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len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hitelend

博文

为什么当今中国没有大师

已有 3891 次阅读 2019-10-16 08:30 |个人分类:社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师

曾经听朋友哀叹,中国目前缺少大师!

什么是大师?

大师是对自己尊敬或仰慕的人的称呼。尊敬或仰慕的原因,是出于对方或者有丰富的学识,或者有高超的技艺,或者具有高尚的品格,亦或在人际圈中有较高的知名度。

1、我们把别人当作大师,本来就是个人的事。

不同的人对于大师有不同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尊重的对象,也许是父母,也许是师长,也许是领导,你可以把他们当作大师,但别人是否认同,那是另一回事。

就如同康德的道德律,“大师”的称谓,是一种道德。面对敬重的人,我们尽可以称之为大师,不用去管别人怎么怀疑。

2、可是当我们提到大师,却又不是个人的事。

我们口中所称的“大师”,如果在别人眼里得不到尊重,那又会怎样?与人为敌的最好办法,就是摧毁对方心中的偶像。如果双方心中大师的标准完全不同,那么很难进行交流。

因此,所谓的“大师”,不过是一种共识。我们谈到“大师“的时候,其实是在进一步交流的愿望下,试图建立一个共识的平台。

所以一些人眼中的算命大师,养生大师,国学大师,在有科学素养的人眼中,不过是个笑话,双方缺乏交流的语言,也没有办法进一步深谈。

    3、那么当今中国是否存在大师?

    至少在学术界,我尊敬和仰慕的人很多。为师长者,对我的人生道路谆谆教诲;为朋友者,其行为和品格堪为楷模。在我眼中,他们都是大师。

    然而,就算是我尊敬和仰慕的人,他们身上依然有我不认同的地方。知识渊博者,其行为却有些天真和幼稚;手艺高超者,其想法却有些偏激;人品高尚者,往往不接地气;声名远扬者,必然德不匹位。

    对于我心中的“大师“,我尊敬和仰慕,但绝不崇拜。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这样评价老师柏拉图: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我们须知:人无完人,每个“大师”的思想都会受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局限,一定有不足的地方,而当代的学者,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思想一定会比他们更强、更深刻,这样社会才会发展和演化到现在这个模样。

4、我们怎么看待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那些“大师”呢?

上个世纪,美国学者申农提出了“信息熵”的理论,我们称为信息论,讲的是,随着时空的发展,信息会趋向于混乱。

历史上的“大师”,其思想和学识信息,随着他的著作广为人知,但其自身的不足信息,却随着历史的演变慢慢的消失在时空之中。

这样,对历史中的人物,因为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都一样,我们很容易形成共识。我们在尊敬和仰慕的同时,却忘了他们也是实实在在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足和缺陷,最终将他们的思想和学识神化,为自己塑造了一个虚拟的偶像。

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获得他们的信息。既可以从著作,也可以从讲演、报告,甚至可以亲身接触。在我们眼里,这些值得尊重和仰慕的人物是人,不是神,离我们并不遥远。

这样,通过著作渠道获得那些伟大人物信息的人,将尊重和仰慕对方,称其为大师;通过其它媒体渠道获得伟大人物信息的人,也许看到了不同的东西,人们很难取得共识。在你眼中学富五车的长者,在别人眼中可能是私生活混乱的蠢蛋。

5、结语

大师只能生活在过去,生活在获得信息渠道有限的时代。不是因为大师的伟大,而是因为我们的无知和认识的局限。

大师不能生活于现在,因为关于他的信息还没有完全遗失,我们无法形成共识。

    回到题目中的疑问:为什么当今中国没有大师?

    答案是:人还没死,怎么成为大师!

   

    在下一篇中,我们将会从更为专业的角度,告诉大家为什么“大师”称谓是一种道德现象,欢迎大家阅读思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3836-1202111.html

上一篇:概率真的是对“可能性”的度量吗?
下一篇:Python学习中的问题
收藏 IP: 202.100.214.*| 热度|

4 檀成龙 郑永军 王安良 李升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