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社会的人,“荣誉”两字既熟悉而又陌生。人生在世,名利二字相伴相随,主动也好,被动也罢。个人的荣誉观是动态的、发展的。
什么是荣誉?荣誉指光荣的名誉,社会组织对个人或集体基于其某方面突出表现或贡献而作出的正式评价,是特定人从特定组织获得的专门性和定性化的积极评价。个人因意识到这种肯定和褒奖所产生的道德情感,称为荣誉感。荣誉的获得与履行道德义务密切相关,忠实履行对社会、阶级或他人的义务是获得荣誉的前提。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验与认知,年近“知天命”的我并不例外。2021年先后或主动或被动参加了好些评比活动,写过不少评比材料。有的是乐意参加的,有的是不大乐意也需要参加的。各种评比有相应的流程与规范,重在参与,“不问收获”或“不在意收获”不太可能,但有何收获是不由自主的、无法预见的。好些评比是有门槛的,资格条件、指标数等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各种各样的评比产生各种各样的荣誉(级别、等次),与业绩、工作量、绩效等存在关联,有的是强相关(或密切相关),有的是弱相关(甚至不相关)。相关不相关,是存在不确定性。有的场合相关,有的场合不相关也是存在的。“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之后,有“破”有“立”,职场中人们的认知是“不唯”不是“不要”,甚至需要“全面发展”,“偏科”是“不好的”,甚至“不行的”。听闻职称评审的导向是重业绩,我曾经存在误解,以为是重在描述与展示业绩如何如何,实际上并非如此,测度方法还是就相关荣誉奖项进行分类分级赋值计分。
组织策划面向师生的信息检索大赛,我的体会是,一定要努力平衡好各方需求,要让主办方、参与方、赞助方等各方“共赢”。奖品、奖状及一定范围的宣传推广是必须的,最好是“相适应”的。其中“奖状”是焦点,特别是能得到职能部门认可的、对学生综合评定可“加分”的,非常“有用”或“受欢迎”,甚至可能会不在乎奖品情况。
“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指树立德业,博施济众;“立功”指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指创立传世学说。此“三立”,“立功”属于相对狭义的“荣誉”,“立德”“立言”实际也属于广义的荣誉范畴。《从头再来》歌词中有“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古往今来,人们希望“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在为“荣誉”而生,为“荣誉”而战。正确的“荣誉观”,要有“荣域”,莫成“冗余”,融于生活。放下包袱,开动机器,风雨人生,荣耀自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