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极来客
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广阔的疆域,鸟类组成极为复杂,而乌鲁木齐鸟类组成的变化正是新疆的一个缩影。继“西鸟东扩”之后,另几种鸟类也极为特殊,它们来自遥远的北极,冬季到乌鲁木齐周边越冬。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到此越冬,不知是环境变迁的无奈,是气候变化的大势所趋,还是一时的迷鸟?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值得我们去探讨!
雪鵐
雪鹀(Plectrophenax nivalis)又叫雪雀,小型鸣禽,体长约425px,比麻雀略大。体形矮圆,体羽主要为黑、白二色。雌鸟和雄鸟相似,不同的是雌鸟带有白色或黄白色羽缘的黑色羽毛。
雪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无任何商业用途
此鸟广泛分布于北极圈附近的于北极区苔原冻土带及海岸带,越冬南迁至大约北纬50°。数量甚少的亚种(vlasowae)越冬见于天山、阿尔泰山、内蒙古东部及黑龙江北部。由于数量稀少,雪鹀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
在乌鲁木齐,雪鹀多见于低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开阔区,有时也见于平原地区,在城市周边的雅玛里克山、南山、菊花台、达坂城,可以经常看到它们在路旁未全被雪覆盖的草丛中或在公路旁活动,栖于光裸地面。集群活动,通常为10-20只左右的小群,据说也有数百只的大群。常规步调为快步疾走但也作并足跳行,未在取食群中的鸟,作蛙跳式前行。群鸟升空作波状起伏的炫耀舞姿飞行,然后突然降至地面。集群不稳定,一个集群飞起,有时分成二小群,有时又合在一起。飞时离地面十几米乃至几十米高。也常到南山周围牧民的冬窝子附近活动,落在地面觅食或在栏杆上休息。在头屯河,我们还见过成群的雪鹀沿河飞翔,也在河边柳丛上停落。偶尔也见有1-2只单独活动的,它们栖落在空旷地的树上、空房的顶脊上,也有栖在立木桩上、圈舍围栏横杆上。一般不与其他种鸟混群活动,偶见与树麻雀一起栖落在横杆上。
冬季过后,每年的3-4月份,它们就从乌鲁木齐迁到遥远的北极地区。雪鹀繁殖于北极区苔原冻土带及海岸陡崖,营巢于岩石凹处的地面上或石块之间,也建于乔木和灌丛中,底部以植物材料(叶,苔藓,地衣)营巢,内衬羊毛和羽毛。雌鸟每窝产4至6枚卵,独自孕育了12至13天。
铁爪鹀
铁爪鹀(Calcarius lapponicus),中等体型(400px)和雪鹀个头差不多。头大而尾短,因其具有特别长的后爪而得名。繁殖期雄鸟清楚易辨,脸及胸黑,颈背棕色,头侧具有白色的“之”字形图纹。雌鸟特色不显著,但颈背及大覆羽边缘棕色,侧冠纹略黑,眉线及耳羽中心部位色浅。群栖,常与云雀混群,于开阔地觅食栖息。身形娇小,常与云雀为伍,习性似百灵。
西瑞拍摄 图片来源 荒野新疆 http://www.xj616.cn/search.asp
繁殖于北极区的苔原冻土带,越冬至南方的草地及沿海地区。冬季有少量于北纬30°-40°华东沿海的裸露草甸及长江两岸。铁爪鹀较耐寒,近10年记录显示,国内仅在黑龙江、新疆、宁夏、北京、天津、湖北及江苏有所记录,以北方记录为主,越冬往南至甘肃及青海东部。
铁爪鹀是新疆鸟类的新纪录,1995年马鸣在干沟发现一群觅食的小型雀形目鸟类。“当时相隔一百米,从飞行姿势看它们不是一般的麻雀,边飞边叫,惊飞时不往电线杆上跑,而是飞起来在天上转一圈又到地上。”拍照后经过辨认,觅食的鸟群是铁爪鹀,数量高达30余只。
此次拍到铁爪鹀可能只是偶然,也许这种鸟每年都到新疆,可能它的迁徙路线很广,以前没有发现。
斑脸海番鸭
斑脸海番鸭(Melanitta fusca)为雁形目鸭科的鸟类,是中型(1400px)深色矮扁型海鸭。雄鸭全身披黑褐色羽毛,上嘴基有红、黄、黑色的肉瘤,眼后有一新月形白色斑。雌鸟眼和嘴之间及耳羽上各有一白点。极善游泳和潜水,不过在陆地上行走就显得笨拙,除繁殖期外多见于海洋中,主要以动物源性食物为主,吃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水生昆虫,小鱼,偶尔也补充吃植物。分布在北半球。亚洲种群越冬于朝鲜及日本海域。亚种(stejnegeri)为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及四川南充地区的罕见冬候鸟。迁徙时见于中国东北,香港有两次记录。关于新疆的记录还是近两年的事情。
斑脸海番鸭 YY拍摄 图片来源 荒野新疆 http://www.xj616.cn/search.asp
斑脸海番鸭也是新疆鸟类新纪录,1987年最早有周永恒和王伦在哈纳斯湖发现。当时发现2只,上嘴基的肉瘤非常明显,新疆没有这种鸭子的记录,后经过照片的比对,确定是斑脸海番鸭。2010年10月中旬观鸟会成员,漠北在乌鲁木齐的近郊水域白湖也发现了一只,当时正在潜水,可以在水下潜行相当大的距离,深达5至10米,有时甚至更多。
背后的秘密
新纪录的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有一定的必然性。雪鹀、铁爪鹀、斑脸海番鸭的发现,至少说明这种鸟在新疆有生活的记录,鸟的分布区域在扩大。同时,新鸟的发现有偶然性,近30年来,新疆增加的鸟类新记录有100多种,既有环境变化的原因,也有广大鸟友们的的功劳。随着广大鸟友的加入,鸟类的记录也越来越多。
鸟类的研究记录是需要一个持续、严谨的科学记录过程的,尤其是对于新出现的种类。并不能立即说明这种鸟以前没有来过,可能在某一年份,观察鸟的人少了或者只是在这个地点刚好没有人观测到。还有一种情况,很多鸟类会在迁徙时被误卷入其他种类的鸟,走散了,这种被称为“迷鸟”,它会随着群鸟一起迁徙到某地。通过近几年来新疆鸟友的观察记录,铁爪鹀和斑脸海番鸭每年都有发现,迷鸟的可能性基本排除。
总的来说,鸟类的迁徙是受到全球气候大背景的影响。候鸟的迁徙通常和季节变化有关,候鸟群体通常会随着冷空气到来而迁至越冬地。近2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对动物的分布具有一定影响,部分冬候鸟选择的越冬栖地纬度开始增高,而原本主要在长江以北越冬的铁爪鹀出现在新疆,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近30年来,西北地区呈现暖湿化的趋势。一方面为水鸟提供了更适宜的栖息环境,另一方也提供了迁徙的廊道,加上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省连八国,新纪录的发现也会不足为奇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0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