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q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qin

博文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开题申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精选

已有 6772 次阅读 2020-11-9 11:14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各位同事老师您好,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毕业设计核心是指导老师是否重视开题的这个牛鼻子问题,需要我们老师一定要重视,目前我们的开题申请有如下四个问题表现形式:


1、课题过于庞大笼统或简单,没有把临床问题凝练成工程问题,再付诸于具体技术路线。即便要造个卫星发射升空,或造个影像机器要成像,或要得出不同观察数据之间联系和疾病发展的相关关系,也要先聚焦到一个具体问题上落地吧?我们老师自己心中有数了,做到对难点问题和技术思路可行上的把握和信心,学生心中才能有数,才能被您感染到有信心并能坚决贯彻实现!


我们学生是新生破壳的小鸟一般嫩,半年的有限时间内,一定要在指导老师明确目标和付诸实施的道路上,在老师给学生指明一个发力点后,在过程中关切问题并一块讨论分析问题时,引领着他们让他们钻研进去后能有所收获。这种收获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小鸟开始翱翔天空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2、生物化学或材料学的老师太偏重实验,我们一定要谨记“偏重实验的,如调下配比,或使劲反复更改实验条件一直等到实验结果正好出现了,这样的实验不适合做毕业设计课题!”有学生和老师问,是否这些领域的实验就不要做毕业设计了。也不是。


如设计药物载体颗粒上,依据药物载体在体内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仿真计算和主流设计方法,根据具体特殊限定要求(如药物到达体内一定病灶部位,以及长效缓释控制,毒性成分分解和代谢等),我们采用并改进该仿真计算和设计方法得出结构和功能最优药物载体或颗粒设计方案,再在软件仿真和动物模型上验证其体内一定时间的药物浓度分布及代谢,用其他金标准方法对比评估该药物载体的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一定数量可重复实验数据分析和一定量化指标来评估该药物设计目标是否达到,如果没有达到则具体原因分析又在哪里?


如果有老师说我的领域就是实验,那您能否拉其他指导老师一块合作指导呢?这样的毕业设计课题才是综合反映我们学生在本科四年的综合训练,也是兑现了我们对学生们的培养承诺的。

         


   

3、即便是生物医学工程偏工程的老师,也要注意避免把你们的课题简单化了,如有意无意地把课题落入了简单的重复实验。譬如有些课题,简单地调节不同的电压电流参数,或者改变一个应用软件不同参数,或者利用网上都用的软件工具流程,输出一个或几个固定的观察量化指标,再对比分析得出一条简单的回归曲线或得出本来或他人也已经证明的结论。这些工作为啥不认准临床医生需要我们解决的难点问题以及这个领域的学术难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在一个方向或发力点上的技术可行性自己心中有数后提升我们毕业设计的综合设计水平,提升我们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4、一方面存在了已报课题的如上问题之外,另一方面我们总体用心开题的课题数还不够。因此这里呼吁我们的老师们,我们各位在各个领域都很得心应手的教授,我们应该认可本科毕业设计这样的科研指导才是展示我们教书育人和科研成事的极好机会:如果本科生这样的一只小鸟在您的调教下,能够自信飞翔出去慢慢成长为大佬时,他/她们一定会记得当初您的精心呵护和指导,想想当初我们不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吗?因此本科毕业设计正是我们的初心和目标所在,这才是我们交大应该的水平所在,这里我们一块共勉“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这个校训,激励我们和学生一块进步,激励我们学院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各位老师,这个疫情当耶鲁大学校长呼吁我们的学生要“关爱我们的邻居”时,要培养彰显我们的慈悲心,如果我们老师也认同中华传统早已认同的如此教育理念的话,那我们老师自己为啥不从当下的毕业设计开题开始小心呵护回归我们的初心呢?!


   

祝各位老师阖家幸福,工作顺利!非常感恩大家!有问题欢迎交流!

   

(附件再附上我们的毕业设计培养要求)
   


   

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小组于2020年11月9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7254-1257642.html

上一篇:谋事为天成事在人——生活即修行的纠错大法
下一篇:谈谈学习英语单词的联想式记忆网络及其生命科学
收藏 IP: 202.120.62.*| 热度|

5 彭真明 宁利中 肖慈珣 黄永义 王林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