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友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富友

博文

忆我的母亲 精选

已有 6726 次阅读 2007-4-4 13:2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忆我的母亲

今天,我特别想您,我的母亲。

跟很多普通的故事一样,我是个农村娃,我的母亲是普通的母亲。

为了生计,我从小就跟随您开始那种漂泊的生活,听姨妈说我在三岁前是她们背着每月从这家换到另一家借宿过来的,那个时候我很怕很胆小不说话。后来,您跟村里的村长熟悉了,就借祠堂住宿。祠堂是村里公共活动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用途是放馆材。祠堂很大,您要求我不能去北边的地方,有两次我去了,看见一个黑红色的很大的方盒子,上面有半圆的盖子,到后来我知道这就是馆材。晚上我们很早就睡,而且夜里不能出门,只有到天亮了,大家一起起床。那时的晚上,我会一直躲在您身边。记得有一晚祠堂还“闹鬼”,没过几天,我们就换了一个地方。就这样我过完我最年幼的光脚丫的时光,那段时光我没有固定玩伴,通常是呆在您的身边。

为了生计您常年在外,一般要到大年二十六七才回来,正月初六或者初八就出门。上小学了,您把我寄宿在我外婆家里,外公对我很好,每周六他从县城回来,我总跟着他,隔一两周我们就会去钓鱼,给家里改善伙食,因为平时我们只吃清菜和家里自己做的淹制品,一种名叫“盐菜菇”是每餐比上的。两年前回家有位企业老总请客,就点了这道“盐菜菇”,听说还挺流行的;是人们怀旧的情结,还是真的可口。生活呀,真是奇妙。那个时候,“盐菜菇”在外婆家会吃得发臭,但又舍不得扔。扔了,那张小四方桌上的菜盘只能从三个变成了两个。那时我还小,还不知道穷的滋味,但每到周末我就盼外公回来,这样我们就有鱼吃。关于钓鱼,我学得很快,而且能坐得住,有时钓上的鱼有外公钓的一半。后来,我就自己去钓,钓回来外婆来做;但后来外公知道了,把外婆和我都“骂”了一顿,他是怕我一个人去危险,老人的心只有我们也慢慢变老时才能明白他们的良苦用心。

那时,还有另一种痛,就是一学期才能见您一次,尤其是当我与别人吵架或者打架后,我感到一种孤单,“没妈的孩子像跟草”(高中时我看《世上只有妈妈好》电影时哭得像个泪人),即使是现在想起这,都会让我眼眶湿润。我很盼望着放寒假,因为放寒假后我可以数着日子在天黑后站在外婆家的路口看远处有无手电筒的光照过来。正月的日子是我最高兴的日子,但那样的日子总是很短很短,如果那个晚上您一直陪着我,也就是您明天要出门了。

在临出门前,您都要叮嘱我“要争气”,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一二名;因为您们常年在外,慢慢地我学会不与别人吵架;在您的长期影响下,我慢慢地开始接受这样的生活,慢慢地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忍让,换句话说,就是“听话”。

小学毕业后,我考上我们乡里的初中,在带着“盐菜菇”上了三天学后,我转学到了另外一个县的小镇上初中。应该说我是幸运的,那个我上了三天的初中是一所教学质量较差的学校,我同年考上这所学校的同学没有一个考上大学。我庆幸您有这样的眼光,让我转学。在新的学校里,我慢慢地去适应这里的学习气氛和插班生的生活。夏天天热又怕蚊子叮,我就把脚泡在承满水的盆里看书;因为租的地方离编织厂很近,在屋子里都听得见隆隆的机器声,我就用细铁条弯成半圆两端绕上棉花做成耳塞防噪音(想想那时自制的耳塞与现在商店里卖的耳塞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还好,在学习上,我到是一步一步地提高了。与您生活在一起的时光里,我是很幸福的,尤其到后来我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茂,日子是快乐的。那时我常常独自一人于傍晚在海边彷徨(住的地方离海很近),渴望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

后来,我考上这个县的一中,您也借了点钱盖了平房,我也有了自己的一张书桌。到好境不长,您们的手工竹编生意不好做了,后来就到其他镇和其他村里帮别人家干点私家活过日子,我也就一个月或更长时间从县城回家一趟,拿点米和零用钱。其实我很想回,很想见您,但见您时看见您弯腰劳作时我的心好痛,别时更痛。我学习还算用功,在高二时,我迷上了一门自然科学-----化学,再后来我考上了开头所说的北京的一所大学,开始了北上求学的大学生活。

我的生活里,我一直有一个依靠,那就是您。您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我的生命,也教会我基本的做人道理。您是那种知道生活内涵的人(尽管您在时,我没有与您很好地交流过,但我现在慢慢地理解您的内涵),但弱弱的身体,过重的劳作和忧虑让您在我上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离开了我们兄弟姐妹三个。您的离去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生活的艰难。

回想起来,您给我一个贫穷的家境,让我从小就去体会生活的艰辛;您也赋予了我自强不息的品质,让我对生活永不放弃。

母亲,您的孩子特别想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3-1123.html

上一篇:高半胱氨酸的作用
下一篇:35岁以前把下面十件事做好(转载)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