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泵站水力过渡过程研究总结
摘要:在科学网开博客“汲取”营养已有几年时间,但一直没有发表过自己写的博文。这篇个人总结算是在自己博客的“开山之作”。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设计院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一直在默默地进行着一些和本职工作相关的应用研究工作,其中对“泵站水力过渡过程”的研究前后断断续续长达七年之久,作为一个科研系统体制外的“青椒”,这一路走来“冷暖自知”,这篇短文是根据这几年的研究经历总结出来的应用基础研究思维路线和个人的点滴体会,目的在于个人总结提高,如果对大家有所启发也就足以感到欣慰了。
一、确定研究目标
1、关于选题和师生关系
做科学或应用研究最重要的是确定研究方向和思路,要有“想法”,有好的“创意”,这是确定“战略”目标。好的“创意”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变成现实成果。但是“创意”不具有产权属性,遇到能和你分享“创意”的人应该感到“幸运”。
以前在“科学网博客”中经常看到有老师写“师生关系”的话题,其中关于老师和学生论文署名的话题很多。我个人觉得作为研究生,在老师提供的平台上完成老师给定的课题,“创意”属于老师,更何况没有老师提供的平台你什么都做不了,老师在论文上署名理所应当,而且老师也不容易,他得为团队负责,也得应付现行教育和科研体制下的各种“考核”。所以,师生关系处不好大多是学生个人不能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
写的有点跑题(哈哈),但是这又是一个敏感和重要的话题,作为一个科研“青椒”,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经过艰苦的训练,使自己不断成长才是重要的。
庆幸的是,我在太原理工大学七年的求学路上总是能遇见好的老师。其中本科时期的辅导员吴颖、王朝辉老师在生活中给予了很大的关怀;教《机械设计》的李秀红老师瘦小的个子,但是讲课思路清晰,极其认真;教《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轧刚老师学识渊博,对学生严肃认真,我本科毕业设计就是在他的指导下做的,轧刚老师严禁的教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研究生时期,大多时候是和机电液研究所的老师和师兄(姐)在一起。
我学习液压技术的“领路人”程仰瑞老师令人难忘,研一时每天晚上(6:00—10:00)和周末都是和程老师一起在车间度过的,由于研一时课程安排较多,每天下午下课后匆匆吃饭就去车间帮助程老师打杂,学习液压元件的修理、系统的调试。有时在空闲之余,程老师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我液压元件和系统的工作原理,一年多坚持下来,自己不仅掌握了大多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其中单轨吊液压系统的学习足足用了近一年时间,而且还学会了修理液压元件和调试液压系统,如:研磨柱塞泵的配流盘和缸体,液压泵和阀门的装配,自己比较得意的是钳工工作也做的有模有样,锯弓使用不但娴熟,质量还差强人意。有时程老师在确定液压阀通路的时候也会用到很多“小技巧”,比如他通过吸烟和细管去判断液压阀的内部走向……等等。和程老师一年多的学习实践为我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我有时候更多的原意叫程老师一声“师傅”,但至今都没有如愿。
后来还接触较多的是矿山机电液研究所的高贵军老师、吴娟老师、李军霞老师、廉红珍老师、卫进老师、以及已经退休的许步勤教授等等,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学识水平令人钦佩。和同门师兄弟三年短暂的相处情谊,也是令我终生难忘的……。继续跑题中(哈哈),回忆这些不仅是想借此表达对在我成长道路上甘当“铺路石”的老师们感激之情,也是对自己学生时代最好的纪念。
太原理工大学七年的学习经历,给了我“开启”未来生活“钥匙”。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和“诚信赢天下”的晋商精神和文化感染着我,山西,我的第二故乡!
