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yl费密子,第一次见到是这里戴某人希的那篇博文(外尔半金属的故事),题目则认认真真看了,内容就几乎没有扫,当时认为是一篇纯粹的科学史的八卦。
最近发现,这事情被一个喜爱闹市闹事的波涛汹涌的小媒体炒作起来了,更被人指名道姓要看法。说实话,跟这个Weyl费密子没有亲密接触过,因此不知道其身高体重和三围,不能说明白和理解,只能硬着头皮来几句,敷衍一番,面子上交差。
综合戴希博文和新闻提供的资料(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57619),对于这个Weyl费密子的课题,世界上很多团队都在积极参与了,浮上水面的不少于10个。中国的有南京大学万某人的一个团队(其国外合作团队不知),中科院物理所三个团队,北大一个团队,普林斯顿的哈桑团队,麻省理工团队等。
我初步理了一下头绪如下:
“201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理论凝聚态物质物理学家阿舍汶(Ashivin)·维什瓦纳特研究团队在《物理评论B》杂志撰文指出,拥有某些属性的晶体在合适的环境下可能会产生外尔费米子。这种材料需具备某种不对称性,也必须是半金属。”
这篇论文比较重要,估计是明显的一步。
戴希则说:理论上提出的第一个外尔费米子材料,是具有烧绿石结构的Y2Ir2O7材料,发现这个材料的主要是南京大学的万贤刚、加大戴维斯分校的Sergey Savrasov以及来自伯克利的Ashivin。此后(跟风啊!),我们小组也很快发现HgCr2Se4材料也是这样的外尔半金属(人家举一跟着反一,聪明!)。这两种材料提出后马上在国际上掀起了研究外尔半金属材料物理性质的研究热潮,成为了近几年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个热点。
A。普林斯顿哈桑团队
想法来源不知道,估计来自Ashivin的工作。
于2014年11月24日向《自然通讯》杂志提交了一篇论文。这说明之前最少有好几个月都在这个领域工作。
看到几天前中国的竞争者arXiv上公开了理论预测后,2015年1月5日在arXiv上公开了理论预测,相信这个理论预测是早就完成的手稿,不会是几天时间内赶出来的。
随后,普林斯顿团队于2月15日将自己的文章正式投给《科学》杂志,之后接受和发表。
B。中科院物理所三团队合作托拉斯
很明显,他们的这个想法应该来源于2011年的工作(上面戴希圆滑),2014年或者更早就把理论工作做出来了,手稿存在电脑里没有发,随后应该是,实验组(陈,丁)都参加进来了, 加班加点,得到了可靠的实验结果,于是2014年12月31日在arXiv网站上公开理论预言在TaAs、TaP、NbAs和NbP这四种非磁性材料上可以发现“外尔费米子”。随后,团队忙着写稿,于2月17日向《科学》杂志投稿,论文在6月17日遭遇拒稿处理。
C。麻省理工团队
想法来源不清楚,估计是Ashivin的工作。
他们依靠的理论工作在2012年7月2日发表在arXiv上,不知道是谁的工作?
于2015年2月15日将自己的文章正式投给《科学》杂志,随后审稿,接受。
几点评论:
1。就这样看来,A,B,C三个团队应该都是几乎同时独立自主完成工作的,名次并列,没有必要用秒表非要区分出第一第二和小三来。非要争第一,有点那个,不太gentleman(绅士)。
2。《科学》杂志是美国人创办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美国团队,其次是美国的伙伴的团队,比如西欧国家等,再次是其他国家比如中国,印度,巴西等。
所以三篇论文投稿,两篇本土稿件接受发表,一篇外国鬼子(中国啊)的稿件毙掉,连扫大街的老大妈都会做出如此英明的决定的。
3。《中国物理快报》等是积极服务于中国团队的,兼顾一些外国稿件。(刘立:Publish or perish:不要管神马杂志,先发为王,后发为寇)。有如此急事要找《中国物理快报》,这个报社就在中国物理所院子里面,大家吃饭都在一个饭堂(大家都吃同一个锅里的饭),电话/电邮都不用,吃饭时间就能遇见,随便聊聊就解决问题了。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顺手拈来水到渠成的就不用,非要不远万里去挨砖?哈美哈到如此疯狂的地步!看来这些PhD的确有了头脑的永久性损伤,或许被什么踢了!
4。主要原因是,某国的科研管理制度太糟糕,严格使用量化管理 (不管量化考核指标多么严格,猪依然是猪!)希望那些鼓吹量化管理的牛啊羊啊等等认真看看这次事件!特别是这里一个叫做武夷山的博主!我曾经称赞为中国的当代赵高!还有一位叫做许培扬的博主(还好他退休了,几乎不能有危害了!)。要知道历代大奸臣表面上都是很忠厚老实的样子,博取一帮妇女小孩子的好感!(科学网最MAN的人)
按照科学本身的规则,中国团队可以把论文尽快发表在《中国物理快报》上,为中国挣点小面子。
按照量化管理规定以及后果,发表一篇《中国物理快报》则狗屁不是,而发表一篇《科学》那就牛大了,副研可以成正研、拿杰青,正研可以成院士,今后几年的科学基金大把进帐,小日子不但红火而且更加蒸蒸日上。
到此,你就明白为什么中国团队这次火气那么大,就是因为严格量化管理下的利字当头。
楚王好细腰, 宫中多饿死!就是这档子的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