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vi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avier

博文

[转载]外量子效率达到35.2%的高性能红色延迟荧光材料 | The Innovation Materials

已有 1173 次阅读 2023-9-9 22:0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我们每天都会和手机显示屏“面对面”,要实现高清炫彩的展示效果,离不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近年来,OLED显示技术蓬勃发展,但受限于能隙定律,高效率红光材料及相应OLED器件的开发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

 Z Zhao, R Jiang TheInnovation创新 2023-09-09 00:03

延迟荧光-640.png

图1 图文摘要

近年来,因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内量子效率理论上限可达100%,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认为是继传统荧光材料和贵金属配合物磷光材料之后最具发展潜力的第三代发光材料。在过去几年中,TADF材料的电致发光性能已经获得了长足进步。在天蓝光和绿光区域,其最大外量子效率(ηext,max)均已超过40%。然而,作为全色发光不可或缺的成分,受限于能隙定律,红光TADF材料的发展却远不能令人满意。截至目前,相较于蓝光和绿光TADF材料,红光TADF材料的相关报道不仅数量比较少,且相应红光OLED器件的ηext,max大多低于30%。因此,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目前亟待开发更为高效的新型红光TADF材料。为此,华南理工大学赵祖金教授课题组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开发了一种兼具高水平偶极取向比率(Θ//)和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ΦPL)的红光TADF分子材料,在红光OLED器件中实现了高达35.2%的外量子效率

该工作基于电子给体-受体分子结构,通过在电子受体上引入不同数量的强吸电子氰基(CN),并将其与位阻较小的三苯胺电子给体相结合,开发出两类具有准平面的TADF分子,即2CNDPDBP-TPA和4CNDPDBP-TPA。作为对照实验,作者同时制备了无CN基团的对比分子DPDBP-TPA。从DPDBP-TPA到2CNDPDBP-TPA再到4CNDPDBP-TPA,随着在电子受体上引入CN基团的数目增加,相应的分子电荷转移效应逐渐增强,从而诱导分子发光峰位逐渐红移,并达到红光区域。与此同时,1CT态能级被合理地调节至接近3LE态能级,从而显著加速RISC过程,提高其ΦPL和激子利用率。值得注意的是,CN基团的引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分子水平偶极取向。相比于无CN基团的DPDBP-TPA,2CNDPDBP-TPA和4CNDPDBP-TPA展示出更高的ΦPL(91%和94%)、更优异的Θ//(84%和88%)、更短的延迟荧光寿命以及更加快速的反向系间窜越过程。上述结果表明引入CN基团对材料性能提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在10 wt%的掺杂浓度下,4CNDPDBP-TPA器件辐射出强烈的红光,具有612 nm的EL峰值和高达35.2%的ηext,max。在20 wt%和30 wt%的更高掺杂浓度下,4CNDPDBP-TPA器件呈现红光和深红光,EL峰值分别为628 nm和640 nm,并同样提供非常出色的ηext,max,分别达到33.7%和29.8%。这些性质位于文献报道的EL峰值超过600 nm的红光OLED的前列。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通过引入多CN基团能够简便地实现分子发光性质调控,并提高其发光效率并使发光波长红移,对促进延迟荧光和提高电致发光效率有明显作用。该研究为开发高效率的红光TADF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责任编辑


王中强    东北师范大学

王佰亮    温州医科大学

本文内容来自The Innovation姊妹刊The Innovation Materials第1卷第1期以Report发表的“Efficient red delayed fluorescence molecule based on cyano-substituted 11,12-diphenyldibenzo[a,c]phenazine acceptor for high-performanc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投稿: 2023-05-12;接收: 2023-06-06;在线刊出: 2023-06-15)。


DOI: https://doi.org/10.59717/j.xinn-mater.2023.100012


引用格式:Jiang R., Qiu N., Li J., et al. (2023). Efficient red delayed fluorescence molecule based on cyano-substituted 11,12-diphenyldibenzo[a,c]phenazine acceptor for high-performanc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The Innovation materials 1(1), 100012.

