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年来的几次大规模撤稿风波无疑是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但是,杂志社的撤稿程序是否规范其实值得商榷。Tumor Biology撤稿过程中,很多作者毫不知情,直到自己的文章被撤稿才大吃一惊,恍如晴天霹雳!这就类似于突然警察把你抓住,说你已经被判刑了,等着坐牢吧。最后警察把你送到监狱后,发布新闻告诉大家,我们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这个人“犯事”了,已经通过内部审判给他判刑了。但司法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单方面这样的审判都会造成冤假错案,这次Tumor Biology的撤稿过程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形。
据撤稿监察(RetractionWatch)上的报道,Springer出版社去年就在调查这件事情了。整个调查过程中,Springer首先发现有不少作者向杂志社推荐的审稿人存在明显的猫腻,然后出版社收集出一批问题审稿人,逐个查找这些审稿人都审过哪些文章,最终把这些文章全部撤稿!有别于一般的撤稿过程中,需要和作者核实信息以及将撤稿通知发给作者审核,Tumor Biology的撤稿过程中作者是毫不知情的。但问题是,出版社在调查过程中是否审核了如下情形:有可能有的文章作者并没有推荐虚假审稿人,而是编辑由于粗心(保留了虚假审稿人的联系方式),把有的文章发给了虚假审稿人去审稿?!由于同行评审是单盲的过程,即审稿人知道作者的身份,作者不知道审稿人的身份。这种情形下,作者就无辜被牵连了,而且一直被蒙在鼓里!这种情形很不幸的就这么发生了。
Science杂志上的一则报道指出,有些虚假审稿人信息已经混入Tumor Biology编辑部的数据库中,从而导致有被撤稿的论文中作者没有找公司代为投稿,也没有推荐虚假审稿人,却因为编辑部找了虚假审稿人而被牵连撤稿。
事情就这么发生在我身上,现在科技部、教育部、基金委联合科协在调查此事情,我不知道除了等漫漫无期的出版社重新发撤稿声明阐明撤稿原因,还有什么是我能做的?!而且,出版社在这件事情上也是完全的甩锅,除了5月5日发了一封邮件表明会更新撤稿声明之外,没有任何后续回复,即使我们一再发信询问对方,也是毫无音讯,不知道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还是想敷衍过去?!
附Science杂志上的报道:
国内媒体的转载报道:
http://www.sohu.com/a/142888010_170798
http://mt.sohu.com/learning/d20170523/142888010_170798.shtml
附出版社答应更新撤稿声明的邮件。
2017-6-16日补充更新,出版社已经回信把更新的撤稿声明发给我们了,相信此事也就只能这么解决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