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化论-刘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feng

博文

从互联网大脑模型看腾讯与今日头条之争 精选

已有 9690 次阅读 2018-6-25 12:55 |个人分类:互联网进化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8年以来,今日头条与百度,腾讯产生激烈的竞争,6月20日,百度一名前员工因涉嫌违反竞业协议加入今日头条,被百度诉至劳动仲裁部门,而之前一个月,在5月份,今日头条以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将百度诉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另一方面,6月1日,腾讯宣布起诉“今日头条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腾讯同时还暂停了与今日头条系的合作。而今日头条当天也同样以“不正当竞争”起诉腾讯。

 为什么风平浪静的互联网领域突然产生如此巨大的风波。我们在这篇文章中用互联网的大脑模型分析了这种竞争产生的背后原因。

互联网的大脑模型

互联网的大脑模型就是互联网向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类脑巨系统架构。互联网大脑架构具备不断成熟的类脑视觉、听觉、躯体感觉、运动神经系统、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互联网大脑通过类脑神经元网络将互联网各神经系统和世界各元素关联起来,互联网大脑在群体智慧和人工智能的驱动下通过云反射弧实现对世界的认知,判断,决策、反馈和改造。【1】

IB-small.jpg

腾讯在互联网大脑模型中的位置

腾讯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提供的服务种类繁多,服务的领域也遍布通讯、家庭、企业、城市建设、娱乐、文化等各个领域。

从核心特点说,腾讯首先解决的是互联网用户之间信息沟通的需求,从1998年开始的点对点的OICQ服务,到2018年产生的具有近10亿用户的QQ、微信/WeChat、QQ空间等社交平台。

基于互联网大脑架构的腾讯未来趋势分析

从互联网类脑智能巨系统的发展角度看,腾讯占据了互联网大脑中一个非常优势的位置:互联网神经元网络的构建。我们知道大脑中神经元和神经元网络是最重要的基础架构。腾讯通过实质的互联网神经元网络建设,可以很方便的向互联网和人类社会的其他领域扩展,从人与人的通讯和社交,发展成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大社交平台。

基于互联网大脑架构的腾讯未来趋势分析

今日头条在互联网大脑模型的位置

今日头条2012年3月创建,在创始阶段,今日头条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其他门户新闻的汇总。通过爬虫获取足够多的新闻和信息资料样本。然后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挖掘,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信息,应该说在开始阶段今日头条处于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大数据区域,同时也与人工智能区域有关联。

235044iq2qq3sq2l7lqq771.jpg

到2018年,今日头条日活跃用户已超过2亿,注册用户超过3.5亿,用户可使用微信,微博,QQ账号或注册今日头条账号登陆今日头条。根据其社交行为、阅读行为、地理位置、职业、年龄等挖掘出兴趣。通过社交行为分析,快速计算出用户兴趣;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建立和更新用户模型,

事实上,经过6年的发展,今日头条已经从新闻内容聚合网站发展成为具有很强社交属性的社交网站,用户在今日头条同样可以建立个人主页,发布自己创作的内容,相互加关注,加好友,发送私信等等。这样今日头条也具备了互联网类神经元网络的属性。虽然离腾讯微信和QQ超过10亿用户的规模还有很大距离。但Ai+内容+社交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特别在2018年今日头条通过抖音等产品对社交领域进行了进一步拓展

235044iq2qq3sq2l7lqq7712.jpg

对腾讯与今日头条竞争的分析

腾讯以用户信息通讯为核心形成的类神经元网络,和与今日头条以内容智能分发为核心的类脑神经元网络,在商业模型上已经有很大的重叠性,而且未来在人工智能、云机器人、物联网、电子商务、信息分发等多个领域同样具备拓展的空间,这就为2018年的激烈竞争埋下伏笔。

互联网类神经元网络型企业和产品具有独特的属性,与工业时代的经济规律不同。那就是企业发展积累势能很高,用户粘度随关系的连接数增多而变大,产业上下游蔓延性强,伴随社交关系的复杂,链接会从人与人的社交网络向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大社交网络迈进。

对于互联网中类神经元网络的企业(如腾讯、今日头条、Facebook、twitter),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跨地域特性,很难拆分,另一方面由于马太效应,产业积累势能高,很难出现工业时代诸如苹果手机快速颠覆诺基亚的现象,未来如果一家独大,社会和政府要求其基础设施化的压力会越来越强,因此,腾讯和今日头条的竞争某种角度对两家都是好事,甚至未来双方可以通过保持竞争降低垄断和基础设施化的压力

1.人工智能下一个热点探讨,为什么要提出互联网大脑模型,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263-1111663.html

作者:刘锋  计算机博士,《互联网进化论》作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263-1120677.html

上一篇:城市大脑英文论文在2018 IEEE CCSWD会议发表
下一篇:互联网大脑进化简史,华为云EI智能体加入-2018年7月新版
收藏 IP: 123.122.97.*| 热度|

10 武夷山 郭景涛 黄永义 刘铁 郑新奇 周猛 宁利中 曾新林 张学文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