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公众号
三位英美科学家获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位英美科学家David J. Thouless, F. Duncan M. Haldane,J. Michael Kosterlitz获奖。获奖理由是“理论发现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物质”。 |
凝聚态物理学家再次赢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笔者个人认为,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是继安德森局域化、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获奖后,又一次对于凝聚态的电物性新认识的表彰。不知道未来数年诺贝尔物理奖是否再次垂青凝聚态物理 |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北京时间10月3日下午5点30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Yoshinori Ohsumi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细胞自噬机制。” |
又双叒是日本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继2012年和2015年以后,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再次颁发给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也基本符合日本在医学领域的基本地位(目前至少还有3-5个候选项目,包括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应答反应、调节性T细胞发现、PD-1发现、正电子扫描等) |
幸运的布里渊和冤大头的曼戴尔斯坦母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反而很不公平的事情经常看到。在对credit非常重视的学术界,这样的故事也非常多:比如有些科学家的贡献没有得到合理的承认。有一些是阴差阳错,有一些是有人有意为之,不一而足。 |
呼吁叫停重形式轻内容的本科教学评估 经过了大学扩招后10多年的折腾,今天的中国大学校园,对于很多高校来说,无论从学生高尚品德的培养、科研素质训练、职业技能的训练方面,都是失败的。在这种背景下,仍然采用这种实质上重形式、轻内容的评估方式,有百害无一利。 |
如果用影响因子来衡量,什么是“高水平”文章? 发什么文章,不应该是唯一标准,而应该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能不能独立开创研究领域,独挡一面,必须通过专家的公平评审和评估。从文章本身是无法判断的,因为不知道已发文章的“思想”是谁的,第一作者的贡献到底有多大。这正是国内评估体系的最大缺陷之一! |
教授英年早逝倒逼Tenure制度尽快出台 随着国外大量人才的引进和国内科研水平的提高,各大科研院校对排名(或者双一流)的重视,不断提高考核标准,中国科研界压力与日俱增。教授英年早逝已经见怪不怪,长此以往,中国学术界的前景实在令人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