩的速度扩大……

  今年入汛以来,河南持续高温少雨,中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区迎来大范围干旱,且旱情呈蔓延加剧之势。尤其自6月份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仅有90.2毫米,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值,呈现出严重的气象干旱。

  在河南省宝丰县闹店镇后李庄村,记者目光所及之处,成片玉米、烟叶卷曲发黄。沿省道南石线一路向西,两侧丘陵四百余亩耕地裸露,地面除了夏收过后浅浅的麦茬,见不到一丝绿色。附近村民告诉记者,由于岗地不好打井,连通附近昭平台水库的主罐渠内也无水。“水源条件太差,只能放弃,就差用眼泪浇地了!”

  据河南省水利部门27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河南省有24.5万人、8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吃水困难;秋粮受旱面积已达2310万亩,严重干旱610万亩。豫西、豫北部分丘陵岗区因缺乏灌溉条件,旱情较重。

  宝丰县水利局抗旱服务队任晓培队长告诉记者,宝丰县有机井4000多眼,因连续三年大旱,已有2200多眼井出水不足。“由于长期干旱,地下水位线下降太厉害,比去年低了5到6米,越打越深,现在普遍深度都在60到130米左右。”

  在后李庄村一处机井清淤点,两名农民工开动拖拉机,利用专用工具将水井中的淤泥、砖块清出。“三年雨都没下透过,从割完麦到现在水泵都没关,一直在开着。”正在浇地的村民牛发旺一脸愁容。

  据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河南大中型水库总蓄水28.38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少13.5亿立方米,近35%的小型水库干涸。主要河道径流比多年同期均值少四到九成,50%以上的中小河流断流。

  除了不断蔓延的农作物旱情,在一些城市和偏远乡村,人畜饮水也陷入临时性紧张局面。在宝丰县周庄镇上王村,沟渠池塘干涸龟裂,五个手指都能插进裂缝。一台应急送水车停在村口。54岁的村民组长王书义说,因为干旱,村里600多亩玉米没种上,1300口人的日常用水主要靠外面送。

  在拥有百万人口的平顶山市,从6月2日起,城区对包括洗浴在内的特种行业实施停水,同时全面启用各类自备井。在平顶山市青少年宫附近,一家洗车店大门紧闭,不远处的洗浴中心也停止营业。

  平顶山市水利局副局长王保贵介绍,作为全市唯一水源地,早在7月24日,白龟山水库水位就已降至正常运行的97.5米以下,但为了保障城区供水,经过特批仍然启用了死库容。这在全省防汛抗旱历史上,还是首次。

  白龟山水库管理局魏恒志副局长向记者介绍,7月30日水位是97.2米高程,31日已降低至97.18米高程,由于今年河南平顶山地区高温少雨,水位下降明显。“30日开始,第二次动用死库容约30公分,640万方水只能使用大约十天左右时间……”

  7月29日下午,河南北中部部分地区迎来入汛后较大范围的一场降雨。但河南省气象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一降水过程对流性强,分布不均,对缓解当前旱情意义不大。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有关人士表示,由于当前正值酷暑时节,蒸发量大。通常在三十五六度的高温环境下,作物受旱面积将以每天二百余万亩的面积递增。未来农业抗旱和城市保供水形势严峻。

  7月30日,河南省水文资源局也发布公告,对平顶山、南阳、信阳分别发布了红色、橙色、黄色枯水预警,预计未来一周仍无有效降雨……(记者张兴军 马意翀)

(来源:新华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731/c70731-2538027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38408.html

上一篇:2024年6月16日午报:弱潮汐组合和强震频发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下降区间
下一篇:2024年6月16日晚报:弱潮汐组合和强震频发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下降区间
收藏 IP: 58.244.168.*| 热度|

5 杨正瓴 周少祥 宁利中 郑永军 高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2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