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厄尔尼诺预警:可能在夏季提前来袭

已有 2752 次阅读 2023-4-13 08:5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厄尔尼诺预警:可能在夏季提前来袭

                                                                       杨学祥

关键提示

       据环球科学猫4月12日报道,2023年地球的气候变化又会创下新高?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拉尼娜现象之后,我们说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提前来,比我们预期来得更加得早。

       在2023年3月的时候,我国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表示,不排除秋冬季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可能性。

       但是日本气象厅给出了一个新的数据,那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提前到来,这意味着2023年的气候巨变也会提前到来,因为厄尔尼诺一旦出现之后,将会引发大气波动,从而波动全球气候,包括我国也是如此。

       厄尔尼诺或提前来袭!

       前面我们说的秋冬季可能出现,但是从新的表现情况来看,这个在超预期发展。

       并从海洋温度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看到,也在促进厄尔尼诺的出现,根据NOAA发布的海温数据显示,世界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创下了历史新高。

       自今年4月初以来,海洋表面平均温度为21.1℃,打破了2016年21℃的纪录。

       新南威尔士大学气象学教授马修(Matthew England)表示,(海洋表面)温度在不断升高,打破了纪录,甚至可能即将“超出图表”。看到没?海温上升“爆表”了,不难想象,厄尔尼诺可能真的是要来了。

       比如:秘鲁已经宣布了厄尔尼诺出现,并且气候已经在改变它们。而我们说的一般是指“3个月”的平均气温来定义。

       但是,日本气象厅发布新数据指出,赤道太平洋海域和大气情况正常,没有厄尔尼诺,也没有拉尼娜现象的发生。

       但是,这种正常的指标预计只有40%的概率持续到夏季,而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可能性达到了60%。所以,最快在夏季,我们将会迎来厄尔尼诺发展,这相对比预期来说更早了。

2023年厄尔尼诺.jpg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24S4L500511JTAO.html

       我们在2023年3月2日指出,厄尔尼诺发生在2023年6-8月的可能性最大

       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有影响的因素有南极半岛海冰、强潮汐南北震荡、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强潮汐组合。

       每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9月最大,控制秘鲁寒流的强弱。

       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频发导致深海冷水上翻。

       强潮汐组合控制强潮汐南北震荡的幅度,是赤道太平洋海温的重要控制因素。根据潮汐组合预报,2023年1-2月、6-8月、12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3-5月、9-11月有利于拉尼娜形成。所以,厄尔尼诺发生在2023年6-8月的可能性最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8601.html

         潮汐组合对厄尔尼诺的控制值得关注。

     南极海冰面积创历史新低 

          2023-02-20 15:15

       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张佳欣)科学家16日报告,南极冰盖面积缩小至历史最低水平,支撑南极洲地面冰盖的较厚冰架暴露在海浪和温暖的气温下。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表示,近日南极洲的海冰面积降至191万平方公里,为1979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前的历史最低纪录是2022年创下的。

      NSIDC在一份声明中说:“由于融化季节可能还剩几周时间,预计在达到年度最低水平之前,还会进一步下降。”

       海冰融化对海平面没有明显的影响,因为冰已经在海水中了。但是,海冰环抱着南极洲的巨大冰架,这些冰架是淡水冰川的延伸,如果它们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继续融化,将在几个世纪内导致灾难性的海平面上升。

      NSIDC表示,大部分南极海岸的水现在没有冰,使冰盖边缘的冰架暴露在波浪作用和变暖的条件下。

       南极在夏季解冻和冬季结冰循环期间,经历了显著的年度变化。过去40年,全球变暖使格陵兰冰川和北极冰盖快速融化,南极大陆没有经历这一过程,但自2016年以来的高融化率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显著的下降趋势可能正在形成。

       此前,南极冰盖面积最小纪录是在去年2月创下的,当时漂浮在南极海洋上的冰层面积首次降至200万平方公里以下。

       据欧洲哥白尼气候监测器(C3s)信息显示,今年1月份的冰层面积已创下历史新低。

      尽管2022年全球范围内受到拉尼娜天气模式的降温影响,但该年仍是有记录以来第五或第六个最热的年份。

https://www.sohu.com/a/643396024_12147988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7400.html


相关报道

气候已不可逆转?我国已现40度高温!厄尔尼诺预警:可能提前来袭

2023-04-12 16:13:22 来源: 环球科学猫 四川  

2023年地球的气候变化又会创下新高?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拉尼娜现象之后,我们说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提前来,比我们预期来得更加得早。

在2023年3月的时候,我国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表示,不排除秋冬季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可能性。



但是日本气象厅给出了一个新的数据,那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提前到来,这意味着2023年的气候巨变也会提前到来,因为厄尔尼诺一旦出现之后,将会引发大气波动,从而波动全球气候,包括我国也是如此。

所以,厄尔尼诺提前出现,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气候变化,那对我国来说,如何发展呢?下面我们一步一步地来看看。



厄尔尼诺或提前来袭!

