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iyis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nniyisheng

博文

写在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前,为了给自己一个奋进的目标。 精选

已有 25296 次阅读 2017-12-18 20:08 |个人分类:科研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这几天陆续看到以前学校及现在单位网站均公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信息,这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时候,其中滋味相信申请过的人都有感触,尤其是申请了没中的人,还会在科学网、小木虫等网站抱怨,当然我也抱怨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认为各类基金中比较公平的,因为毕竟五个评议人,这远比文章评议要多。虽然每年没中的人会抱怨评议专家不懂你的本子,后来仔细想一下,如果是负责任的评议人提的意见,你若修改必定大幅改善本子的质量。

我本人申请了3次国家青年基金,遗憾的是,我均没中(其中1次上会未中),但这并不能阻止继续申请的决心。基金没中,并没有打消科研的信心,也申请了一些研究课题深化研究,积累成果和夯实研究基础。在过去申请的3年中,不断的积累自己成果,SCI/EI文章数量也由3年前的2篇,积累到现在的22篇(SCI期刊12篇,EI期刊10篇),质量也由当时的四区,发展到现在的一区。文章也有一投就拒稿,到现在的小修后直接录用。这些都是成长与进步,若果放弃了,那么将离基金成功的路越来越远。

2018年,我又将重整旗鼓,继续修改我的基金本子,希望2018年会有好的运气,如果我能有幸高中,成为名副其实的青椒,我将做出一下承诺:

1)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研究任务

坚决不会等到基金要检查时,才发现啥都没做。身边有很多人在基金要结题前,到处求人文章标注基金号,挂作者名字,甚至是直接抢第一和通讯作者等。今年我们单位的科研创新基金项目,3年期的项目,虽然还有1年才结题(2019年初结题),我已经发表了7SCI3EI(申请书中考核指标仅1SCI文章),且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我觉得啥事情都要做点提前量,无论是指标还是研究内容。

2)准确把握研究内容,在理论上取得新的突破或进展

研究内容往往不一定会取得较大的突破,但是有所进展总是好的。其实,我一直在想这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创新。我觉得自己写的文章,能让别人有所收获,在阅读者的研究中少走弯路,本身可能就是创新的一种。记得博士期间,导师说集成也是创新,重要的是讲清楚一件事,让别人读完你的文章有一种获得感。对于工程科学研究而言,让别人少走弯路就是创新的一种。说实在话,其实我们真不知道如何衡量创新,这和前面的文字又矛盾了。我们习惯上认为,发了SCI或是EI文章就是创新,期刊越好或影响因子越高,其研究内容的创新性越大。实际上,我们如果不用指标去衡量,又能用啥呢?,如果没有数量指标的约束,那么所有人的成果可能都会达到宇宙或是银河系领先,反正现在没查到外星人做地球上的事情。记得参加评奖,专家首先会翻阅你的数量成果,如果你的理论研究没有发过英文文章,如何证明你是国际领先呢?虽然有些不妥,但说的也是基本对的,这也说明考核指标还是需要的。

3)加强学术交流,不仅是完善自己的需要,更是向别人虚心学习的机会

我对学术会议的认识,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也不是基金本子里面写了参加会议,达到花销一部分费用的目的。我觉得参加会议,是向别人虚心学习更重要。

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如果2018年再不中,我仍将继续科研,也会继续申请,对基金申请的执着也是科研精神的一种。




基金申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549-1090369.html

上一篇:博士毕业之后,是否仍坚持做研究。
下一篇:2017年的年度总结,2018年的年度期望。
收藏 IP: 42.80.233.*| 热度|

6 黄仁勇 周忠浩 黄永义 王秀康 姚伟 唐小卿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