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是什么
史蒂芬·霍金说,我们的宇宙之所以是这种样子,是因为否则的话,我们就不会在这里如此观测它。138亿年前,在奇点爆炸后的一秒钟那一刹那,宇宙的密度称为宇宙的初始密度。现代物理学认为,如果这一初始密度大上一万亿分之一,那么宇宙就会在大爆炸十年后收缩回成为一个奇点。如果这一初始密度小了一万亿份之一,那么宇宙就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根本不会有人类或高等智慧在此时此刻此地来问这个终极的问题了。
天地四方为宇,囊括万物;古往今来为宙,延展万事。宇宙包含万物万事。我们生存其间的这个宇宙,有无一个终极的统一理论?如有终极之道,究竟是什么,我们能否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来描述或解释?
目前为止,所有的规律,都被发现了例外;所有的“真理”,在科学论著中,都是以假说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的真理存在。如果说,我们把“人类的主流认知”定义为“对”的,那么,“地心说”对了几千年,“日心说”对了几百年,而“大爆炸说”,才对了几十年。因此,不是说,谁“对”的时间长,谁就掌握了“真理”。人类自己已经把“地心说”否定了,又把“日心说”否定了,以后一定会把“大爆炸说”也否定了。因为,这些统统都是假说,假的,错误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掌握一个真理。如有一个“真理”存在,它一定只在首先发现它的那个人的心里。
史蒂芬·霍金是个天才的存在,还只是轮椅上的一坨肉,这本不重要。但他的那句话,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真理如果存在,那也是人类认为其需要存在,或者说人类的认识活动需要一个称为“绝对真理”的锚点。如果没有人类这种“智慧生物”,这世上就没有什么真理,也不需这个智慧的锚点,更没有什么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之分。宇宙其实就是人的内心中那个小小的我,而那个小小的我其实就是整个宇宙。这颇有些论证的自我循环。但在一定角度上讲,难道不也是现代哲学对于王阳明“心外无物”说的逻辑印证:高级智慧的内心活动决定了我们这个宇宙的样子;这也就不正是释迦摩尼“我心即我佛”的逻辑印证。
佛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就是物质,譬如一张桌子。我们用手去探索它,会认为它是硬的,冷的,实在的。如果我们有一个超级显微镜,去观察它的显微结构,会认为它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的。最简单的原子,像氢原子,据那些物理学家说,它的核里是一个质子,半径约为1.8x10^-15米。如果不计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地球上所有的人肉和在一起只有一调羹那么大。
我们的宇宙是一大锅无穷无尽的原子汤,其中原子占4.5%,暗物质占22.5%,暗能量占73%。暗物质暗能量看不见摸不着,以“可见的”原子为例,在原子核之外,单个电子围绕质子核极高速旋转,其轨道半径约为质子核半径的十万倍。如果我们想象把质子核扩大到乒乓球大小,电子就像一颗微小的尘埃,它的轨道在其500米处。
因此,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桌子,竟然绝大部分(99.99999999...%)都是空的。电子这个粒子,个子极小,速度极大,飘忽极端无定,以致无人可以观测到它疏忽的身影。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智慧生物的显微观察能力进一步加强,到了亚原子层级,再进一步,我们发现,量子或基本粒子在某处的存在,竟然无法进行确定。能确定的,最多只是一种可能性,量子总是测不准的。也就是说,某个基本粒子的存在状态,会随智慧生物群体中的科学家观察与否发生改变。如果没有智慧生物去观察它,量子是否还存在呢?如存在,它的本质是什么呢?
质子中子由夸克组成,夸克由什么组成?目前被“科学界”“广泛接受”的关于基本粒子的弦论,认为物质的最终存在只是一小段能量波。也就是说,宇宙间所有的粒子,以及由所有粒子组成的所有实物,其本质不过是波而已。奇点之外更无它物,漫无边际的虚空之外,还是漫无边际的虚空。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地心说”,“日心说”,一直到“大爆炸说”。“大爆炸说”说,我们的宇宙有始有终。最初,它只是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奇点”。之后,它发生剧烈的爆炸,产生了能量,还有了无数的粒子、原子和分子,经过演化,遂有了万事万物。
能量是波,E=mc^2,质量也是波。万物是波,万物相演为万事,万事当然也都是波。光子的运动为光波,声音的传输为声波;社会发展的形态是波,股市的变化是波;之江的蜿蜒曲折是波,大海的潮起潮落是波;细胞的分裂凋亡是波,动物的生老病死是波;膜上的通道开合是波,胞内的钙起钙伏是波,人生的悲欢离合是波。心跳是波,脑电是波;智慧心中的记忆,也是波。
宇宙间万事万物看起来形态各异,其共同的本质是:波。我们宇宙的统一理论,如果有,一定是关于波的理论。
哪里有什么波粒二相性?哪里有什么物质与精神的区分呢?我们宇宙的本质就是波:宇宙的起源是波,宇宙中除了波没有其他。
首之波,生了亿万的小波;亿万的小波,相干相涉,相消相融,相聚相离,加减乘除,生成了世间虚幻的万事万物。
既然如此,当我们春风得意时,又有什么可傲的呢?因为我们知道,一切为波,辉煌之后一定要走向幽暗的谷底。当我们悲痛欲绝时,又有什么必要呢?因为我们知道,一定会迎来徐徐上扬的清风。起落交替,谷至峰起。
一切为波,起落升降,更无旁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