没错,前面我们说的秋冬季可能出现,但是从新的表现情况来看,这个在超预期发展。

并从海洋温度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看到,也在促进厄尔尼诺的出现,根据NOAA发布的海温数据显示,世界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创下了历史新高。



自今年4月初以来,海洋表面平均温度为21.1℃,打破了2016年21℃的纪录。

新南威尔士大学气象学教授马修(Matthew England)表示,(海洋表面)温度在不断升高,打破了纪录,甚至可能即将“超出图表”。看到没?海温上升“爆表”了,不难想象,厄尔尼诺可能真的是要来了。



当然,每个地方对厄尔尼诺的定义可能存在差异,比如:秘鲁已经宣布了厄尔尼诺出现,并且气候已经在改变它们。而我们说的一般是指“3个月”的平均气温来定义。

所以,这里我们不多讨论。然而,厄尔尼诺从时间变化来看,的确可能提前来袭。上面我们说了,最初说预计是在秋冬季发展出现的可能性。



但是,日本气象厅发布新数据指出,赤道太平洋海域和大气情况正常,没有厄尔尼诺,也没有拉尼娜现象的发生。

但是,这种正常的指标预计只有40%的概率持续到夏季,而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可能性达到了60%。所以,最快在夏季,我们将会迎来厄尔尼诺发展,这相对比预期来说更早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厄尔尼诺或提前来袭,预警再次拉响!那意味着厄尔尼诺带来的2023年气候大变,可能会提前发展。

科学家警告,2023年或热出新高

说到高温,大家应该都知道了,2023年以来,其实我们在春季感受的气候变化已经非常突出,什么25度以上的热完全“不值得一提”了,在4月,我国云南元阳还记录到了40度的高温,这是2023年我国大陆首个40度国家级气象站记录的高温。



所以,这来得是不是有点早了?这可还是春季的第二个月,居然就热出这样的状态,的确有点颠覆很多人的认知。

而且,其实这个还算好。但是我国南北不少地区,普遍性的气温突破25度以上,甚至部分地区近30度左右。这也说明了春季的气候在发生根本上的转变。

所以,我国40度高温一来,今年夏季会热到离谱,创新高吗?



这个的确有可能,从2022年的气候模式大家都看到了,就算是在拉尼娜现象的发展之下,都已经热出了离谱的气候状态。

在2022年之中,全国共有901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监测标准,主要分布在华北中东部、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其中重庆北碚(45.0℃)和江津(44.7℃)、湖北竹山(44.6℃)等366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或持平历史纪录,所以,是真的热。



然而,这会又说厄尔尼诺可能提前到来,在夏季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可是具有“增温效应”的,只会让气温波动可能变得更强。

所以,在NOAA发布的海温数据变化的时候,科学家就警告称,今年很有可能出现变暖的“厄尔尼诺”现象,届时可能进一步加大全球极端天气出现的风险,并再次创下全球最高温的纪录。据悉,世界气象组织已经预测,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而日本气象厅这次给出的数据又提前了,那夏季真的热到离谱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也说明了,科学家警告,2023年或热出新高,特别是在夏季,那可能性就更大了。

这也算是提醒了大家,在夏季一定要警惕厄尔尼诺的发展,高温也意味着雨水的发展变化可能出现转变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多次提醒,大家在降雨较为丰富的时候,注意多多存储水源,以便后面气候大变的时候,有应对措施,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地球气候已不可逆转?

