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ulh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hulhl

博文

新孔子世家——孔子与南子的关系

已有 8247 次阅读 2018-5-15 17:06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孔子八字:

己酉 癸酉 庚子 乙酉

大运:

 8    18   28   38   48   58   68   78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孔子基本命卦:

坤为地

子孙酉金▅▅ ▅▅世 甲午 芒种                  

妻财亥水▅▅ ▅▅   己亥 小雪

兄弟丑土▅▅ ▅▅   戊戌

官鬼卯木▅▅ ▅▅应 丁酉

父母巳火▅▅ ▅▅   丙申

兄弟未土▅▅ ▅▅   乙未

妻子基本命卦:

水地比

妻财子水▅▅ ▅▅应 丙午

兄弟戌土▅▅▅▅▅   乙巳

子孙申金▅▅ ▅▅   甲辰

官鬼卯木▅▅ ▅▅世 癸卯 春分

父母巳火▅▅ ▅▅   戊申 立秋

兄弟未土▅▅ ▅▅   丁未



叔梁纥虽有九女,是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征在,颜父问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子孰能为之妻? 二女莫对,征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征在既往庙见,以夫之年大,惧不时有勇,而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葬于防。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一岁而生伯鱼,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荣君之贶,故因以名曰鲤,而字伯鱼,鱼年五十,先孔子卒。(《孔子家语本姓解》)

叔梁纥与颜征在“野合”的问题,众说纷纭,其实也没有可取的解释。事实上,“野合”是相对于“家合”而言的,为什么要“野合”而不“家合”?因为刚刚祈祷完上天,也就是民俗所谓的“拴子”活动刚结束,出于对天神的敬畏,加之求子心切,故而也就不顾忌天气的寒冷与是不是在家,于是急于找一个山洞“野合”,这完全合情合理!

《礼记•内则》:男子到了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是成人了,就要开始学习五礼。这时候可以穿皮衣,穿帛制之衣,舞《大夏》之舞。要笃行孝悌,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但尚不足以教育他人,要努力地积累德行,但尚不足以为人师表。到了三十岁,娶妻成家,开始受田服役,要广泛讨教,学无常师,对朋友谦逊,其志尚远大者始与之交往。到了四十岁,开始做官,出谋划策都要醉酌再三,如果君臣道合则就职任事,否则就离开。到了五十岁,受命为大夫,参与邦国大事。到了七十岁,年老体衰,就该告老退休。凡男子行拜礼,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女孩子长到十岁就不能像男孩子那样外出,必须呆在家里由女师教她们如何说话才算柔婉,如何打扮才算贞静,如何举动才算听从,还要教她们绩麻缥丝,织布织增,编织丝带等女红之事,以供制作衣服。还要让她们观摩祭祀活动,传递酒浆、篷豆、范酿等祭品祭器,按照礼节规定帮助长者安放祭品。到了十五岁,举行笄礼,表示已进入成年。到了二十岁,可以出嫁;如有特殊原因,可推迟到二十三岁才嫁。如果是明媒正娶,六礼齐备,那就是与丈夫平等的正妻;如果是无媒自通,六礼不备,那就是贱妾。凡是女子行拜礼,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由《礼记•内则》的记述可见,颜征在生孔子之时,大概在20或者21岁,姑且以21岁来计算,孔子4岁丧父,此时颜征在24岁。试想,一个24岁的寡妇带着一个4岁的孩子如何生活?据史料记载,颜征在带孔子归于母家曲阜生活。孔子二十岁结婚之前究竟有没有受到过上述系统的教育,恐怕不大可能,因为不可能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来支持。孔子也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鄙事”所包括的范围,那就真的一言难尽了。

古代女子,既嫁从夫,夫死从父母兄弟,有子者,子成家立业后从子。因此,孔子20岁结婚时,颜氏40岁,终于从母子相依为命的窘况走了出来。孔子之苦,有如此者!

《礼记·檀弓上》记载: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伯鱼的母亲并官氏死后,已满了一周年,他还在那里哭,孔子听到了,问谁在那里哭,弟子说:“是孔鲤。”孔子说:“嘻,他也太过分了。”伯鱼知道了以后,就除去丧服不哭了。

根据古代丧制,母亲去世,只要父亲尚在,儿子只能给母亲服孝一年,除非父亲先死,方才可以给母亲服孝三年。

《孔子家族全书·家族世系》有一段是这样记载的:

孔子的妻子离孔子而去,说明孔子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孔子出妻之事后世儒家讳之甚深,有关史料很少。只是由《礼记》中的一段话推定孔子曾经离过婚。……?孔子说女人“近之则不逊”,大概是指南子而言;而“远之则怨”大概是指妻子而言。孔子一生漂泊流离,时常不以家为念,尤其是晚年自鲁辞官以后,一去竟十四年之久。妻子一人独守空房,难免由怨而恨,以至离家出走。伯鱼之母约死于公元前485年,伯鱼为母亲服丧一年期满后,念及母亲一生的不幸仍禁不住落泪,孔子则很不以为然。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礼记》载弟子为孔子营墓之事甚详,却不见有合葬孔子夫妇的记载。东汉以前的史料也无道及孔子妻子姓名的。三国时《孔子家语》始言“孔子娶于宋亓官氏之女”。

需要说明的是,说孔子离过婚是不正确的,孔子没有离婚的任何理由;据《礼记》没有记载孔子弟子合葬孔子夫妇断定孔子离过婚,也是不成立的。因为女可以从夫葬,男是不可以从妻葬的,就是说,即使孔子与他的妻子合葬,也只能心知肚明,不可以记述。这一点是不同于孔子葬母于父墓的。

孔子的感情生活真可谓糟糕透顶,从孔子的命理曲线图一看便知。但是,夫妻感情糟糕归糟糕,也没有离婚这回事。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孔子这句话想必是有感而发,因此上述《孔子家族全书•家族世系》对这句话的分析应该是正确的。57岁的孔子之所以见南子,也还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孔子自28岁之后开始游学四方,在家的时间少,在外的时间多。他的妻子心生怨恨,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尤其孔子28——38岁之间,夫妻曲线1与智慧曲线完全重合,孔子的婚姻已经濒临破裂局面。若是现代,早就劳燕分飞了。

古代对夫妻这种人伦大事是有极其严格的界定的。

《礼记•内则》:男子不讲应该由女人关心和从事的事,女子不讲应该由男人关心和办理的事。如果不是举行祭祀和办理丧事,男女之间不能用手传递东西。如果必须传递东西,那么女方要用一个竹筐来承接。如果没有竹筐,就要由递东西的人坐下把东西放在地上,然后由接东西的人坐下把东西从地上取走。男女不在同一口井上汲水,不同用一间浴室洗澡,不互相通用一床寝席,不互相讨借东西,不能男女衣裳混着穿。闺门内讲的不可传之于外,闺门外讲的不可传之于内。男子进入内宅,不可以嘘声示意,也不可用手指指点点,免得使人感到鬼鬼祟祟。夜晚行路要点燃火把,没有火把就不要外出。女子出门,要以物遮面,如果是夜晚行路,也要点燃火把,否则便不外出,免得人们说三道四。走路,男人靠右边走,女人靠左边走。

《礼记·内则》: 按照夫妇之礼,只有夫妻到了七十岁,两口子才能不避嫌地一直同居共寝,否则就要与妾轮流侍夜。所以妾即使年老,只要尚未年满五十,就必须每五天轮流一次侍夜。轮到哪一位侍夜,就要像臣之朝君那样,齐其心志,洁净内外,穿上合乎身份的礼服,梳好头发,系上香囊,穿好鞋子,毕恭毕敬地前去。即使是受到主人宠爱的婢妾,她的衣服和饮食也不敢恃宠乱来,以至于超过身份高于她的女人。不论是国君还是卿大夫士,如果正妻不在家,那么轮到正妻侍夜的那一夜,妾也不敢前往丈夫居室代替正妻侍夜,而必须把这一夜空下来,以严妻妾之别。

孔子28——38岁之间,夫妻曲线1与智慧曲线完全重合,并且夫妻曲线2与智慧曲线面积最大,综合分析,孔子在这期间纳妾的可能性极大。因为书籍没有任何蛛丝马迹,故还不能下结论,姑且存疑。这10年间,孔子经常外出游学,363738岁甚至在齐国待了三年,如此说来,他是没有心思考虑家庭琐事的。可见,孔子并没有纳妾。如果这是事实,以这个事实为基础,那么孔子心仪南子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向。南子无疑是孔子接触过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唯一的女人,如同梦露一样蜚声国际的大美女。观察孔子命理曲线图可知,48——58岁时,夫妻曲线2与事业曲线重合且与智慧曲线交叉,夫妻曲线1与智慧曲线趋于重合,这些情况就说明,孔子视这个知性美女为知己。这是一种复杂的感情,掺杂有政治抱负、身世浮沉、学问智慧、食色天性等等因素。孔子与南子有肌肤之亲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精神上必定有交集!(具体论述参见拙作《人生事项之九艳福》)孔子与南子二人究竟说了什么,司马迁没有写,我们也就无从得知了。孔子周游列国14年,四次到卫国,有一半的时间居住在卫国,公元前48964岁的孔子第四次到卫国一住就是5年。孔子钟情卫国,我们尽可以找出各种理由,鲁卫是兄弟之国也好,卫国的弟子、朋友多也罢,这些理由好像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卫灵公死后卫出公即位,此时卫出公年幼无疑。南子在卫灵公时期就是说一不二的,此时她说句话想来也还是算数的吧?假设孔子遂了南子的意,孔子当然就会执政卫国,步入人生最为辉煌的时期,美人、权势双丰收。可是当时的文化环境根本不允许,倘在同时期的欧洲,必是上述结果无疑。

