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了林毅夫和张维迎的产业政策大辩论的大概内容,随便写一些想法。我没学过经济学,只能用自己的话讲。
感觉经济学家喜欢讲以前的故事,也习惯于就经济谈经济。讲故事为表达观点提供重要的论据,但是研究和辩论的目的是为了未来的政策,只讲过去就会忽略时代不同、对象不同可能带来的不可复制性。就经济谈经济,则可能忽略了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本话题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
两位教授都谈到了产业政策的核心问题——创新,但是都没有展开讨论。什么是创新?我认为,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寻找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服务,这是一种创新,比如互联网+;在现有成熟并可支撑大规模产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工程技术,这是一种创新,比如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破解科学难题、突破重大技术瓶颈,这也是一种创新,比如量子通信。前两种创新难度不是很大。后一种比较大。
对于创新难度不大的产业,可能按照张维迎的观点,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保障市场公平性,更有助于让企业家自己发现机会并更加有效地开展创新。对于创新难度较大的产业,则是风险极高的,只能按照林毅夫的观点,由国家主导发展投入,因为现代科技发展尤其是科技革命,不像以前只靠几个大牛就能搞起来,而是要倾举国之力,这类创新不仅企业玩不起,连中小国家也不一定玩得起。
张维迎对人性理解无疑是很通透的,而林毅夫对产业政策的设计显然是很精密的。那么问题来了,产业政策到底要不要呢?要的话要怎么做呢?答案是不是应该因产业而异呢?对创新难度不大的产业,应该由市场决定发展什么、由谁来做,同时这些产业也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大众可以为产业发展带来需求,生产者也为大众带来生活质量提高,相得益彰。对创新难度较大的产业,则应该由政府主导,以国家的力量推动和保障基础科研的发展,但必须要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政府自身要能沉下心,不能做“什么时候要突破什么重大技术”的计划;当技术足够成熟后,能够支撑起大规模产业发展时,产业发展可改由市场决定,如互联网技术。
正如题目所问,今天科技部有领导去听辩论了吗?这个话题确实和科技本身有很大关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