整体上来说,气候的变化是越来越复杂了,不仅由全球变暖引发的气候波动,厄尔尼诺这样的气候现象也在引发气候突破,越多的气候因子可能带来更强烈的气候活动。



而对于我们地球来说,只有从根源来改变才行。

那就是改变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是,虽然这些年,全球都在提倡执行《巴黎协议》,但是这个改变几乎没有多大,2022年无论是二氧化碳、甲烷,还是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都进一步上升,这说明人类喊口号的是更多一些,实际行动较少。



所以,全球真的要进行合作了。大家要知道,我们地球的气候临界点都在被不断突破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和《自然》等期刊的文章里,梳理了地球气候系统中的15个已知的气候临界点,指出其中9个关键系统已经处于或者即将处于临界点状态。

当这些气候临界点全部被突破之后,那我们气候改变的可能性就基本为0,因为这样的改变可能是不可逆转的。



所以,其实人类对地球气候的改变在往“不可逆转”的局面执行,虽然说还未彻底达到这个状态。

但是从趋势来看,气候“不可逆转”的局面真的有可能提前到来,那极端性的气候变化也将随之增强、增多,所以,全球合作,早点执行吧,不然未来人类真的没有机会了。



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气候落实峰会——联合国秘书长也公开发布了重磅预警,那就是——人类面对这场全球危机,人类必须合作,否则就会灭亡,这要么成为气候团结协议,要么成为集体自杀协议。

所以,也是针对气候变化的恶化,感到担忧,就看人类苏醒没,看看会不会进行这方面的改变了。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24S4L500511JTAO.html

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卷土重来:6-8月概率最大

已有 707 次阅读 2023-3-2 15:2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卷土重来:6-8月概率最大

                                     杨学祥

关键提示

       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有影响的因素有南极半岛海冰、强潮汐南北震荡、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强潮汐组合。

       每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9月最大,控制秘鲁寒流的强弱。

       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频发导致深海冷水上翻。

       强潮汐组合控制强潮汐南北震荡的幅度,是赤道太平洋海温的重要控制因素。根据潮汐组合预报,2023年1-2月、6-8月、12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3-5月、9-11月有利于拉尼娜形成。所以,厄尔尼诺发生在2023年6-8月的可能性最大。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在近几年拉尼娜现象影响世界不同地区的温度和降雨模式后,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出现变暖的厄尔尼诺现象。根据模型预测与专家评估,ENSO中性条件持续到5月以后的可能性略有下降,但仍然很高(4月至6月概率为80%,5月至7月概率为60%)。该机构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发展的可能性虽然在上半年较低(4月至6月概率为15%),但在5月至7月逐渐增加到35%。

      另有气候模型的平均值显示,在2023年6月至2023年8月的三个月里,ENSO“尼诺”阶段发生的概率为63%。而在2023年的7月至9月期间,该概率上升至65%。一个月前,这些预测分别为54%和57%。

      总之,厄尔尼诺发生在2023年6-8月的可能性最大。

相关报道

世界气象组织: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卷土重来 

2023-03-01 19:46

世界气象组织: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卷土重来

【世界气象组织: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卷土重来】财联社3月1日电,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在近几年拉尼娜现象影响世界不同地区的温度和降雨模式后,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出现变暖的厄尔尼诺现象。世界气象组织表示,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回归,但这将在3月至5月期间的一段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中性条件(90%的概率)下进行。根据模型预测与专家评估,ENSO中性条件持续到5月以后的可能性略有下降,但仍然很高(4月至6月概率为80%,5月至7月概率为60%)。该机构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发展的可能性虽然在上半年较低(4月至6月概率为15%),但在5月至7月逐渐增加到35%。

https://www.sohu.com/a/648123294_222256

2023年下半年出现“厄尔尼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2023-02-22 11:20 发表于上海

2月初,气候预测中心和国际气候与社会研究所(CPC/IRI)的预测表明,“拉尼娜”阶段将在2023年前四个月趋于消退,让位于“中性”阶段。预计在2023年7月至2023年9月的这三个月里,出现“厄尔尼诺”的相对可能性更大,这通常与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高于正常水平有关。

图片

气候模型的平均值显示,在2023年6月至2023年8月的三个月里,ENSO“尼诺”阶段发生的概率为63%。而在2023年的7月至9月期间,该概率上升至65%。一个月前,这些预测分别为54%和57%。
这意味着,与CPC/IRI气候学家的主观意见相比,气候模型在连续三个“小女孩”阶段之后出现“小男孩”阶段时更加乐观。
这将表明,如果这一预测得到巩固,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南部在经历了三年的问题和艰辛之后,可能会在2023/24年度播种期间出现强降雨。。
当然:这对那些地区来说不是好消息,比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西部地区,虽然在“尼娜”阶段持续干旱,但随着“厄尔尼诺”的到来,那里往往会出现洪水,有时甚至是是灾难性的。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包括赤道太平洋气象参数的变化,对世界不同地区的降雨状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677737641&ver=4381&signature=nHfQEuRFyXcH-qpkESFLulxivFkzo4PA5E8wxcUwG1WuwCSC4qETfwIO4ejdo7CE92LEH5W46jcp2LR5RyZ7nFl5FEGOD2e9OCeSHSC7q*lt6iL4mPSSQL8nzCYbipKU&new=1

