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价交叉科学研究人员的新思路(2008)
王 炼武夷山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发表于《科 学 学 研 究》第 26卷 增刊 (上 ) 2008年 10月
摘 要:在当前利用科学计量学工具对研究人员的科研评价中,由于采用的基本是一种基于学科分类的评价方法,这使得交叉科学研究人员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本文以交叉科学研究人员代表钱学森为典型案例。将其与专业领域作者的被引指标进行比较。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新的 “学科扩散因子 ”的指标。
关键词:交叉科学;科研评价;科学计量学;学科扩散因子
中图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7-11-08;修回日期:2008-01-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0673019)
作者简介:王 炼 (1982-)男湖北黄冈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情报学与科学计量学。 武夷山 (1958-)男江苏南京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学计量学研究、科技政策研究。
目前,在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科研人员的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当中,往往采用的是一种基于学科分类的评价方法。一方面,由于存在学科界定,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测算出各学科专业科研人员的 研究能力;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分类的问题,虽然目前学科分类有一定的参考依据,但是整体而言,不同研究和不同评价实践出于不同的实际或者目的往往采用不同的学科分类标准,这就带来各研究和评价之间的可比性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是,基于学科分类的评价方法客观上有利于专业研究人员而不利于交叉学科或研究领域较多、跨度较大的研究人员。
本文选取了我国交叉科学研究人员的杰出代表钱学森作为个案,从引文分析的角度,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和评价钱学森对多个学科领域的影响,并将其被引情况与学科专业领域作者的被引情况进行比较。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主要数据取自于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数据库,数据库收录了我国正式出版的各学科6000余种中英文期刊,并分学科对各机构、出版社、作者等进行了引文统计和分析。其期刊的学科分类依照的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 》,并参照了其他同类研究的类目体系,将统计源期刊分为基础科学、工业技术、农业科学等 8个大类,共 125个 学科。大学学报按照其主要内容的学科属性和学校特征分别划归到 8大类之下。本研究遵从以上学科分类。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各学科对钱学森所发表的论文的引用情况,以此为指标反映钱学森对各学科的学术影响。具体方法是从 “万方数据—— 数字化期刊群 ”数据库检索入口输入检索词和检索条件,选择 “中国科技论文引文分析数据库 ”,共检索到 429条检索结果 [1]。经过检查、排除重复记录以及无效记录,共得到 329条结果,即共有 329篇论文引用过钱学森的文章,并以此记录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学科分类体系,对上述 329篇论文进行学科分类。分类时主要依照的是论文发表的期刊所属的学科,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则根据论文标题和期刊名称由作者自行分到相应的学科类目之下。这些情况包括:同名期刊分不同学科版本 (例如 《湖南大学 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与 《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版 )》)、期刊合并、期刊改名、停刊或其他情况。
3 研究结果
3.1 引用广度
在基础科学、工业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哲学政法、社会科学、经济财政、教科文艺 8个大类中,有 7个大类引用过钱学森的论文,只有哲学政法一个类目没有引用钱学森的论文。
在学科层次上,基础科学类目下有包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化学、力学等学科在内的 8个学科引用过钱学森的论文,工业技术类目下有包括大学学报 (工业技术 )、电工技术、航空航天等学科在内的 16个学科引用过钱学森的论文,农业科学类目下,有包括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 )、农业工程、农作物在内的 5个学科引用过钱学森的论文,医药卫生类目下有包括大学学报 (医药卫生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等在内的 5个学科引用过钱学森的论文,社会科学类目下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1个学科引用过钱学森的论文,经济财政类目下有经济与管理 1个学科引用过钱学森的论文,教科文艺类目下有包括大学学报 (教科文艺 )、科研管理、图书情报档案等在内的 3个学科引用过钱学森的论文,共计 39个学 科。
3.2 引用频次
总共 64篇文章被引用,发表时间从最早的 1957年到最近的 2001年,单篇被引最高的文章为 发表于 1990年第 1期 《自然杂志 》的 “一个科学新 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 ”,共被引 84次。从学科大类来看,基础科学大类引用频次最多 (145次 ),其次是工业技术大类 (120次 ),引用频次最少的是经济财政大类 (6次 )。
在学科层次上,引用频次最多的是自然科学总论(65次 ),其次是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37 次 ),引用频次最少的是军事科技、冶金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农作物、园艺、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等 6个学科 (各 1次 )。
