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

博文

与研究生谈心 精选

已有 8731 次阅读 2020-2-19 00:2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阶段成果,发表论文。读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是,每个阶段、做不同的研究,都能通过自己读书、野外观测、系统写作,对某个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认识,写成论文并发表出来作为总结。从中不仅可以获得经验、知识,而且还能获得信心,觉得自己具有学习能力,能做成事情,会很充实,更加自信。最怕的是,做任何研究,都没得到什么结论,无疾而终,没有通过发表论文形成同学、老师、社会对自己能力确认,相反形成负面情绪,不利于自己发展。

2.发表为王,积累经验。很多时候,发表的论文水平高低,表达的好与坏都不是特别重要,因为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是一个过程,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逐渐成长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论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成长过程,这种经验和经历最为宝贵。每个研究,每篇论文的质量水平,是论文选题质量、试验设计、测试手段、观测时间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而非简单个人努力能起到质的提高,面对具体情况,中规中矩的写出来,发出来就可以了。

3.整体着眼,把握规律。初学者很容易被一些并不重要的细节所困扰,例如,是不是数据量不足、是不是方法不先进、图形里面的细节等。刚开始做研究,不要过多追求研究结果的细节,要整体上看研究结果,能从整体上得到几个可靠、可行的结论就可以了,不要被各种细节羁绊。要看相关文献,模仿者表达,形成自己表达的习惯,最好能用一两句话将自己的主要研究结论总结表达出来。

4.勤于总结,明晰不足。当然,做每个研究过程中,尤其做完之后,要对研究的不足要多总结,总结不足可以提高思辨水平和以后研究水平。其实,很多不足只要总结出来,放在哪儿,心里有数就可以了。科学研究是个缺憾的艺术,很少有完美的、全新的创新工作。这个工作有很大的弹性,属于个人总结,可以平时积累,研究告一段落的时候总结一下经验和教训,得与失可以放开了说。

5.把握节奏,效率第一。读硕士研究生只有两三年,时间非常短暂,只有跟着老师的指导节奏,将整个过程都经历了,才能收获更多体验,得到更多经验。所以,效率是第一位的。很多研究生没有把握好这个,最后科研成果大多数都没有整理出来,更不说发表了,仓促毕业实在是一种遗憾。

就如读一本小说,在规定的时间里,将小说读完,掌握整个故事的情节脉络和文学特色,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追求一些细节不放,三年只读了小说的一半,想必最后吃亏不少,因为缺少对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6.务实求真,标准适中。很多研究生往往太理想主义,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这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研究过程并非能如此完美,受制于前期理论知识储备不足、读书时间短暂、实验仪器等多重因素影响。因此,面对现实,放低期许、放低要求,给自己减少压力,可能很重要。研究生必定是学生,初学者,论文能发表出来就是好的,就值得为自己骄傲。至于品质,谁都有更高的要求,但也要更切合实际。雄心壮志源于点点滴滴成绩的积累。

7.主动思考,积极沟通。导师除了科研之外,还有教学工作,通常比较忙。往往指导很多研究生和本科生,因此,也不能全部都顾及过来。导师主要精力集中聚焦的研究,往往跟随所正在做的科研项目走,一般科研重心两三年就要转移,而且时常还转移很大。同时,导师的科研兴趣也比较广泛,精力也不能兼顾过来。

所以,研究生要有个较为满意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自己独立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尤为重要,不能有依赖的心理,也不能回避、逃避。同时,与导师的积极主动交流也显得尤为重要,这甚至直接影响三年读研究生科研工作的质量高低。一些学生惧怕导师,不敢与导师交流,这是个非常愚蠢的思维方式。

8.自我管理,成熟理性。读研究生最后看的是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导师的沟通能力以及自己智力、耐力等多个问题的综合。现在国家科研形势很好,只要在导师指定的选题中,多读论文,尤其是国外比较高质量的论文,自己总能在某个领域有所思考、有所成绩,都能在这个国家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关键还是依靠自己的奋斗,要对自己和国家充满自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729-1219188.html

上一篇:研究生教育要以快乐教育为主
下一篇:研究生找工作的困难与应对
收藏 IP: 180.79.38.*| 热度|

17 刘立 贾玉玺 刘光银 张晓斌 郑永军 汪啸 申少斐 王卫 李学宽 黄永义 张启峰 王从彦 马臻 杨金波 庞峰 崔伟娜 李万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