写到此时应该向大家介绍我的导师寇子明教授,他不仅是我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导师”,也是我后来工作中遇到困难时的“指路人”。我的近10年的研究(从研究生开始)学习和工作开始于成为寇老师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有幸在寇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几项省部级和国家级的科研项目。这些刻苦的研究项目训练,不仅是知识、见识的增长,还是研究思维的拓展。寇老师艰苦奋斗、勤劳严禁的工作作风一直激励着我在工作中砥砺前行。
我研究生时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机电液一体化,毕业时基本掌握了大多实验技能,并且能够对大多数液压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研究生三年的科研训练,让我自信在液压技术研究和应用专业上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工作。毕业找工作时也敢于向用人单位提出自己的要求,其中签约“三一重装”时和对方要求10万的年薪(当时三一重装研究生给的待遇是每月6K),最后在对方人力资源经理和老总苦口婆心的“劝说”中,我还是答应了对方的条件;但后来还是反悔了,我毁约时为此付出了2K的违约金代价。这是初入职场的第一课,没有“契约意识”理应受到惩罚。
2、研究问题的缘起和确立
研究生教育完成后,首要的任务是要构建自己的核心知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毕业之后来,我最终来到了现在的设计院(国企)工作。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矿井提升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压风系统(所谓的四大件),以及氮气防灭火系统、辅助运输系统和瓦斯抽采系统等机电工程设计、咨询方面的工作。经过一年多的适应之后,基本能够应付日常的工作。
在国企工作基本有两类员工:一类是勤奋工作,多出业绩,多多挣钱型的;还有一类是轻松工作、生活不愁型的。我是那种既要勤奋工作赚钱养家,还想踏踏实实做几件事的人,因此在工作之余我就在筹划做一些业余的研究工作。我上学时做液压波动系统研究和液压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时候了解过一些水锤计算的知识,在做矿井排水泵站的工程设计过程中,我知道泵站水锤的数值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最初我选择利用我熟悉的BondGraph来进行泵站排水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但没能成功,只能改换思路去寻找新的解决办法。现在想来,利用BondGraph应该也能做这项工作,只是当时我掌握的BondGraph理论知识还不够系统,如果现在还有时间再去做这项工作我想一定可以做出来。
关于科研选题,如果仅从个人兴趣或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言,发现工作中的难题或有意义的课题,就可以成为自己研究的方向。
1、阅读文献
调查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阅读文献找到是否有可以借鉴的研究方法,并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大概用了半年时间,我阅读了几乎所有能够找到的相关文献资料。由于白天需要工作,所以阅读的时间基本是下班后的2个小时,周末去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不断的阅读、记笔记。阅读文献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但仅仅凭着一股兴趣和韧劲我坚持了下来。
阅读文献时,对重要的参考文献进行自己分析概括,不仅能帮助理解文献,对今后写文献综述和论文写作很有帮助。
2、找到问题的关键
通过对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调研,关于泵站水锤的研究大概能得出如下结论:
(1)进行泵站或管路水力过渡过程数值计算的水击基本方程是一组双曲线型式的偏微分方程,而求解方程的主要方法就是特征线法。
(2)但是,目前关于水击计算的基础理论还存在争议,水击基本方程不满足恒定流的条件,这就意味着不能利用现有的理论实现泵站运行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
(3)数值模拟计算需要进行编程,解决编程的问题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不系统的人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可以说,水锤计算的研究,主要就是编程的问题,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因素,很难找到相关的参考应用程序。
3、解决理论问题
水击基本方程是一组双曲线型式的偏微分方程,但此时我对双曲线型、椭圆型和抛物线型等这些偏微分方程的概念一点都不懂。《偏微分方程》或《数理方程》是一门很重要的工程基础课程。但是我上学时期没有学过这门课程(当时机械学院没有开设这门课,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我的基础仅仅是大学高等数学的一点基础。为了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我开始一点点的系统学习《偏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和《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等基础课程,虽然很多内容不太懂,但是基本掌握了一些偏微分方程的概念。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喜欢上了曾经让我头疼的“微积分”,龚升教授编写的《简明微积分简史》和《简明微积分》两本书通俗易懂,是非常不错的数学学习书籍,我毫不犹豫的购入收藏。至此我对高等数学和微积分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大概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学习,我对水击基本方程的推导过程进行了反复的推导,并针对存在问题的焦点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经过修正后的水击基本方程。
这一研究成果一直在我脑海中徘徊了近六年的时间,一方面由于中间一段时间工作太忙迫使研究工作中断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去通过论文把这一结论表达出来。直到今年我才写了一篇关于“水击基本方程的修正”的文章。这一结论包含了对现有水击基础理论的部分否定。