由此可见,钱学森的学术影响涉及面非常广,各学科大类基本都可见到对钱学森学术思想的引用, 约三分之一 (31.2% )的学科的存在涉及到钱学森的研究,在部分学科 (例如自然科学总论、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 )这种引用还相当频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和印证了钱学森在这两个学科领域突出的学术地位。
3.3 专业人员的引用情况
对于那些研究领域比较专业的作者而言,其发表的论文的被引往往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学科,而且相对于交叉学科的作者而言,其被引频次往往比较高。
为了验证这一点,本文分析了 2006年学科高被引作者的被引情况,数据来自于 2007年版 《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 》一书 [2]。数据显示,仅按 2001- 2005年期刊论文在 2006年被引用情况计算,各学科的高被引作者被引用情况分布不太平均,单作者被引频次最高的为内科学 (209次 ),最低的为宗教 (6次 ),约有 10个学科被引频次最高的作者的被引次数在 140次以上。
(图略)
图 1 各学科被引频次最高的作者的被引次数分布
在所有作者当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是内科学的胡大一,有 70篇论文被引用,共被引用 209次。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胡大一在 2001-2005年期间发表的论文在 2006年的被引情况。与钱学森至今所有年度的 329次被引相比,内科学的胡大一的被引频次可以说是相当高。
(图略)
图 2 钱学森与学科被引频次最高的作者在自然科学总论和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学科的被引频次比较
注:钱学森的被引频次按全部年度统计,而学科被引频次最高的作者的被引频次统计的是 2001-2005年期间发表的论文在 2006年的被引情况。
对于引用钱学森频次最多的自然科学总论(65 次 )和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37次 )而言,这两个学科的专业作者被引频次也相当高,自然科学总论被引频次最高的作者为吴彤,被引32次,而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被引频次最高的作者任丰原的被引次数竟然达到了 149次,超出钱学森在这个学科被引频次好几倍。
4 讨 论
钱学森是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同时,他还是交叉学科的倡导者,在科学、技术、工程直到哲学的不同领域中,特别是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与融合的综合集成研究方面都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作为交叉学科的代表人之一,钱学森在多个学科特别是自然科学总论、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学科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然而,如果仅按照当前通常采用的基于学科分类的研究人员评价方法,由于他的被引分布分散在各个学科 (7个大类 39个学 科 ),在各个学科的被引频次不见得高,与学科专业研究人员相比,被引频次并不突出甚至落后。
目前,利用科学计量学工具评价科研人员科研绩效基本上采取两个主要指标:论文数和被引用次数,或者在这两个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指标 [3]。一般来讲,如果说论文数反映的是 “数量 ”,那么被引用次数反映的是 “质量 ”,例如期刊的影响因子(某时间段的论文被引次数/论文数 )。但是,对于交叉科学人员的评价,仅靠这两个指标可能 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研究人员真正的学术影响力。因此,采用科学计量学工具评价科研人员特别是涉及到对交叉学科研究人员的评价时,有必要引进学科扩散因子这一指标。参考期刊影响因子的定义 [4],可以将学科扩散因子定义为:如果某一研究人员发表的 N篇论文受到了来自P个学科的 F次引 用,那么此研究人员的学科扩散因子 DDF=P/N。 将学科扩散因子与被引次数 (篇均被引次数 )结合起来可能会更加全面,可以将前者看作是影响的 “广度 ”的反映,后者看作是影响的 “深度 ”的反映。
有关学科扩散因子的实际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提出被引学科跨度这一指标并非单纯强调被引学科的广度而削弱学科的专业特色。经验表明,成功的交叉学科研究人员最初是某一专业领域有所成就,在建立起专业影响力之后才开始将研究触角扩展到其他学科,然后逐渐显露出其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学术影响力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只有建立起一定的专业影响力,才有可能在其他学科得到引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较高的被引学科跨度也反映了对研究人员在原专业领域的学术地位的认同。评价目的不同选择的评价指标也就不同。被引学科跨度指标对某学科内部的研究人员的评价意义不大, 但是在评价交叉科学研究人员或者评价对象涉及到多学科时,被引学科跨度指标可能就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万方数据.中国科技论文引文分析数据库 [EB/OL].
http://www. wanfangdata. com. cn/Search/SearchCenter.aspx.
[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版 《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6.
[3] 王炼.科学计量学应用于科研人员绩效评价的挑战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4):165-168.
[4] Frandsen TF,Rousseau R,Rowlands I.
Diffusion factors [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662(1):58-7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