        精准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nino34 (2)2023-03-01-12.png

图1 2023年03月01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451,比2023年03月01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444,减速0.007,增速减速进入下降区间和-0.5至+0.5的中性区间(-0.5以下为拉尼娜,+0.5以上为厄尔尼诺),与频发地震对应。

  我们早就指出,10月南极半岛海冰开始减少,导致厄尔尼诺指数变化以上升为主,强潮汐组合也无能为力,无法阻挡(明显滞后)。2023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极小值,厄尔尼诺指数快速上升,可能完成由三重拉尼娜向厄尔尼诺的转换,2023年流感和新冠叠加可能发生。根据潮汐组合,拉尼娜高潮至少持续到2022年11月,12月开始减弱,2023年2月前结束(每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极小值,有利于厄尔尼诺形成)。但是,频繁的深部地震延长和加强了拉尼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94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222.html

nino34 (2)2023-03-01-18.png

图2 2023年03月01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459,比2023年03月01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451,减速0.008,减速变快进入下降区间和-0.5至+0.5的中性区间(-0.5以下为拉尼娜,+0.5以上为厄尔尼诺),与频发地震对应。

  我们早就指出,10月南极半岛海冰开始减少,导致厄尔尼诺指数变化以上升为主,强潮汐组合也无能为力,无法阻挡(明显滞后)。2023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极小值,厄尔尼诺指数快速上升,可能完成由三重拉尼娜向厄尔尼诺的转换,2023年流感和新冠叠加可能发生。根据潮汐组合,拉尼娜高潮至少持续到2022年11月,12月开始减弱,2023年2月前结束(每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极小值,有利于厄尔尼诺形成)。但是,频繁的深部地震延长和加强了拉尼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94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222.html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02023-02-01 18:44:437.75126.1520菲律宾棉兰老岛

       2023年2月1日18时6.0级地震(在2日00点起作用)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及其周边,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关注下次预报:下降加速)。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92023-02-04 20:22:37-6.40146.25120巴布亚新几内亚

       2023年2月4日20时5.9级地震(在5日00点起作用)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及其周边,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关注下次预报速)。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52023-02-05 09:02:44-29.70-71.2550智利中部
5.82023-02-05 08:03:1832.65141.7510日本本州东南海域

       2023年2月5日8-9时两次5级地震(在5日12点起作用)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及其周边,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关注下次预报)。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22023-02-07 15:11:1738.1038.6020土耳其
3.22023-02-07 14:28:1541.3083.6515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
3.42023-02-07 10:46:1745.0180.9123新疆博尔塔拉州温泉县
4.32023-02-07 04:20:1624.28121.8920台湾花莲县海域
5.92023-02-06 20:02:1738.0036.2020土耳其
7.82023-02-06 18:24:5038.0037.1520土耳其
6.72023-02-06 09:28:3237.3536.8520土耳其
7.82023-02-06 09:17:3737.1536.9520土耳其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82023-02-11 16:55:063.70126.9520印尼塔劳群岛

      2023年2月11日16时5.8级地震(在11日18点起作用)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及其周边,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关注下次预报)。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12023-02-13 17:18:11-29.60-178.75350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

      2023年2月13日17时6.1级地震(在13日18点起作用)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及其周边,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上升速度减慢)。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12023-02-16 02:10:0812.50123.9520菲律宾

      2023年2月16日02时6.1级地震(在16日02点起作用)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及其周边,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上升速度减慢)。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62023-02-16 13:37:05-15.05166.8030瓦努阿图群岛

     2023年2月16日13时5.6级地震(在16日18点起作用)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及其周边,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下降速度出现)。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22023-02-17 17:37:33-6.65132.2040印尼塔宁巴尔群岛地区

       2023年2月17日17时6.2级地震(在17日18点起作用)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及其周边,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下降速度出现)。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42023-02-22 17:34:03-7.15129.65130印尼班达海

       2023年2月22日17时5.4级地震(在22日18点起作用)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及其周边,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下降速度出现)。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32023-02-24 04:02:503.25128.05100印尼哈马黑拉岛以北海域
3.02023-02-23 23:35:0636.1878.0585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5.12023-02-23 21:01:20-24.00-67.10200阿根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32023-02-26 05:24:50-6.15149.8070巴布亚新几内亚
4.12023-02-26 00:03:1822.43121.2112台湾台东县海域
6.02023-02-25 21:27:4242.75145.2560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62023-02-27 14:40:59-20.75-178.25530斐济群岛
5.42023-02-27 09:26:06-1.65120.4050印尼苏拉威西岛
5.12023-02-27 07:58:0541.8779.8510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62023-03-01 13:36:14-4.80149.60600俾斯麦海