目前泵站水锤计算理论和数值方法的计算结果不满足恒定流,计算重点只是进行水力过渡过程计算,不能实现对泵站系统运行过程的数值模拟;其原因在于当前广泛应用的水击基础理论存在争议。修正后水击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是对前辈科学家水力过渡过程基础理论研究的继承和完善。研究继承了前辈科学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但纠正了在简化水击基本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混淆概念而导致的错误结论。
基础理论问题解决了,接下的难点就是要突破数值计算编程的困难。
1、我喜欢的治学格言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出自《孟子•离娄下》。孟子以水作比喻,学习贵在循序渐进,天天积累知识,修养道德就会取得成就。说明君子的文釆必须有本,即必须有坚实的内在根基。否则,虽有文釆也只是昙花一现。孟子教育人们扎扎实实做学问,真心诚意地求道,实事求是,提高学问道德修养。反对图有虚名,华而不实的作风。
我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喜欢读《论语》、《易经》、《大学》、《孟子》、《道德经》和《中庸》等传统文化典籍,每当夜深人静时,忙碌一天之后疲惫的躺在床上,阅读这些书籍能让我平静下来,获得内心的安宁。
2、简单管道水击计算
在解决数值计算编程中,先从解决简单的问题开始,再去解决需要做的研究工作。一般的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相关的书籍都会有这个简单管路水锤计算的例子,计算阀门关闭后管道中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情况。
我之前习惯于使用MATLAB进行编程,计算机基础知识又比较差,当时没有经过系统的编程训练。只能根据参考的其他语言程序一点点的试编,最终的计算结果如下图。
这一计算结果与教材上给出的计算结果一致,初步突破了数值计算程序的算法问题,但这一计算结果使用的仍是传统的简化后的水击基本方程。然后再逐步变换不同的边界条件,进行编程练习。同时还把水击特征方程改为修正后的方程,使管路成为带有一定角度的非水平管路……等等。经过几个月的编程练习,基本解决了按修正后的水击基本方程进行数值计算的程序难题。
但此后两年多的时间,由于工作任务较重,这一研究工作也被迫停止。
3、研究工作的中断
2013年前后,是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末期最后的辉煌时期。此后两年多时间由于工作任务较重,我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中。这段时间我也从单身变为“已婚”男人;儿子于2014年10月出生,生活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我暂停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工作和照顾家庭之外,我选择了学习项目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顺利通过了“一级建造师”的考试。通过项目管理的学习,我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思考如何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进行科研项目的管理,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效率。
2015年通过“一级建造师”的考试后,在科学网浏览的时候,无意中找到了一个可以下载英文书籍和文献的网站, 这一发现激起了我继续进行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研究的兴趣,于是我查阅了很多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的文献和书籍,其中包括经典书籍《Fulid Transients》和《Applied Hydraulic Transients》等。经过几个月的阅读,基本了解了这一领域的国际研究进展,并站在了更高的视角去审视之前的研究工作,我又重新进入了之前的研究角色。
4、矿井排水泵站数值模拟研究过程
如果说之前的学习和研究是出于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的话,这次重新开始研究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使之前的研究能够用于工程实际,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免自己之前的工作“半途而废”。之后的研究能够进行下去,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
在之前编程练习的基础上,这次我是直接对实际的矿井排水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并逐步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计算:
(1)水泵运行工况参数的数值模拟计算
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计算,是因为目前在工程设计中进行水泵运行工况的计算,主要是采用传统稳态能量方程计算的方法,即先计算管路特性方程,然后再和拟合的水泵特性方程求解水泵稳态运行时的工况。如图所示,为通过水泵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计算水泵运行工况参数。
这种计算方法存在几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对于复杂的排水系统和管路多起伏的情况,这种方法无能为力。二是这种方法只能计算水泵稳定运行时的工况参数,存在安全隐患。还有就是在这些年的工程设计实践中,现场反馈回来的实际水泵运行工况参数与计算的值偏差较大。
因此,我想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也许能够实现对水泵运行工况参数的精确计算。但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能实现预期的结果,研究的结论是:在计算稳态运行工况时,若数值计算模型的参数和传统计算方法的参数一致时,二者计算的结果一致。
这样的结果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却证明了修正后的水击方程可以满足恒定流的条件。这一“歪打正着”的结果现在想来是必然的结论,但当时却使我更加坚信自己的研究基础和方向是正确的。
(2)矿井排水泵站运行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
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陆续进行了"水泵启动过程"、“水泵运行全过程”、“水泵事故停泵”以及“两台水泵并联运行过程”等相关的数值模拟计算,并在几个不同类型矿井的排水系统工程中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预期效果基本一致。至此对矿井排水系统的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编程工作初步完成了。
下图是对某矿井两台水泵并联运行顺序启动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1、长距离输排水泵站运行过程数值模拟计算