原文链接:http://www.the-innovation.org/materials/article/10.59717/j.xinn-mater.2023.100012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image.png

作者简介

赵祖金,理学博士,教授,博导。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首批高级成员。2018-2022连续5年入选爱思维尔高被引科学家。200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浙江大学化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9月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在Sci. Adv., Nat. Commun., J. Am. Soc. Chem.,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40余篇,论文引用14000余次,h-Index = 68。

Web:https://www2.scut.edu.cn/zujinzhao/30402/list.htm


往期推荐

转移印刷全有机柔性光电探测器

► 点击阅读


完美的量子自旋液体材料是否真正存在?

► 点击阅读

自组装单层膦酸基分子赋能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

► 点击阅读

23.6%!柔性钙钛矿电池效率新纪录

► 点击阅读

拓扑绝缘体候选材料CeCuAs₂中大负磁电阻现象的起源

► 点击阅读

本征磁性拓扑材料 — MnBi2Te4体系

► 点击阅读

绝缘量子材料中的热霍尔效应

► 点击阅读


科学网—[转载] RXR—核内外双重调控肿瘤发生的关键因子 | The Innovation Life

科学网—[转载]容错拓扑量子计算的原理性验证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 First Impact Factor: 32.1


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Medicine 创刊 | Volume 1 Issue 1 Live Now


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Materials 创刊 | Volume 1 Issue 1 Live Now


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 创刊 | Volume 1 Issue 1 Live Now


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Life 创刊 | Volume 1 Issue 1 Live Now


科学网—[转载]探索饮食、益生菌和肿瘤免疫治疗之间相互作用的新兴范式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电荷调控:增强疫苗免疫效力的新方法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将社会神经科学融入自主驾驶人机交互行为理解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高分辨率卫星观测助力解决水文研究新难题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人工冬眠是科幻还是科研?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时空深度挖掘,AI赋能城市计算新时代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理解区域气候变化中更复杂的多维相互作用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黑洞燃料的直接观测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从地底到深空:核天体物理实验帮助解开古老恒星中元素产生之谜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智能无人集群威胁将至,如何防御和对抗?|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肠道干细胞逆行:结直肠癌预防的新启发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揭开人体膜解剖的神秘面纱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填充观测天文学的参数空间

科学网—[转载]漫漫“长征”路之艾滋病疫苗研发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末次冰盛期气候塑造了中国陆生脊椎动物功能多样性格局及群落系统发育结构

科学网—[转载]载人深潜视野下的克马德克海沟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新一代智能避障:仿生视觉模拟助力安全驾驶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神经髓鞘脂质-神经信息传递的马其顿防线

科学网—[转载]大亚湾实验发布中微子振荡最精确测量结果

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 太阳爆发活动的数据驱动模拟

科学网—[转载]绝缘量子材料中的热霍尔效应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源于牙釉质且超越天然牙釉质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人工智能:科学研究新范式 | The Innovation

The Innovation 简介

扫二维码 | 关注期刊官微

期刊-640.png

The Innovation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作者来自全球54个国家;已被126个国家作者引用;每期1/5-1/3通讯作者来自海外。目前有196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50%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7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The Innovation已被DOAJ,ADS,Scopus,PubMed,ESCI,INSPEC,EI等数据库收录。2022年影响因子为32.1,CiteScore为23.6。秉承“好文章,多宣传”理念,The Innovation在海内外各平台推广作者文章。


期刊官网:

www.the-innovation.org

www.cell.com/the-innovation/home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商务合作(Marketing):

marketing@the-innovation.org

The Innovation 姊妹刊

image.png


生命科学

第1卷第1期

地球科学

第1卷第1期

材料科学

第1卷第1期

医学

第1卷第1期


The Innovation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期刊标识

期刊标识-640.jpg

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

创新是一扇门,我们探索未知;  

创新是一道光,我们脑洞大开;  

创新是一本书,我们期待惊喜;  

创新是一个“1”,我们一路同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97842-1402051.html

上一篇:[转载]2023前沿科学创新大会 | The Innovation Conference 2023
下一篇:[转载]基于对环芳烷的双极性近紫外圆偏振发光材料 | The Innovation Materials
收藏 IP: 180.79.225.*| 热度|

1 刘朝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2 0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