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qs042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qs0428

博文

Amiloride hydrochloride 是上皮钠通道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MCE)

已有 288 次阅读 2024-5-30 09:4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Amiloride (hydrochloride)

国际站:Amiloride (hydrochloride)

中文名:盐酸阿米洛利

CAS:2016-88-8

品牌:MedChemExpress (MCE)

存储条件:4°C, sealed storage, away from moisture

生物活性:Amiloride hydrochloride (MK-870 hydrochloride) 是上皮钠通道 (ENaC[1]) 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TPA[2]). Amiloride hydrochloride 是 polycystin-2 (PC2; TRPP2[3]) 通道的阻滞剂。 IC50 和目标:ENaC[1]; uTPA[2]; polycystin-2(TRPP2)[3] 。

体外:Amiloride 阻断 δβγ 通道,IC50 为 2.6 μM。阿米洛利对 δβγ ENaC 的 Ki 是 αβγ 通道的 26 倍(对 αβγ ENaC 为 0.1 μM)。与 αβγ 通道相比,阿米洛利对 δβγ ENaC 的阻断更依赖于电压。阿米洛利对 δαβγ 通道的 Ki 在 -120 和 +80 mV 时分别为 920 和 13.7 μM,这与 αβγ 和 δβγ 通道的 K[1]。 Amiloride 是一种相对选择性的上皮钠通道 (ENaC) 抑制剂,IC50(达到离子通道 50% 抑制所需的浓度)在 0.1 至 0.5 μM 的浓度范围内。 Amiloride 是一种相对较差的 Na+/H+ 交换剂 (NHE) 抑制剂,IC50 低至 3 μM存在低外部 [Na+],但在存在高 [Na+] 时高达 1 mM。 Amiloride 是一种更弱的 Na+/Ca2+ 交换剂 (NCX) 抑制剂,IC50 为 1 mM。 Amiloride (1 μM) 和亚微摩尔剂量的 Benzamil (30 nM),已知可抑制 ENaC 的剂量,通过阻断 ENaC 蛋白的活性来抑制肌原性血管收缩对灌注压力增加的反应。 Amiloride 以已知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2] 中的 ENaC (1.5 μM) 相对特异的剂量完全抑制 Na+ 流入。

体内:Amiloride (1 mg/kg/day) 皮下注射被发现可以逆转胶原蛋白沉积的初始增加,并防止 DOCA 盐高血压大鼠的任何进一步增加。与对照组相比,Amiloride 可延缓饮用盐水、易发生中风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SP) 的蛋白尿发作并改善脑和肾组织学评分。在患有盐依赖型高血压的动物的这些细胞以及心血管和肾脏组织中,阿米洛利拮抗或阻止醛固酮的作用[2]

参考文献:[1]. Ji, H.L., et al. delta ENaC: a novel divergent amiloride-inhibitable sodium channel.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 2012. 303(12): p. L1013-26.[2]. Teiwes J, et al. 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 inhibitio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potential role for amiloride. Am J Hypertens. 2007 Jan;20(1):109-17.[3]. Giamarchi A, et al. A polycystin-2 (TRPP2) dimerization domain essential for the function of heteromeric polycystin complexes. EMBO J. 2010 Apr 7;29(7):1176-9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6747-1436196.html

上一篇:利奈唑胺 是恶唑烷酮类合成抗生素中的第一个成员 | MedChemExpress (MCE)
下一篇:β-Amanitin 是有毒的 Amanita phalloides 蘑菇中的一种环肽毒素 (MCE)
收藏 IP: 222.71.5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1 1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