在完成矿井排水系统的数值计算后,为了尽快扩大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我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研究成果在目前水锤计算的主要应用领域“长距离排水泵站”中应用。此时我们公司正好承担了一个20公里距离的输水泵站工程的设计任务,这个项目正好成为一个很好的试验。
2、数值计算程序存在的问题
经过大量的计算练习,基本证明了基础理论和程序的正确性。这样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1)数值计算的稳态运行工况符合恒定流的结果。
(2) 数值计算曲线的变化趋势和实际预期效果完全一致。
(3)串联管路各段管路计算数值相等,并联管路交汇点关系符合实际,(如果程序编制错误计算数值会出现偏差)。
(4)还有一个重要的验证就是我的恩师寇子明教授的博士生在现场实际处理过矿井排水泵站水锤问题,并对实际运行过程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曲线的变化趋势与我模拟计算的结论基本一致。
至此,初步完成了最初的预期工作,研究工作又暂停了一段时间。但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这就是每次计算的时间太长(一次计算基本需要3个小时左右)。如何提高计算效率,对我这个计算机“门外汉”提出了挑战。
此外,我编写的所有计算程序都是在MATLAB平台上完成的,脚本程序不能编译代码,无法对外公开。因此,学习更高效的程序计算编程语言和实现代码“封装”成了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3、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
2016年四月开始,我们公司为了推广BIM技术的应用,特邀请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老师进行了半年时间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其中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贾老师(年轻漂亮的美女老师)讲的C++语言课程思路清晰,兢兢业业,令人肃然起敬。后来我了解到贾老师是计算机博士,其学识和讲课水平在学生心中有很高的声望,简直就是属于学生心中的“女神”。有幸能够倾听这样的老师讲课是人生的莫大荣幸。在此阶段,我学习了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自学了C#语言。在学习C++和C#语言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看英文原版的书籍,几个月下来我初步建立了计算机“思维”,阅读英语专业书籍也基本没有什么障碍。
虽然学习了C++和C#语言,顺便也了解了VB和Java语言,但这些暂时还不能解决我的问题。尽管用C++或C#语言进行计算的效率要比MATLAB高许多,但在实现计算结果可视化方面我还是束手无策。最后“蟒蛇”吸引了我的注意,Python语言基本可以实现MATLAB的大多数功能,于是Python成了我新的使用工具。
4、重新编写数值计算程序
经过几个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洗礼”,以计算机的“思维”再来审视之前编写的程序,程序表达的方式,可读性,整洁性都满足不了我现在的要求。于是在工作之余我开始了修改程序的工作。
由于有了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也逐渐对自己原来编写的程序算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之前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一个节点的计算程序下标应该是i+1,却写成了i+2,由于两个节点数值差别很小,对计算结果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之前没有发现这一错误。我把这一错误更正之后重新运行MATLAB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令我欣喜不已,之前需要3个多小时的计算,现在几分钟就能完成。尽管我至今仍不理解为这么“1”个数据之差竟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但是“管他呢”(哈哈)!
我重新编写了MATLAB计算程序,并用Python语言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至此,一项耗时近七年的“乌龟赛跑”式的研究终于初步“大功告成”了,但是这一过程到此时还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知道科学研究结果要么“发表”,要么“死亡”,发表论文对研究的意义即在于此。
1、撰写研究成果
2017年春节之后,我着手开始准备论文的写作,关于矿井排水系统的文章除了为应付职称评审发表过4篇之外,关于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的文章还没有发表过。由于有这几年研究的积累,很快就按EI核心期刊的要求完成了4篇论文(不一定能在心目中的期刊发表,但发表一般核心期刊我还是有信心的,其中有两篇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关于水击基本方程的文章。
但考虑到各种因素,我最后还是决定不发表文章了。因为,时至今日一个科研体制外的研究“青椒”已完成了的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得以“化蝶”重生,将会以新的姿态投入新的生活。“做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收获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曾仕强)人生经过更多的磨练,才会变得成熟,要把所有的磨练当作自己成长的过程。8年的工程设计实践和近10年的科研项目训练,使我自信能够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从容面对新职业的挑战。
关于科技论文的写作和研究工作的开展,科学网任胜利老师、戴世强老师,以及其他很多老师的博客中有很多讨论的文章,是非常好的学习材料。任胜利老师的著作《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第二版)也在我的藏书之列。感谢这些无私奉献的老师们。
在互联网时代,学习没有界限,能够成为一个人老师的,不必局限于曾经带过课,在课堂上“面授”的老师们。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些把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贡献于社会的精英(包括科学网博客的老师们)同样值得敬佩。
2、科研是一件奢侈的事