  2023年2月24日以来,多次地震阻碍厄尔尼诺指数的上升,特别是27日的三次地震,可能导致厄尔尼诺指数下降。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quickforward=1&id=1378576

       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有影响的因素有南极半岛海冰、强潮汐南北震荡、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强潮汐组合。

       每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9月最大,控制秘鲁寒流的强弱。

       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频发导致深海冷水上翻。

       强潮汐组合控制强潮汐南北震荡的幅度,是赤道太平洋海温的重要控制因素。根据潮汐组合预报,2023年1-2月、6-8月、12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3-5月、9-11月有利于拉尼娜形成。所以,厄尔尼诺发生在2023年6-8月的可能性最大。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在近几年拉尼娜现象影响世界不同地区的温度和降雨模式后,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出现变暖的厄尔尼诺现象。根据模型预测与专家评估,ENSO中性条件持续到5月以后的可能性略有下降,但仍然很高(4月至6月概率为80%,5月至7月概率为60%)。该机构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发展的可能性虽然在上半年较低(4月至6月概率为15%),但在5月至7月逐渐增加到35%。

      另有气候模型的平均值显示,在2023年6月至2023年8月的三个月里,ENSO“尼诺”阶段发生的概率为63%。而在2023年的7月至9月期间,该概率上升至65%。一个月前,这些预测分别为54%和57%。

      总之,厄尔尼诺发生在2023年6-8月的可能性最大。

相关资料       

2023年2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已有 1319 次阅读 2021-6-15 05:33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32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马利华

      潮汐组合A202322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7.53度,25日为日月大潮,24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次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次强)。

      潮汐组合B2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3度,213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C21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7.64度,220日为日月大潮,219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极强)。

     潮汐组合D222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4度,220日为日月大潮,219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极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极强)

  潮汐组合E3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7.73度,227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1206.html

                       20233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马利华

       2023年1-3月,7-10月为强潮汐时期,4-6月,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

      潮汐组合A3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10度,37日为日月大潮,34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B 2023315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7.85度,315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C322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度,321日为日月大潮,319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D2023329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7.91度,329日为日月小潮,331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150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8576.html

2023年4月潮汐组合预报:弱潮汐时期

已有 1041 次阅读 2021-6-25 12:39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234月潮汐组合预报:弱潮汐时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马利华

      潮汐组合A4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14度,46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B2023412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7.96度,413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C41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17度,420日为日月大潮,416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D2023425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7.97度,427日为日月小潮,428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2708.html

2023年5月潮汐组合预报:弱潮汐时期

已有 1320 次阅读 2021-6-26 09:55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35月潮汐组合预报:弱潮汐时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马利华 

      潮汐组合A52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5度,55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B202359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7.95度,512日为日月小潮,511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C51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1度,519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D2023522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7.92度,519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E53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8度,527日为日月小潮,,526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2809.html

2023年6月潮汐组合预报:弱潮汐时期

已有 1109 次阅读 2021-6-27 13:55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36月潮汐组合预报:弱潮汐时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马利华 

      潮汐组合A 202365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7.88度,64日为日月大潮,67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极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极强)。

      潮汐组合B612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15度,610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C2023618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7.85度,618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D62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2度,626日为日月小潮,623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3003.html

2023年7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已有 1524 次阅读 2021-6-29 12:23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37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马利华

      潮汐组合A 202373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7.86度,73日为日月大潮,75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B7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13度,710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C2023716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7.86度,717日为日月大潮,720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D72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1度,725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3301.html

2023年8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已有 1531 次阅读 2021-6-30 10:59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38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马利华 

      潮汐组合A 2023730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7.94度,81日为日月大潮,82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B8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16度,88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C2023812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8度,816日为日月大潮,816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D81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31度,816日为日月大潮,816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E826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8.11度,824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F 202391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0.25度,831日为日月大潮,830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3432.html

2023年9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已有 924 次阅读 2021-7-1 06:45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39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马利华 

      潮汐组合A 202398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8.19度,96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B91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20度,915日为日月大潮,912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C2023923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8.27度,922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D92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11度,929日为日月大潮,928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354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860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84039.html

上一篇:2023年4月13日早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
下一篇:2023年4月13日午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2 许培扬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8: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