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的作用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叶圣陶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启发。教师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教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好,才能使学生得到真实的东西,一辈子受用不尽[1]。”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老师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
叶圣陶先生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1]”。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陶行知指出:“现在教育界的通病,就是各人拿从前所学的抄袭过来,传给学生”,这类教师是教育界的败类,“真不知害了多少青少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偶一停留,就要落伍。”“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可见,陶行知对更新旧知看得是何等的重要。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陶行知先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一个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生无止境的爱心,陶老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心全意投入人民教育事业的爱心让我们崇敬。
以上所述,是教育界前辈大师关于“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的理解和体会,也是目前关于“教师”的主流看法。
按照“生态保护理论”,“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和启发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作用如下:首先,教师对所教授的概念的理解是到位的(即教师本人对所教授概念的接地是良好的,概念对应的“涌现”是稳定的),其次,教师对学生已有的概念体系了解是到位的(即对学生已有的接地概念体系十分熟悉,知道学生用眼耳鼻舌身意中的哪个或哪几个通道来刺激产生“涌现”更有利于新概念的学习理解);在此基础上,布置合适的场景,选择合适的教学语言(视、听、嗅、味、触),刺激学生的神经网络,使之产生所教概念“涌现”,经过反复刺激,使“涌现”稳定下来,最终通过学生神经网络的某种结构变化保存下来。
按照“生态保护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责任是保护学生的神经网络资源(坚持“生态保护原则”),对是否开发学生的某项智力资源,先要做评估,如果条件不够,或者开发的弊大于利,就应该调整开发的方向;其次才是开发(即扩展学生的概念体系),在开发中要坚持“生态平衡原则”,确保开发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和多通道融合编码效率的平衡,提高概念体系的接地性能。
在“生态保护理论”看来,采用学生受教育后自信心强弱程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更能从宏观上把握教师的教育综合素质。
总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性思维能力,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培养创造性人才,以创造性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且充满自信的人”。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