研究生毕业之后,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我没有选择“读博”这条道路,毅然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毕业这些年来却选择了默默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道路,在科研体制外从事“研究”工作,先是完全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后来则是近乎“苛刻”的逼迫自己完成这项工作。“死心眼”一样的执着,坚持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
在煤炭设计行业逐渐进入“寒冬”之后,自己也陷入了经济上困境。但为了从事自己热爱的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我还是选择了坚持,我有点太“自私”了。虽然关于水力过渡过程研究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以及已经计划好的今后几年新的研究领域“矿井提升系统动力学研究”三步走“战略”计划业已成熟,基本具备了开展研究的条件;但是所有这些暂时也只能遗憾停止了,为了“生存”,必须选择新的生活,科研是一件奢侈的事,也是一件痛苦和欢乐并存的事。
3、关于沟通交流
在研究或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沟通交流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在研究工作中和老师、专家的沟通使我受益匪浅。但沟通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特别是两个不同背景和水平的人,没有涵养和耐心是很难一块交流的。要把自己的“想法”,让别人接受并理解,也是一件“难事”,沟通需要高超的“艺术”。
我对自己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由于自己多年从事技术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惯性,或者说是由于“天性”使然,警觉性和灵活性显得不足。虽然自己事后大多时候能进行“反思”,并认识到不足,但是这种“错误”还是接二连三的发生。幸运的是我所遇到的大多是有涵养和大度的人,宽容了我的不足。要说自己的优点也有,诚信,待人真诚,做事执着,勤奋,不怕苦。但凡事都有个“度”,希望自己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好好地拿捏好这个“度”。
关于沟通,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原中国建筑总经济师鲁贵卿先生的文章中讲过“沟通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种境界是:己所盛欲,勿施于人;第三种境界是:你是对的,我没有错。(鲁贵卿文章“升级心智模式做个智慧的人”)。在此借来和大家分享,也借以自勉。学会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你对,不代表别人错,别人对,不代表你错;标准不同,借以进行判断的结果也就不一样,重要的是要时常反躬自省。
4、关于基础应用研究和企业技术创新
我们国家的现状是能从事基础研究的大多是高校或体制内的人,这种研究有可能拿到各种“基金”的支持。在企业如果要从事基础应用研究,短期内见不到效益的项目,是很难得到支持的。尽管自己有幸也获得过公司科技创新“基金”的支持,但是最终还是不得不“半途而废”了。基础应用研究往往又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关于水锤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矿井排水泵站水锤计算的问题,还对所有行业中需要进行水锤计算的工程都是适用的。
虽然自己这些年的研究工作没有创造什么价值,但是如果自己一点的“微薄之力”能对行业技术的进步做一点贡献,也就值了。想想那些前辈科学家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国家和社会,促进社会的巨大进步,自己的这一点点工作根本不值一提。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我推崇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讲的”在产品技术创新上华为要保持技术领先,但只能领先竞争对手半步,领先三步就会成为‘先烈’”。任正非先生关于创新的基本理念是:(1)一定要强调价值理论,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一定是为了创造价值。(2)要宽容失败,但要有具体的评价机制。(3)统一的哲学是创新的基石。
华为作为世界级的大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秉持“除了胜利,别无选择”的执行力,必将在5G时代引领世界潮流,傲立群雄。
科技型企业提供给客户的是具体“产品”,华为的理念值得借鉴。
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作为一个以提供“智力服务”为主的设计咨询企业,要通过创新设计理念、更新设计手段,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不断开拓服务市场,市场才是最重要的。而作为设计咨询公司的一名员工,只有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设计手段,提高自己的设计服务水平,使设计的“工程产品”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进步,更何况在如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组织的力量,众人的力量才是力大无穷的”(任正非),众行才能致远。要把自己融入团队,在团队中成长,在团队中完成使命。
5、结束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蓦然回首,十年科研心路历程平淡无奇。“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回首这几年来的工作和成长经历,仿佛一切都刚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这几年自己也跨越了“而立”之年,生命中最美好的时间留在了古城西安,大唐遗风,盛世长安,千年古都已然换新颜。沧海桑田,生生不息,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还得继续。
古语有云“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行必可言也,然后行之”,总结过去是为了将来走的更远。对我来讲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展望未来,我信心满怀。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未来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一切唯有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最后,感谢这一路走来提供帮助、给予启发和指导的老师、领导、亲戚、同事和朋友,也要特别感谢“科学网”中从未谋面相识,但无私奉献的老师们……。
2017年9月23和24日 写于古城西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