总之,夫妻曲线2必须对应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1、要么孔子纳妾;2、要么孔子心仪南子。否则这条线就是多余的,或者说数理逻辑本身就是错误的。

还记得孔子的话吗?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近之(南子)则不逊,远之(妻子、南子)则怨”。请教各位大儒,除了此次仅有的毒誓之外,你们还曾见过孔子失态的场景吗?孔子罕言天命,难道不罕言女人吗?这是不是违反了《礼记内则》的规定呢?这两句话能不能反射出孔子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愫呢?

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孔子难道不应该这样吗?这正是同椿子佩服孔子至于五体投地的原因。

附孔子年谱:

周灵王20 鲁襄公21 己酉(公元前552年)

夏历八月二十一日(阳历109日),孔子出生。孔子一岁。

 

周灵王23 鲁襄公24 壬子(公元前549年)

孔子四岁,父叔梁纥卒

 

周灵王26 鲁襄公27 甲寅(公元前547年)

孔子七岁,为儿嬉戏,陈俎豆,设礼容

 

周景王2 鲁襄公30 戊午(公元前543年)

孔子十岁,弟子仲由生

周景王12 鲁昭公9 戊辰(公元前533年)

孔子二十岁,娶并官氏女为妻(据骆承烈《孔子夫人姓氏考辨》)

 

周景王13 鲁昭公10 齐景公16 己巳(公元前532年)

孔子二十一岁,为委吏、乘田,子孔鲤生

 

周景王15 鲁昭公12 楚灵王11 辛未(公元前530年)

孔子二十三岁,孔子论“克己复礼,仁也”

 

周景王16 晋昭公3 鲁昭公13 壬申(公元前529年)

孔子二十四岁,设教于阙里

 

周景王17 鲁昭公14 癸酉(公元前528年)

孔子二十五岁,母亲颜征在死,合葬父母于防

 

周景王18 鲁昭公15 甲戍(公元前527年)

孔子二十六岁,遭季氏家臣阳虎拒斥

 

周景王19 鲁昭公16 乙亥(公元前526年)

孔子二十七岁,孔子除服(三年期满),十日后方笙歌

父母在,不远游,母亲死后,守孝期满,孔子开始了游历生活

 

周景王20 鲁昭公17 郑定公5 丙子(公元前525年)

孔子二十八岁,学于郯子

 

周景王22 鲁昭公19 戊寅(公元前523年)

孔子三十岁,学琴于师襄

孔子弟子商瞿生

孔子弟子冉有、冉雍生

 

周景王23 鲁昭公20 齐景公26 己卯(公元前522年)

孔子三十一岁,孔子批评宗鲁"非义"

孔子称赞虞人

相传孔子论秦穆公何以称霸

 

周景王24 鲁昭公21 庚辰(公元前521

孔子三十二岁,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

孔子弟子端木赐生

 

周敬王2 鲁昭公24 癸未(公元前518年)

孔子三十五岁,孟懿子、南宫敬叔来学礼

 

周敬王3 鲁昭公25 甲申(公元前517年)

孔子三十六岁,由鲁之齐

孔子论“苛政猛于虎”

 

周敬王4 齐景公32 楚平王13 乙酉(公元前516年)

孔子三十七岁,孔子答齐景公问政;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周敬王5 鲁昭公27 丙戍(公元前515年)

孔子三十八岁,由齐返鲁

孔子往观吴公子季札葬子

 

周敬王6 鲁昭公28 丁亥(公元前514年)

孔子三十九岁,弟子颜回生

老子归居,相传与孔子讨论仁义

 

周敬王7 鲁昭公29 戊子(公元前513年)

孔子四十岁,弟子谵台灭明生

冬,孔子批评晋铸刑鼎

 

周敬王9 鲁昭公31 庚寅(公元前511年)

孔子四十二岁,老子在鲁,孔子从其助葬

 

周敬王11 鲁定公1 壬辰(公元前509年)

孔子四十四岁。弟子有若生

 

周敬王12 鲁定公2 癸巳(公元前508年)

孔子四十五岁,弟子卜商生

 

周敬王13 鲁定公3 甲午(公元前507年)

孔子四十六岁,弟子言偃生

邾隐公使大夫问冠礼于孔子

 

周敬王14 鲁定公4 乙未(公元前506年)

