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月前,施一公在演讲中放出“豪言”: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对于这段话,我想有疑问的应该不止我一个,好像还有方舟子
一流大学不是一天建成的,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想这是每个从事高等教育的人士都清楚的。
一个大学的文化,底蕴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教授去践行,所以才有风格各异,性格不同,褒贬不一的各种各样的世界一流大学。
我想世界一流应该没有固定模式,不是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多就可以支撑的。
事实上,有钱的人很多,世界上的土豪实在是太多了,如果花钱请一大帮诺贝尔奖得主就能成为一流大学,我想所谓的一流大学也仅仅是装饰出来的一流大学,金玉其外,其中为何物就尚未可知了。
一公之言是否实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是不是可取,如若成风又当如果看待?
一家之言,非喜勿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