孔子四十七岁,弟子曾参生

 

周敬王15 鲁定公5 丙申(公元前505年)

孔子四十八岁,退修诗书礼乐

孔子学《易》,自称加以数年,可以无大过

孔子辨古物“羵羊”

 

周敬王16 鲁定公6 丁酉(公元前504年)

孔子四十九岁,孔子不欲见阳虎

孔子弟子颛孙师生

 

周敬王18 鲁定公8 己亥(公元前502年)

孔子五十一岁,孔子欲应公山不狃【季桓子的家臣,担任季氏的私邑——费邑(今山东费县)的邑宰】之召

 

周敬王19 鲁定公9 庚子(公元前501年)

老子居沛,相传孔子往见之

阳虎奔晋,孔子说赵氏后世会有乱

孔子五十二岁,为中都宰

 

周敬王20 鲁定公10 齐景公四十八年 辛丑(公元前500年)

孔子五十三岁,齐鲁夹谷之会,孔子摄行相事

孔子为鲁司寇,葬鲁昭公于鲁国公墓

孔子诛少正卯

 

周敬王22 鲁定公12 癸卯(公元前498年)

孔子五十五岁,

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兼摄相事,为了加强君权,派子路堕毁三都。三都即季孙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孟孙氏的郕邑(今山东宁阳)、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东平)。堕三都最终失败,孔子一生中权势的最高峰时期

周敬王23 鲁定公13 卫灵公38 甲辰(公元前497年)

孔子五十六岁,春,孔子离开鲁国

孔子第一次到卫国,十月后离去

 

周敬王24 卫灵公39 陈泯公6 乙巳(公元前496年)

孔子五十七岁,孔子由卫适陈,困于匡

孔子过蒲,蒲人围之

孔子第二次回到卫国,见卫灵公夫人南子

 

周敬王25 鲁定公15 丙午(公元前495年)

孔子五十八岁,回到鲁国

 

周敬王26 鲁哀公1 越句践3 丁未(公元前494年)

孔子五十九岁,范蠡谏阻越王句践伐吴

孔子居鲁,吴国使者来问大骨

 

周敬王27 鲁哀公2 戊申(公元前493年)

孔子六十岁,孔子欲去晋国不得,孔子第三次来到卫国

 

周敬王28 宋景公25 鲁哀公3 己酉(公元前492年)

孔子六十一岁,孔子过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

孔子过郑,与弟子相失

孔子由郑国到陈国

老子居陈,相传拜见老子

季桓子卒,临死前嘱咐季康子召孔子

 

周敬王29 陈泯公11 蔡昭侯28 庚戍(公元前491年)

孔子六十二岁,在陈

陈湣公问孔子石弩

孔子离开陈国,到蔡国

 

周敬王30 鲁哀公5 辛亥(公元前490年)

孔子六十三岁,孔子在蔡,与叶公问答

孔子遇长沮、桀溺、荷蓧丈人

佛肸召孔子,孔子欲往

 

周敬王31 楚昭王27 壬子(公元前489年)

孔子六十四岁,困于陈蔡之间

楚昭王欲重用孔子,未果

孔子称赞楚昭王“知大道”

孔子第四次前往卫国,遇楚狂接舆

 

周敬王32 卫出公5 癸丑(公元前488年)

孔子六十五岁,孔子在卫,论“正名”

周敬王35 鲁哀公10 丙辰 (公元前485年)

孔子六十八岁,孔子妻子并官氏死

周敬王36 鲁哀公11 丁巳(公元前484年)

孔子六十九岁,齐国伐鲁,冉有出战有功

孔子由卫国返回鲁国

孔子回到鲁国,季康子欲行“田赋”,孔子私下表示反对

 

周敬王37 鲁哀公12 戊午(公元前483年)

孔子七十岁,冉有为季氏聚敛,孔子号召弟子“鸣鼓而攻之”

孔子正乐,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孔子传《易》于商瞿

孔鲤卒,年五十

冬十二月,孔子答季孙问螽

子思约生于此时

 

周敬王38 鲁哀公13 己未(公元前482年)

孔子七十一岁,总结一生,自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颜回卒

 

周敬王39 鲁哀公14 楚惠王8 庚申(公元前481年)

孔子七十二岁,春,西狩获鳞,相传孔子此时作《春秋》

齐国陈桓弑君,孔子请讨陈桓

 

周敬王40 楚惠王9 卫庄公1 辛酉(公元前480年)

孔子七十三岁,子路被杀

 

周敬王41 鲁哀公16 壬戍(公元前479年)

孔子卒,时年七十四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259-1114124.html

上一篇:孔子生辰之年月日时考
下一篇:"七月流火"、"五月鸣蜩"辨正
收藏 IP: 119.181.10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